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彬,曹 倩
(1.河南省康達畜牧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8;2.鄭州慧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措施
朱洪彬1,曹 倩2
(1.河南省康達畜牧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8;2.鄭州慧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奶牛的遺傳、環境、營養、年齡、產奶情況、健康狀況等因素均會對其繁殖力造成影響。提高奶牛的繁殖力,已成為奶牛生產的關鍵保障。本文就影響奶牛繁殖力的各種因素,對提高奶牛繁殖力的措施進行了探討。
遺傳、環境、飼養管理和繁殖技術等因素都會對奶牛的繁殖力造成較大影響。
1.1 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對奶牛的繁殖力影響較大,不同品種之間差異較為明顯。因此,在實際生產中應選留一些繁殖能力強的母牛作為母本進行繁殖。
1.2 環境因素
除遺傳因素外,奶牛的繁殖力也會受到氣候和環境因素如季節、溫度、濕度和日照等的影響。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會降低其繁殖效率。在我國多數地區,奶牛的繁殖率包括發情率與受胎率在夏季和冬季都比較低,而春、秋兩季都較高。因此,在夏天要注意防暑降溫,冬天要注意防寒保暖,理想的環境是提高奶牛的繁殖率的必備條件之一。
1.3 營養和飼養管理因素
營養是繼遺傳和環境之后的對奶牛繁殖力構成威脅的第三大影響因素。營養不足,導致其初情朗和性成熟延遲,抑制己成年的奶牛發情或發情不規律,甚至配種后造成死胎,公牛精液品質下降、性機能減退,但是營養過高則會影響母畜的正常發情和排卵。
1.4 繁殖技術因素
人工授精時輸精時機的把握和輸精操作對奶牛的繁殖力影響意義重大。高質量的精子和卵子、適宜的配種時間、精卵結合部位也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奶牛的繁殖率。此外,規范、熟練的輸精人員能快速準確地找到輸精部位并完成輸精,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證奶牛的繁殖率,反之,導致繁殖力下降。因此,養殖場內應建立的嚴格繁殖制度,最大程度上保證操作時規范,降低此環節的繁殖失誤。
1.5 繁殖管理因素
在實際生產發情鑒定、配種時機把握、配種操作者技術的水平、以及母牛妊娠期間的妊娠管理、分娩和助產、產后管理以及防止繁殖障礙等都是奶牛繁殖管理的重要內容,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均會影響最終的繁殖指標。因此,應做好繁殖管理工作建立管理檔案。
1.6 其他因素
母牛產后發情的時間與其泌乳量及對新生仔畜的哺乳有關,帶犢和泌乳量高母牛產后發情延遲,受胎率降低。而產后母、犢分開的奶牛,產后發情較早。高產奶牛產后2個月時不宜配種。
目前全世界的奶牛品種主要有荷斯坦牛、娟珊牛、更賽牛、愛爾夏牛及瑞士褐牛等。中國飼養奶牛品種中,95%以上是中國荷斯坦牛。荷斯坦牛屬大體型奶牛,是養殖數量最多產奶量最高的奶牛。選擇奶牛時要查其各種信息如生產記錄、繁育記錄和系譜等檔案資料。內容主要包括品種、牛號、出生日期、出生體重、成年體重、體尺等。經產母牛,查看以前各胎次的產奶量和乳脂率。奶量在6000千克以上、乳脂率在3.5%以上的奶牛較好。如果有可能,還可查看其父母代和祖父母代的生產記錄。
體型外貌是體軀結構的外部表現,形態即是內部組織、器官及系統生長發育、生理機能的表現。除反映外部形態外,還反映了其生產類型、性能、健康狀況、年齡、性別等。是生產性能高低的標志。
可從遺傳素質是否穩定、良種覆蓋率、生產性能、體質、體型外貌、適應性、利用年限等作為奶牛群體選育的方向進行選種。系統地實施牛群遺傳改良選育技術、尤其是中低產奶牛,還可通過建立高產奶牛繁育體系,有目的地培育奶牛育種核心群,測定生產性能、良種登記公牛后裔測定與遺傳評定等技術提高群體選育、應用人工授精技術,培育和選育優秀種公牛,進行全群的遺傳改良,提高其整體遺傳水平從而起到提高生產水平的作用。
S823.3
B
1004-5090(2016)11-0032-02
201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