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紅星,張傳智,王 穩,夏威風
(商丘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商丘 476000)
狠抓食品安全發展綠色畜產品生產
時紅星,張傳智,王 穩,夏威風
(商丘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商丘 476000)
綠色畜產品是無污染、無殘留的安全優質營養畜產品的統稱。它與普通的畜產品相比最突出的是安全優質、無污染、無殘留、無公害。無論從產業可持續發展,還是從提高經濟效益和增強市場競爭力來看,生產安全、優質、營養、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畜產品已成為國際公認的畜牧業和食品業的客觀要求和發展趨勢。綠色畜產品的生產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飼料生產、畜禽養殖、屠宰加工、運輸、包裝銷售等環節,任何一個環節生產不規范,降低技術標準或違反行業規定,都會影響到終端畜產品的衛生和安全。下面就發展綠色產品的必要性和發展綠色畜產品生產的途徑與措施作一討論。
1.1 加強輿論宣傳,提高全民“綠色”意識
深刻揭露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對人體的危害,闡述環境污染的嚴重后果,通過各種媒體、各種渠道生動、具體地廣泛宣傳,讓生產者、加工者、貯存者、運輸者、銷售者、消費者普遍提高環境和畜產品質量安全意識;進一步加大綠色畜產品的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綠色意識;要正確引導,根據資源優勢、養殖現狀和發展方向,因地制宜,使養殖戶自覺摒棄傳統落后、不顧質量的低劣生產方式,自愿地轉變觀念,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認真解決生產中的相關問題;使廣大消費者自覺抵制沒有安全、衛生保障的畜產品,歡迎優質、衛生、安全的綠色畜產品,使綠色畜產品成為市場的主體。
1.2 政策扶持,營造綠色畜產品良性生產條件
各級有關部門應充分認識到加快發展綠色畜產品對國民經濟發展、人民身體健康的重要意義,把開發和生產綠色畜產品作為畜牧業、食品產業的戰略內容,積極鼓勵和引導綠色畜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從組織管理、政策措施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推動綠色畜產品發展的政策支撐保障體系;建立和完善領導重點抓,有關部門協助抓,畜牧等有關部門全力抓,齊抓共管高效運作的工作機制;在資金投入上,建立靈活多樣的財政收入、銀行貸款、吸引外資和社會籌資的投(融)資機制,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大力支持,以有效地增加畜牧業的投入;為綠色畜產品的發展建立和完善產前、產后全程服務保障體系。在用地、資金、政策、銷路上大開綠燈,扶持一批有規模、效益好的龍頭企業,擴大養殖規模,搞好加工貯藏,帶動綠色畜產品產業的健康發展。
1.3 加強立法,嚴格執法
發展綠色畜產品生產,建立健全法制化管理保障體系是關鍵。目前,我國已頒布實施了《動物防疫法》、《獸藥管理條例》和《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保障養殖業的高效發展及動物產品的安全衛生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因此,在嚴厲打擊違法行為的同時,一是要加大配套法規建設力度,盡快出臺飼料和畜產品中有毒成分、藥品等物質的允許含量及其檢測方法,以保證執法工作者做到有法可依,有效地指導和督促生產優質安全的畜產品;二是要完善飼料和畜產品質量監測體系建設,推行危害因素分析與關鍵控制點管理;三是要做好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工作,增強相關人員的守法意識和自律的自覺性。四是查處制售偽劣飼料原料和禁用藥物等的不法行為,堵住欺騙養殖戶、危害畜產品衛生安全的根源,公、檢、法、司等執法部門,對破壞綠色畜產品建設的案件,要從嚴、從重、從快查處,確保綠色畜產品生產的順利推進。
1.4 制定發展規劃,有序發展
相關職能部門應深入調查研究,弄清本地資源優勢、生態特點、養殖業科技水平,在統籌協調的基礎上制定出適合當地特點的發展規劃,以確保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綠色畜產品的發展。為綠色畜產品發展作好示范,樹立典型,以點帶面,滾雪球式發展。
1.5 大力推廣應用生態營養飼養
動物性食品的安全首先要飼料安全,在解決飼料安全隱患的問題上,首先要嚴格執行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飼料衛生標準等法則加大飼料安全監管力度。同時要大力推廣使用生態營養飼料,還應重視研制和普及應用綠色飼料添加劑從根本上保證綠色動物性食品的品質。
1.6 加強動物的飼養管理,以潔凈的環境生產畜產品
對于規模養殖場,要合理規劃,科學選址,建造的圈舍要冬暖夏涼、具備防暑降溫調控措施,又要利于糞便和污水的排放,保持圈舍干燥清潔,為動物健康提供潔凈環境。應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切實控制動物疫病的發生與傳播,最大限度地降低用藥量。
1.7 實行全程質量控制
首先,要加強飼養場周圍的環境管理,控制外來污染物,使畜產品符合要求,從源頭把好畜產品的質量關。動物飼養場和畜禽產品加工廠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條件。第二,在生產過程中按照無公害食品標準的要求加強養殖場內環境管理,嚴格防疫檢疫技術規范,科學使用飼料及其他投入品,改變以疫病防治和檢疫為質量控制為基礎的雙規管理體制。還要提高疫病診療水平,建立健全動物疫病疫情預警、監測體系,加強基層防疫力量,做到即時發現,即時上報,即時控制,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1.8 走產業化經營之路
產業化經營可解決千家萬戶分散經營與大市場、大流通的矛盾,促進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現代化發展。要大力扶植畜牧生產、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實現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逐步建設形成集約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區域化布局的格局,使廣大農民積極投入到綠色畜產品生產中來。切實抓好良種繁育體系、市場營銷信息體系建設,努力搞好銷售和售后服務工作,達到以銷促產,推動綠色畜產品生產快速發展。
1.9 制定科學標準,嚴把質量關
為了確保綠色畜產品的質量,應制定從動物品種、飼養管理、防疫檢疫到屠宰加工各環節相配套的安全衛生標準。在動物來源上,要求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動物防疫條件的區域并依法取得《動物防疫合格證》的規模飼養場;品種必須是優良品種的純種或二、三元雜交;在動物防疫監督管理上,要求動物在飼養過程中必須接受規范免疫程序,有完備的防疫、消毒記錄,并取得《動物免疫證明》才能進入屠宰環節;飼養管理上必須要用先進的養殖工藝和科學管理的方式,不得添加或使用國家規定的違禁藥物;在動物檢疫上,要求動物出欄時必須依法報檢,才能進入屠宰環節;在符合條件的定點屠宰廠檢疫人員按照程序檢疫合格后,出具《產品檢疫合格證明》加封驗訖印章后方可出場銷售。
1.10 努力發展生態畜牧業
生態畜牧業是根據生態系統中生物共生和物質循環再生原理,運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和現代畜牧科技等手段,以動物飼養為中心,因地制宜的配制相應生產的各種要素,通過經濟與生態的良性循環來實現畜牧業的持續高效發展。因此,發展綠色畜產品生產,在農村要推動以種植為依托,畜牧業生產、加工為中心,沼氣工程為紐帶的生態畜牧業模式;在城郊要應用生態學的原理,借助工程學的技術手段,建成以畜禽飼養為中心,具有整體性、系統性、集約性、高效性等特點,以實現綠色畜產品生產和環境雙高效。
2.1 綠色畜產品是消費者的必然選擇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食品結構從重視主食的粗細,發展到注重副食品的品質,所以健康綠色畜禽產品成了消費者的必然選擇。
2.2 加強環保和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大氣、水、土壤污染嚴重,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使一些有毒有害物質積于畜產品中,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因此,應嚴格限制飼料中抗生素、重金屬的使用,以減少畜禽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努力建設生態農業,確保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2.3 積極進行國際貿易往來,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
目前我國畜產品國內市場已相對飽和,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外的優質同類產品會不斷涌入,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因此,加快綠色動物食品產業的發展步伐,開發綠色畜產品,爭奪21世紀國際市場的戰略制高點,成了國際貿易的客觀要求。
3.1 建立有機農業系統
農牧結合是實現這一系統的最好手段,畜禽糞便是較好的有機肥料,可有效解決和改善土壤肥力,生產出天然的糧食作物,提供安全的飼養用糧。
3.2 降低藥物殘留量,使農產品符合國際食品安全的要求
各級農牧部門應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對獸藥生產、使用和監管的力度,加強各類飼養廠的動物防疫監督管理工作,通過統一飼料、統一用料、統一防疫、統一檢疫、統一消毒、統一屠宰等,將病原拒之門外。采用“生物安全措施”,實行全進全出、分段或流水線飼養方式,促進農業生產良性循環。
3.3 開發利用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在防治疫病中具有無殘留的優點,符合人民對畜產品安全的要求。國家應加大生物制品的開發和研究力度,引導養殖場(戶)強化防疫意識,樹立“以防為主”的思想,為改善畜禽飼養環境和提高健康狀況做貢獻。
綠色畜產品因優質、衛生安全而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競爭力、被譽為“餐桌上的新革命”,發展綠色畜產品生產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關聯著種植業、養殖業、食品加工業及獸藥衛生、防疫檢疫、運輸銷售等多個行業部門。只有各行業、各部門協調高效地運作,形成一個綠色生產鏈條,才能保證生產出真正的綠色畜產品。
S851.34+7.5
B
1004-5090(2016)11-0009-02
201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