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燕,陳光麗,荊汝頂,秦保亮,韓俊偉
(1.新鄉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新鄉 453000;2.新鄉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一例豬圓環病毒病2型和大腸桿菌混合感染的診斷
杜海燕1,陳光麗1,荊汝頂1,秦保亮1,韓俊偉2
(1.新鄉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新鄉 453000;2.新鄉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豬圓環病毒病以圓環病毒-2型(PCV2)為主要病原,一般于斷奶后2~3d或1w發病,急性發病豬群中,病死率可達10%。大腸桿菌主要是一種條件性致病菌,其中以仔豬黃白痢最為常見。2016年3月份,某豬場1月齡仔豬突然發病,病死率較高,送檢病豬3頭進行病因診斷。為了解該規模化豬場疫病的感染狀況,通過該豬場豬群發病情況及剖檢病理觀察,初步判斷該豬場發病豬疑似為豬瘟病毒、豬圓環病毒2型或細菌感染,通過進一步分子生物學檢測及細菌分離培養與鑒定,確診該豬場發病豬為豬圓環病毒2型和大腸桿菌混合感染。現將診斷結果報道如下:
該豬場采取自繁自養方式,共存欄生豬230頭,其中保育豬65頭,病死率達20%左右。主要表現為精神沉郁,體溫升高,被毛蓬亂,呼吸急促,腹瀉,消瘦,體表淋巴結腫大,病死豬明顯消瘦,貧血、可視黏膜黃疸。
對送檢3頭1月齡病死豬進行剖檢,結果均可見胃腸脹氣,肝臟黃染,且肝臟有明顯壞死灶;脾臟腫大,邊緣有丘狀突起,并有黑色梗死;肺堅硬出現實質性病變;腎臟針尖狀出血點;心包心耳出血;腸及腸系膜出血,腸系膜淋巴結腫大。
3.1 DNA提取
分別取病豬病理變化明顯的淋巴結、脾臟和肺臟組織研磨,反復凍融3次,8000rpm離心10min,取上清液采用離心柱提取法提取病料DNA樣本。
3.2 豬圓環病毒熒光PCR擴增
利用豬圓環病毒-2型病原核酸檢測試劑盒(PCR-熒光探針法)對待檢病料進行檢測。擴增體系根據試劑盒說明進行。標記熒光基團種類報告基團FAM,淬滅基團TAMRA。擴增反應條件:94℃2min,后94℃30 s-55℃45s(采集熒光),40個循環。
3.3 結果分析判定
反應結束后,Ct值在40以上的為陰性,Ct值小于35的為陽性,Ct值在35-40之間,為灰區,需要進行重復試驗。重復試驗后,Ct值仍在35-40之間,判斷為陽性,沒有熒光值增長為陰性。結果見下圖。

圖:圓環病毒-2型病原核酸檢測結果
根據熒光PCR擴增結果可知,陽性對照Ct值18.22,待檢樣品Ct值是26.57,出現特異性熒光曲線,陰性對照未出現特異性熒光曲線。結果顯示送檢病料檢測到豬圓環病毒-2型病原核酸,表明病死豬感染豬圓環病毒-2型。
4.1 細菌的分離培養
分別取肝、腎及腹腔積液接種于麥康凱培養基,置于37℃培養箱中培養12~24h,觀察在麥康凱培養基上長出粉紅色菌落,經染色鏡檢為革蘭氏陰性短桿菌,可判定為大腸桿菌。
4.2 藥敏試驗結果
取上述麥康凱培養基上細菌的純培養物,選擇常用的抗菌素進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見下表。

表 藥敏試驗結果
通過對大腸桿菌分離培養物進行藥敏試驗,發現該菌對慶大霉素敏感,對環丙沙星、卡那霉素、頭孢噻呋、舒坦西林低敏,而菌必治、頭孢氨芐、利福平則耐藥。可選擇對該致病菌抑制效果較好的慶大霉素進行治療,另外也可使用環丙沙星、卡那霉素、頭孢噻呋和舒坦西林進行相應治療。
豬圓環病毒-2型在我國健康豬群中已普遍發生,表現為流行范圍廣、混合感染嚴重、血清陽性率高,尤其種豬抗體陽性感染率最高,PCV-2的感染會造成動物免疫抑制,再感染其他病原機會增大,豬群易受到豬瘟、偽狂犬病、大腸桿菌病等的侵襲。豬圓環病毒-2型導致的仔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的源頭在種豬上,而發病的一般是仔豬,母豬通過多種途徑排毒傳染哺乳仔豬,造成仔豬的早期感染。由此表明該豬場可能存在豬圓環病毒的隱形感染,通過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來預防該病。
目前疫苗免疫主要依靠進口苗,導致生產成本較高。因此主要靠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控制繼發感染以降低損失。嚴格采取“全進全出”方式,清除帶毒種豬并凈化,加強引種檢疫,嚴防該病進場,做好消毒措施,尤其保育豬圈清空后,消毒晾曬1w后再引入豬群。一旦發生豬圓環病毒感染,易并發細菌性感染,治療時可配合廣譜抗菌藥物或進行藥敏試驗選擇敏感性抗菌藥物,減少并發感染。
S858.28
B
1004-5090(2016)11-0041-02
2016-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