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新洪,曹 婧,姚金靚
(鞏義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鞏義 451200)
中圖分類號:S851.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5090(2016)11-0030-03
畜間布魯氏桿菌病防控工作分析及建議
崔新洪,曹 婧,姚金靚
(鞏義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鞏義 451200)
中圖分類號:S851.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5090(2016)11-0030-03
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布病)是一種危害人類健康、嚴重制約畜牧業發展的人畜共患病。近年來,隨著牛羊肉價格持續上升,鞏義市牛羊飼養量快速增長達到歷史新高,畜間布病出現反彈趨勢,人間布病疫情不斷加重,現將鞏義市畜間布病的發生及防控情況總結分析如下: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近幾年牛羊肉因獸藥殘留少被稱為綠色肉品,消費量逐年遞增,價格也隨之高漲,極大地刺激了老百姓的養羊熱情,羊及羊肉的販運、交易更為頻繁,羊的養殖量、屠宰量、羊肉羊奶等產品的食用人群及接觸人數也逐年增加,為布病的傳播蔓延創造了客觀條件。
連年來鞏義市一直重視畜間布魯氏菌病的防控工作,按照“預防為主、防控結合”原則,從1980~2003年持續推廣“畜禽防疫雙軌目標管理責任制”和“畜禽防疫技術承包責任制”。在2004年市政府成立重大動物疫病控制委員會之后,布魯氏菌病作為重點病,在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上與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一樣進行安排部署,畜牧部門每年都制定專項布魯氏菌病防控技術方案。歷年來鞏義市一直與衛生部門建立了良好的聯防聯控機制,持續加大在防控布病方面的投入和重視程度。主要從三方面采取措施:一是開展布魯氏菌病專項行動。從免疫到監測、消毒,明確目標要求,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層層簽訂防疫責任書。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發放布魯氏菌病防控知識告知書、宣傳頁,并把布魯氏菌病防控工作與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一樣列入年終考核內容之一,確保防控措施落實到位。二是加強重點區域防控。結合鞏義市實際情況,在羊飼養量大的地區、偏遠農村,尤其是與登封、偃師交界地帶,強化做好布魯氏菌病免疫工作。特別是2010年鞏義市基層防疫隊伍建立以來,加大了布魯氏菌病免疫力度,要求包片防疫員到場到戶頭頭灌服疫苗,建立免疫檔案。三是規范免疫操作。每年定期培訓基層防疫員,強化免疫操作規范,做到真苗真打、佩標建檔、發放明白袋明白卡同步進行,首免1個月后加強免疫1次,確保免疫效果。自2005年以來,鞏義市累積免疫羊只71.5萬只次,年均免疫超過5萬只次。
為切實搞好布魯氏菌病防控工作,鞏義市在精心組織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同時利用會議、下鄉、督查、調查等方式對畜牧負責人、養羊戶重點進行布魯氏菌病知識宣傳,粘貼《動物防疫明白欄》,發放《布魯氏菌病防控知識》宣傳頁、告知書累計48000份,現場培訓280余次,同時多次在布魯氏菌病多發鎮康店、涉村、芝田、大峪溝、河洛等鎮對防疫員進行羊流行病學調查、靜脈采血技能培訓,從登記、消毒、免疫、采樣等關鍵環節重點培訓,提高基層防疫員防范意識和技術水平。針對2014年、2015年持續高發情況,筆者分析原因,特別制作“羊只買賣與飼養責任明白卡”發放養羊戶,著力提高群防群控意識,防范疫源引入造成疫病流行。
布魯氏菌病雖屬二類動物疫病,但由于該病對人類危害嚴重,因此對該病的處置要求按照早、快、嚴、小的原則進行。2005至2015年,筆者共接到衛生部門通報人感染病例236例。對每一起病例,都迅速安排調查小組趕赴現場,圍繞病人開展調查,調查結果報告市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辦公室,同時通知該鎮(辦)進行采樣送樣。血樣經市疫控中心進行初檢和鄭州市疫控中心復檢,結果報請市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辦公室。經市政府批復行文后向鎮辦送達處置通知文件。由市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辦公室組織協調財政部門、物價部門工作人員及所在鎮(辦)相關人員共同對陽性動物進行價格評估,經養殖戶認可后,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連年來鞏義市對所有復檢的陽性牲畜進行了撲殺及無害化處理,處理率達到100%。
2005至2015年11年間,鞏義市因布魯氏菌病出動調查800余人次,涉及21個鎮辦360戶共276群羊8510只,采樣監測4512份,處置布魯氏菌病羊341只,犬3只,消滅傳染源。所有因布魯氏菌病撲殺動物一律參照市場行情評估價值,按照重大動物疫情撲殺補償標準給予補償。期間因布魯氏菌病撲殺補償養殖戶530432萬元,平均每年市政府支出近5萬元。
對奶牛場戶開展布病凈化監測工作無間斷。每年對產奶牛、羊進行布病監測凈化是保障食用奶安全的第一道防線。自2007年來累計監測規模場奶牛2263頭,散養戶奶牛850頭,散養奶山羊332只,檢出布病陽性奶牛33頭,陽性奶山羊8只,全部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該項補償資金累計30余萬元。
6.1 交易頻繁導致引入性疫源是該病傳播的主要原因
涉村鎮牲畜交易市場、站街集市、西村集市等一直延續著老百姓自由交易羊只的習慣,除此之外羊肉行情的高漲也催生了羊販子隊伍擴大,生產性能好的品種羊成為近年來養羊戶選購的主要目標。從調查情況看,有從陜西、甘肅、山東、山西等地整車買入的,也有從周邊登封、新密、溫縣等購買的。而市場檢疫手段落后、權力受限和技術條件等等都無法有效監管這些交易。
6.2 病羊癥狀不明顯是防控該病的一個主要制約因素
布魯氏桿菌感染的家畜臨床表現不明顯,但懷孕的母畜則極易引起流產或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盤、分泌物中含大量布魯氏桿菌,特別有傳染力。而其皮毛、尿糞、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長達3個月以上。人通過與家畜的接觸,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塵土或菌進入眼結膜等途徑,皆可造成感染。從檢測出的陽性羊來看,多數羊僅頭胎流產,二胎以后多不流產,食欲、精神無明顯異常,有些甚至相當強壯,更不會引起羊只的死亡,無法從臨床上及早發現,客觀上直接導致延長了病羊的散毒時間,增加了感染幾率。
6.3 養殖戶防疫意識淡漠、從業人員文化素質低是防控該病難的根本原因。
養羊是鞏義市老百姓最傳統的職業之一。在養殖戶意識里,隨意一個破窯洞,隨便幾根樹枝就能當羊圈羊舍,只要每天放羊吃草就是養羊,至于羊舍羊圈如何設計,羊的買賣注意事項、免疫哪些病,種羊如何挑選、飼喂、管理等等飼養管理技術一概不知,仍然是幾十年前的養羊觀念和習慣,所以設施簡陋,隨意性大,行情來了就買來養,行情不好隨手就賣,能做到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很少。還經常有混群放牧、代買代養等現象。一旦羊群中有了該病菌,其危害很不容易及時發現。個別養殖戶甚至感染了布病也不當回事。
6.4 環境中布魯氏菌頑強生存是防控該病傳染的客觀阻力
羊布氏桿菌毒力強,雖然細菌對光、熱及化學藥劑如3%的漂白粉及來蘇水都很敏感,數分鐘至20min即可殺死。但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數月,在乳制品,皮毛或水中可生存數周至數月。筆者曾發現個別羊布魯氏菌病陽性羊只撲殺后,因未能做到對所有圈舍、墻壁、地面、道路徹底消毒,導致二次傳染的病例出現。
6.5 相鄰縣市防控政策不一致是防控該病的主要隱憂
比如奶牛布病的凈化、布病疫苗的免疫,疫區跟非疫區政策跟措施都不一致,導致雖付出大量的人力、財力抵不上一次病畜的流動。2008年回郭鎮一奶農因三鹿事件行情低迷,貪圖鄰縣優厚的小區政策進入偃師奶牛小區飼養將近1年,在2009年鞏義市秋季奶牛布病凈化時發現該戶帶回布病,有13頭奶牛為布病陽性而致撲殺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食品安全隱患。
6.6 免疫的局限性和技術的不確定性導致防控結果無奈又尷尬
2012年鞏義市在省直管前屬鄭州市管轄,之前一直被定為羊只免疫區域(還有新密、登封),免疫后一方面病原抗體和免疫抗體無法鑒別,給病羊確診帶來困難,另一方面病羊免疫后,仍然存在排菌、傳播的可能性;而布病疫苗屬于弱毒活苗,疫苗本身存在致病風險。現實情況是免疫過的羊只傳染人的病例仍然持續存在。筆者曾經不間斷多次進行過免疫后陽轉檢測,陽轉率整齊度很差。事實證明對未進行凈化的羊群進行布魯氏菌病免疫效果并不好。
7.1 第一步為群眾意識提高階段
建議利用媒體錄制專題宣傳片,并制作大型宣傳版畫,宣傳到各村、自然片,尤其在康店、河洛、涉村、魯莊、芝田、站街這些布病多發鎮及當前仍存在的站街、西村、涉村集市交易市場開展長期強力度的宣傳;同時設立有獎舉報電話,對私自從境外引入羊只沒有報告的堅決打擊;對所有羊販子開展宣傳責任告知,嚴懲隨意買賣行為;對飼養戶重點推行自繁自養,不隨意買賣,不混群放牧,發現流產羊及時報告,不隨意丟棄胎衣等,確需買賣的報經畜牧部門,其他人看到飼養人不規范行為積極報告,看到有人販運羊只積極舉報等;對從事羊的屠宰、加工、銷售人員加強防護宣傳培訓,在所有銷售羊肉產品的經營門店張貼宣傳頁大肆宣傳該病的危害和防范知識。通過讓更多的人群建立強大的防范意識,群策群力,從人的意識這一源頭實施圍堵,方可對該病的控制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
7.2 第二步為檢測凈化階段
退出當前免疫政策,2年后在全市范圍內開始實施凈化檢測,撲殺所有陽性動物,該步需要大量人力和財力支持。在奶牛布病防控方面,繼續堅持凈化為主方針,建議引入人畜共患病查證制度,對所有未經檢測的散裝牛奶一律嚴禁銷售,確保本轄區內食用奶的衛生安全。
7.3 第三步是在牲畜交易環節引入和建立交易檢測機制
該機制包括調運交易和市場交易兩個環節。對即將交易和調運的羊只實施布魯氏菌病病原監測,陽性者按規定處理;陰性者發放與耳標號碼相關聯的檢測合格標識,憑檢測合格標識方可進入市場交易。以上措施經過3-5年的運行,可基本建立該病的無規定疫病區域,對于防范該病應該有切實的效果,可以更快速全面徹底地防止該病的傳播和流行,為養殖業和人民群眾創造更安全的生產和生活環境。
20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