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頌 沈祖華 何盛貴 李冰
(玉林市農村改革發展中心,廣西 537000)
玉林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經驗
鄭頌 沈祖華 何盛貴 李冰
(玉林市農村改革發展中心,廣西 537000)
【目的】為開展土地流轉工作提供指導和借鑒意義。【方法】經過實地調查,歸納總結出玉林市土地流轉的經驗。【流轉形式】玉林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要形式有:“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龍頭企業+農戶”模式;“合作社+農戶”模式;“農戶+合作社+企業或經濟能人”模式。【經驗】健全建立機構;依法依規化解土地流轉矛盾糾紛;發揮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二核驅動”促進土地流轉;加強信息系統建設,推進土地流轉;先付租金,然后種田;出臺政策,搭建平臺;加強土地流轉的宣傳,提高對土地流轉工作的認識。
土地流轉;承包地;經營權;經驗
玉林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起步于2009年,用幾年時間完成了從籌備到推廣的過程。至2015年12月底,玉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9.68× 104ha,流轉率占全市農村家庭承包土地總面積(18.53×104ha)的52%,最高是玉東新區達到82.6%。現在玉林市農村土地流轉規模已發展到了極高程度,截至2015年12月底,玉林市3.33ha以上連片基地2323個;其中3.33~6.67ha連片基地1453個;6.73~13.33ha連片基地568個;13.4~33.33ha連片基地 226個;33.4~66.67ha連片基地 35個;66.73~100ha連片基地31個,100.07~133.33ha連片基地3個;133.4~333.33ha連片基地7個。2010年以來,全市新增國家級標準蔬菜園7個,國家級標準水果園4個,自治區級(蔬菜、水果、食用菌、茶葉、中藥材)標準園藝園13個。
玉林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要形式有:“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龍頭企業+農戶”模式;“合作社+農戶”模式;“農戶+合作社+企業或經濟能人”模式[1]。靈活多樣的土地流轉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力有效的改革措施,極大地增加了農民收入。目前,全市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達178家,“三大合作社”累計共2923家。農村土地改革流轉紅利給農民增收總額增加18.2億元。2015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292元,比上年增長10.5%,增幅連續5年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玉林市作為全國第二批農村改試驗區,農村土地流轉工作走在全區的前列。主要經驗有以下方面:
2.1 健全建立機構
根據上級的部署和要求,為保證土地流轉工作健康發展,玉林各縣(市、區)相繼成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并及時配備人員、設備和辦公場所,該服務中心負責指導農村土地依法、自愿、有序流轉。土地流轉服務機構的成立,解決了制約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缺位問題[2]。縣、鄉(鎮)、村成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站)對做好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有極大的幫助。目前全市已成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115家。
2.2 依法依規化解土地流轉矛盾糾紛
玉林市農村土地流轉開展時間跨度較長、規模較大,而整個推進過程沒發生大的糾紛事件,重要的一條是依法依規辦事。如福綿管理區依法依規辦事,既積極又穩妥,取得很好效果。村干部談到,參加過農業部門組織的培訓,學習過有關土地流轉的中央文件,研究過土地承包法中有關土地流轉的條文,還參考了農業部門發下的資料。他們意識到,土地流轉如果搞不好會影響農村穩定。《中共中央關于做好農戶承包地使用權流轉工作的通知》(中發[2001]18號)明確規定:農戶承包地使用權流轉要在長期穩定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前提下進行;農戶承包地使用權流轉必須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規范企事業單位和城鎮居民租賃農戶承包地;加強對農戶承包地使用權流轉的領導[3]。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共有12條法律條文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作出規定。幾年來,玉林市認真貫徹執行相關政策和法律,暢通依法解決農村土地流轉糾紛的渠道。依托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切實做好農村土地流轉糾紛的處理、調解工作,及時化解流轉矛盾糾紛,依法依規開展土地流轉工作[4]。
2.3 發揮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土地流轉工作牽涉到土地家庭承包戶、農戶、企業老板等人員和土地所有者村民小組、農經社、村委會,以及鄉鎮政府及其農業服務中心、縣(市、區)政府和黨委及農業局等組織。村組中有威信的人、骨干、經紀人也是重要的人員。這些人員和組織在土地流轉中都發揮了各自的作用。如福綿工委、管委和農業局認真吃透中央精神,充分發揮基層的作用,尤其是村組織的作用。要求鄉鎮按照中發[2001]18號文件精神,黨委和政府切實貫徹執行黨的土地承包政策,監督農村土地的合理使用,為土地流轉及時提供法律和政策依據[5];村集體經濟組織要維護好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為土地流轉提供信息,做好協調服務工作。在土地流轉工作過程中,福綿區的村級黨支部真正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村委會起到了橋梁和紐帶作用,承擔起提供信息和協調服務工作。筆者到福綿農村調查時,農戶和企業老板都贊村干部和村里的經紀人為他們提供良好服務。老板要租地找到村委會,村委會提供信息,并應老板的請求,派出村干部和經紀人分別到農戶征求意見,并拿出租地協議逐戶讓農戶看,愿意的就簽字,有不同意見的就提修改意見,不愿租的不強迫。筆者在調查中翻看了幾年來簽的合同、征求意見的表格和領租金的憑據等檔案,在征求意見表上,看到了不愿出租土地的農戶自主簽了“不愿意”的意見,表明在土地流轉中充分尊重了農民的意愿。村委會、村干部幫助做土地流轉工作有五大優勢:一是熟悉農戶;二是懂政策和法律,有利于維護村民的利益;三是效率高,幾個村干部一齊出動,連晚上都可以走家串戶;四是有利于掌握土地流轉全程全局的情況;五是履行職責,這一點很重要。
2.4 “二核驅動”促進土地流轉
玉林市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通過發展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吸引土地向規模經營經營集中,這是主導產業牽動。如福綿區制定實施《福綿區“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種植業發展規劃(2009~2013年)》,依托本地優勢和傳統,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全力打造“一鎮一業、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新格局。形成了香蕉、果蔗、中藥材、黑皮冬瓜、香蔥等五項主導產品,面積達到5333ha,占耕地32%,實現了適度規模經營,拉動土地流向主導產業。同時,加快二、三產業的發展,增加了5萬多個就業崗位,進一步拉動了土地流轉。玉林市堅持把示范點建設作為推動土地流轉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建好示范點,樹立標桿,積累經驗、推動面上的工作。如長和生態園、成均鎮成均村萬畝糧食高產示范片、福綿村大江垌千畝糖蔗高產示范片、成均鎮王八垌香蕉高產示范片、樟木鎮南門千畝果蔗高產示范片、新橋鎮新橋村13.33ha肥水一體化標準化蔬菜園等5個示范片和旺老天冬、覃村香蔥等2個專業村的建設,福綿區300多戶種養大戶通過各種形式承包土地,顯現了規模經營的可觀效益,樣板示范作用又進一步帶動了土地流轉。
2.5 加強信息系統建設,推進土地流轉
針對土地流轉信息分散、對接不暢的突出問題,玉林市切實加強各鎮、村的信息采集、錄入及綜合平臺的建設,通過各種渠道向社會及時發布土地流轉信息。如北流市大里鎮,通過收集、整理農戶的土地流出信息,進行集體規劃,引進嚼綠行蔬菜生產基地,流轉面積達133.33ha。圍繞市場搞服務。玉林市根據本市不同區域的生產、種植優勢及各地的傳統習慣,對各鎮的流轉土地進行規劃、指導,引導各業主進行適宜的規模種植開發,深受各業主及農民的歡迎。土地流轉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農民除了獲得租金外,還可以給企業主打工獲得務工收入。在北流市大里鎮六厚村的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嚼綠行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農民除了拿地租,還可以在公司上班,月工資一般都在1500元/人左右。這種讓農民變工人“失地不失業”的模式,推進土地快速有效集中流轉,實現了農民、企業、社會效益的統一。目前,基地帶動周邊農戶5000多戶,安排就業人數750多人,農戶年均土地出租和工資性收入2萬多元。
2.6 先付租金,然后種田
玉林市土地流轉糾紛少與“先付租金然后種田”的做法有很大關系。客觀地看,這一做法利弊兼具,但從前幾年和目前的實踐看是利大于弊。老板租種農民的田,每年年底要付清下一年的租金,前期的投入增大了,這是弊;但多數農民仍然是依靠種田和收田租解決基本生活,“先付租金然后種田”的方式使農民能切實得到租金,這是利。農民是弱勢群體,不用向老板追租金,這是利大于弊。福綿區的土地流轉就是采用這種模式[6]。
2.7 出臺政策,搭建平臺
玉林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專門的政策,并由市委副書記、分管農業副市長擔任組織機構負責人,組成高速運轉、高效協調的工作機制[7]。同時出臺了《玉林市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暫行實施辦法》(玉政辦發〔2011〕231號)等五個文件,為農村土地實現有效流轉提供依據[8]。成立了廣西地級市第一家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玉林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搭建了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平臺,提供場所、信息發布、產權簽證、政策咨詢、組織交易等服務[9]。如北流市各鎮農業服務中心免費開展土地流轉的合同管理、審查及備案工作,共為流轉戶提供規范合同3100多份,保障了流轉內容真實、手續完備、程序合法、規范了土地流轉行為。
2.8 加強土地流轉的宣傳,提高對土地流轉工作的認識
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利用印發宣傳資料等形式對土地流轉政策進行廣泛宣傳,使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政策、法規及開展農村土地承包流轉的重要性家喻戶曉,為土地流轉的規范化進行的打牢認識基礎。興業縣的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尤其注重宣傳引導。
[1][7][8][9]崔照忠,劉仁忠.三類農業產業化模式經營主體間博弈分析及最優選擇[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8):114-121.
[2][4][6]陳婷.土地流轉中農民權利保障問題的探討[D].湖南農業大學,2010.
[3][5]黃建彬.農村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
F321.1
A
1003-4374(2016)04-0079-02
2016-05-10
2016-05-20
2015年廣西農業重點項目。
鄭頌,男,1970年生,玉林市農村改革發展中心,農業經濟師,主要從事農業經濟方向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