勞有德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南寧 530226)
通草粉虱對油梨的危害與防控技術研究
勞有德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南寧 530226)
【目的】為了有效控制通草粉虱對油梨的危害。【方法】實地調查南寧市周邊地區通草粉虱的發生情況、形態特征、生活習性。【結果】危害株率在50%以上,危害葉率65%左右,平均單葉有蟲35~69頭,且其排泄物誘發煤煙的病葉率在35%以上,危害面積達9公頃,每年損失在10%~15%左右。【防治方法】農業防治:講究建園選址,種植要合理,強化修剪和冬季清園,適當除草與生草;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在通草粉虱發生的果園懸掛黃板;化學防治:適時施藥,科學用藥。
通草粉虱;發生現狀;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控
油梨(Persea americana Mill),又稱酪梨、牛油果、樟梨、幸福果等[1],是一種在國外非常著名的熱帶、亞熱帶水果,果實營養價值很高,含多種維生素、豐富的脂肪和蛋白質,由于其果實含糖量低,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果實既可供鮮果食用又可進行工業加工,因此,推廣種植較快。但隨著種植發展,病蟲害也加重,如通草粉虱也轉移到油梨上,危害嚴重。通草粉虱,由于在其成蟲蟲體和翅上均被有白色蠟粉,用肉眼觀察時是白色,故又稱白粉虱,或叫柑橘粉虱、橘綠粉虱、桔黃粉虱。其在分類上屬于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裸粉虱屬(Dialeurodes)[2]。白粉虱的寄主比較多、食性復雜,根據報道,白粉虱的寄主有柑橘、茶葉、桃、柿、板栗、苦楝等植物[3]。通草粉虱的生活習性喜歡陰蔽和通風透光不良的環境,因此,在生長過于旺盛、成年的果園危害較重;成蟲飛翔能力較強,遷飛轉移容易,傳播漫延速度較快;若蟲和蛹體表面被有蠟質保護,阻礙農藥的觸殺和滲透作用,影響農藥的防治效果。為了有效控制通草粉虱對油梨的危害,對南寧市周邊油梨果園實地調查了解通草粉虱的發生情況、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針對性地提出防治方法。
1.1 發生現狀
據在南寧市周邊的一些油梨園調查,危害株率在50%以上,危害葉率65%左右,平均單葉有蟲35~69頭,且其排泄物誘發煤煙的病葉率在35%以上,危害面積達9ha,每年損失在10%~15%。
1.2 形態特征
1.2.1 成蟲 一般雌成蟲體長1.3~1.5mm,寬0.3~0.4mm;雄成蟲體長略短,約1.0~1.1mm,蟲體淡黃色,翅半透明,但由于蟲體和翅上被有較厚的白色蠟粉而呈白色。復眼近圓形、紅褐色,頭、胸、腹三部分都是淡黃色,三對足黃白色,觸角有7節。雄蟲的觸角除了第1~2節外,各節都有帶狀的突起(感覺器),尾部呈尖削。雌蟲腹部顯粗大,尾部呈鈍圓,雌蟲比雄蟲肥大;觸角的第3節比第4~5節之和長、且第3~4節和第6~7節上環繞有帶狀的突起[3,4]。
1.2.2 卵 卵呈橢圓形,頂部稍尖,長約0.2mm,寬約是長的1/4,卵初產時顏色呈淡黃色,隨后顏色逐漸加深,到孵化前為褐色,卵殼表面平滑,略顯光澤[5]。卵的基部有一短柄附在葉背上,在初產時斜立,后漸漸下垂,最后似平躺于葉背上。
1.2.3 若蟲 若蟲一般共分4個齡期,初孵1齡期的若蟲扁平、橢圓形,長0.3mm,寬約0.2mm,扁平,黃白色;2齡期的若蟲體長0.5~0.6mm,寬約0.4mm,體呈白色顯透明;3齡期的若蟲長0.7~0.9mm,寬0.5~0.7mm;4齡期的若蟲體長約1.0~1.5mm,寬約0.7~0.8mm[6]。在若蟲的體緣有17對小突起,在突起上生剛毛;在體緣的周圍分泌有放射狀白蠟絲,蠟絲隨著齡期的增長而加長。
1.2.4 偽蛹 偽蛹或稱假蛹,是在4齡若蟲的后期,蟲體前半段變扁平,呈白色透明,此時蟲體的分節清晰可見,兩側翅芽略伸出蟲體外,然后蟲體逐漸隆起,直至頂破蛹殼羽化;蛹殼透明呈白色,近橢圓形,長1.3~1.4mm,寬約1.2mm,周圍有小突起[7,8]。
通草粉虱主要以成蟲和若蟲群集在葉背吸食油梨樹的汁液,被害葉片裉綠無光澤,或變黃脫落,同時蟲體分泌蜜露并污染葉片,誘發媒煙病,嚴重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使樹體衰弱,影響花芽分化,花量減少,產量降低,或影響果實的外觀和品質,嚴重時葉片大量脫落,直致失收。
通草粉虱在廣西南寧地區一年發生5代,主要以若蟲或偽蛹越冬,成蟲主要活動時間為3~11月,各代成蟲發生時間為:第1代在3~4月間,第2代在5~6月中旬間,第3代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間,第4代在8月中旬至9月,第5代在10~11月間。
通草粉虱成蟲“羽化”出來后,一般先在葉片背面靜伏0.5~2h,讓翅膀充分展開并變硬后在葉片背面爬行或者飛行,但飛翔能力不強,但當受驚或尋找取食和產卵點時能在樹冠內作短距離的飛翔。由于成蟲喜群集在新梢嫩葉的背面棲息取食和產卵,因此,有時隨著植株的不斷生長,在植株的枝梢或葉片上分布該蟲的不同蟲態或齡期,枝梢自上而下的該蟲分布為新產的綠卵、準備孵化變黑色的卵、幼齡若蟲、老齡若蟲、假蛹、剛羽化成蟲。但從整株樹來說,成蟲更喜歡在樹冠下部和陰蔽處的嫩葉、徒長枝和被其它病蟲危害的嫩葉上產卵。基本不在葉片的正面、老葉上產卵。成蟲一生可進行多次交尾,卵散產,卵粒間時有白粉,每一片葉上產卵有時數十粒,有的多達100粒以上,產卵能力較強,平均每頭雌蟲能產卵120粒左右,常有孤雌生殖現象,但其后代均為雄性。成蟲羽化不久即可進行交配產卵,卵柄是從氣孔處插入葉片組織中,所以不易脫落。由于雌蟲產卵期長且卵發育不整齊,卵期短的只有3d,長的要30d,所以世代重疊非常明顯。
若蟲在孵化出來2~3d后,在葉背進行短距離游走,尋找適宜的取食點,當口器插入葉片組織后,其就開始營固定生活,各代若蟲孵化后分別在春、夏、秋梢、早冬梢的嫩葉背面吸食汁液危害,多時一葉達數十頭至上百頭若蟲,喜陰濕環境。若蟲蛻皮三次,每次蛻皮后稍經移動,更換取食點,然后又重新固定取食,4齡若蟲老熟后在體內蛻皮變成擬蛹,4齡若蟲的蛻皮殼硬化即為偽蛹殼。成蟲羽化時從背盤區“⊥”形蛻裂縫中爬出,留下白色透明的蛹殼。
通草粉虱在枝葉郁蔽陰濕時,有利其繁殖和發生危害,4~5月和9~10月成蟲發生數量最多。在失管的、陰蔽的果園發生較重,或大量使用廣譜性殺蟲、殺菌劑的果園,由于殺死了通草粉虱天敵,造成通草粉虱被座殼孢菌、蚜小蜂寄生減少,或捕食性天敵如草蛉、瓢蟲等減少,打破了生態平衡,不能起到自然控制作用,因此,發生較重。
通草粉虱寄主植物較多,在防治上帶來不少困難,且在油梨上的危害有不斷加重的趨勢,給油梨種植生產帶來較大影響。因此,必須重視對此害蟲的防治,通過田間觀察和實踐,采用綜合防治措施,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為重點,化學防治是關鍵,協調統一是保障。加強果園肥水管理,種植規格要合理,增強樹體的抗性;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等生態環境,創造天敵生長繁殖的有利條件,適時適量使用農藥,從而達到有效持續控制通草粉虱的目的。
3.1 農業防治
3.1.1 要講究建園選址 種植油梨在選擇建園地址時,除了考慮適合油梨生長發育的氣候、土壤環境條件,交通和水源的條件外,還要考慮周圍是否種植有其他寄主植物如柑橘、茶葉等,特別是一些失管的果園、茶園,積累的蟲源較多,以后有可能轉移到油梨上危害。
3.1.2 種植要合理 除了根據油梨品種確定種植密度外,還要適當稀植,一方面方便田間管理,另一方面果園通風透光好,病蟲害發生少。同時不要與柑橘、茶葉等作物混栽,減少交叉危害和越冬場所。
3.1.3 強化修剪和冬季清園 加強修剪,冬季徹底清園,采果后剪除果樹內膛的衰弱枝、病蟲枝、枯枝、交叉陰蔽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清掃落葉,集中燒毀,減少越冬蟲源,降低越冬害蟲基數;統一放梢,抹除零星抽生的枝梢,清除其產卵場所,中斷其取食部位,降低害蟲產卵基數,可有效減輕以后各代的危害。
3.1.4 除草與生草要適當 通草粉虱的寄主復雜,有的野生灌木和雜草如冬青、蒼耳等也是其寄主,因此要注意及時鏟除果園內或周邊的寄主植物,破壞其食物源及棲息的場所;另外可行當保留果園良性雜草如白花草(又名藿香薊)、紫蘇等,也可間種綠肥,為粉虱天敵如蚜小蜂、瓢蟲、草蛉、長須螨等提供良好棲息繁衍條件,就能增加果園小環境濕度,提高粉虱座殼孢菌的寄生率,創造有利于天敵寄生的生態環境。
3.2 生物防治
在自然界中,粉虱的天敵很多,能保護和利用天敵,能將通草粉虱為害程度降低至不造成危害的程度,既有微生物類,也有昆蟲類的,在昆蟲類中有寄生性的,如刺粉虱黑蜂、黃盾恩蚜小蜂、斯氏槳角蚜小蜂、單帶巨角跳小蜂等,都是粉虱一、二齡幼蟲的寄生蜂,也有捕食性的,如紅點唇瓢蟲、方斑瓢蟲、刀角瓢蟲、黑緣紅瓢蟲、黑背唇瓢蟲、整胸寡節瓢蟲、二星瓢蟲和大草蛉、亞洲瑪草蛉、八斑絹草蛉等[9,10]。微生物類的主要是真菌,引起通草粉虱發病死亡,如括球孢白僵菌、蠟蚧輪枝菌、玫煙色擬青霉菌、粉虱座殼孢菌、扁殼座孢菌、粉擬青霉菌、蟲霉菌等[11,12]。真菌可通過雨水、氣流、通草粉虱成蟲和寄生蜂活動等進行傳播和再侵染,在適宜條件下,本地的病原性真菌的自然流行可以對通草粉虱種群的增長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為了提高真菌的寄生率,可以在每年的3~5月間采集已有寄生菌的枝葉,懸掛到通草粉虱嚴重的果園中,或者噴施粉虱座殼孢菌液500~600倍。在多雨多霧時期能顯著提高寄生率,可抑制通草粉虱的為害。另外,有寄生菌的果園慎用殺菌劑。
3.3 物理防治
在通草粉虱發生量大的果園,黃板誘殺成蟲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黃板可購買或自制,自制方法是先用三合板制成30cm×30cm的木板,再將木板的兩面分別用黃色油漆涂成淺黃色,晾干油漆后刷上具有粘性的物質(如10號機油、凡士林、黃油等,既可單獨用或者10號機油混合一定量的凡士林或黃油后作粘蟲劑用),在成蟲發生期,按每667m2果園插5塊黃板,黃板高度隨植株高度而定,一般黃板高度與樹高一致即可。10d左右檢查1次黃板上被粘著的成蟲量,粘著量多時應及時清除成蟲,并補刷粘性物質,保持黃板的粘附性。根據實際情況可變換懸掛黃板的位置。
3.4 化學防治
3.4.1 適時施藥 由于通草粉虱的若蟲會分泌蠟質覆蓋在體表,影響施藥效果,應在低齡若蟲(1~2齡)盛發期施藥,一般在成蟲盛發期7~10d后就是卵孵盛期,為用藥適期。
3.4.2 科學用藥 應重點抓好第一代若蟲期施藥防治,采取連片統一防治,從果園四周往中心施藥效果更佳。發生嚴重的果園要連續用藥2~3次藥,每隔7~10d噴施一次。可選用藥劑:“95%機油ME”300倍、“25%阿克泰WG”2500~3000倍液、“10%大功臣WP”2000倍、“5%濃縮阿維菌素EC”5000~10000倍液、“10%吡蟲啉WP”2500~3000倍液、“松脂合劑TC”15~20倍液等,為避免通草粉虱產生抗性,要交替使用不同類型的殺蟲劑,或者兩種農藥進行混用,如“25%噻嗪酮WP”1000倍+“48%毒死蜱EC”800~1000倍、“25%噻嗪酮WP”1000倍+“10%聯苯菊酯EC”5000倍等,也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1]何國祥,陳海紅.世界油梨產銷概況及我國油梨發展前景[J].中國熱帶農業,2008,(2):31-33.
[2]種群生態與全球變化研究組,農業蟲害鼠害綜合治理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煙粉虱-形態、危害特征、生物型及其鑒定-形態[EB/OL].Copyright ? 2009:http://www.ipm.ioz.ac.cn/gefeng/fenshi/gj_xingtai. asp
[3]蔡明段,彭成績.柑橘病蟲害原色圖譜[M].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2008:124-126.
[4][7]安徽農學院.茶樹病蟲害[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65-66.
[5][8]張漢鵠,譚濟才,等.中國茶樹害蟲及其無公害治理[M].安徽: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55-256.
[6][9][11]種群生態與全球變化研究組,農業蟲害鼠害綜合治理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煙粉虱-形態、危害特征、生物型及其鑒定-形態[EB/OL]. Copyright? 2009:http://www.ipm.ioz.ac.cn/gefeng/fenshi/ tdzhonglei.asp
[7][10][12]任順樣,邱寶利,等.中國粉虱及其可持續控制[M].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2008:32-60.
The field survey and prevention&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f akebia whitefly to the harm of avocados
LaoYou-de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Nanning City530226,China)
【Objective】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akebia whitefly to the harm of avocados.【Method】Conducted field survey the akebia whitefly of happening situation,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iving habitsin Nanning surrounding areas.【Results】The percentage of damaged trees is over 50%,the rate of hazards leaf is about 65%,the average number of akebia white fly is 35~69per leaf,and the rate of waste induced soot disease leaves is above 35%and hazard area of 9 ha,losing around 10%~15%per year.【Control method】Agricultur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selecting suitable sitelo cation,reasonableplanting,prune fruit trees and orchard cleaning,appropriate weed and grass,biological control;Phys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hung in yellow sticky trapsin orchard;Chemical control:timely delivery mechanism,scientific and medical treatment.
Akebia white fly;occur status;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life habits;prevention&control
Q969.36
A
1003-4374(2016)04-0040-03
2016-05-10
2016-05-20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課題研究項目(桂職院[2014]175號/141101)。
勞有德,男,1963年生,高級實驗師,研究方向:植物保護,食用菌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