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廣敏,班曼曼,張栓玲
(河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鄭州 450008)
一例未辦理審批手續跨省引進種用動物引發疫病的思考
賈廣敏,班曼曼,張栓玲
(河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鄭州 450008)
養殖場(戶)為改良畜禽品種,提高生產性能和養殖效益,需要跨省調運乳用、種用動物。但是由于不清楚跨省調運的相關政策法規,很多養殖場(戶)調運前不審批,落地后不報告,觸犯法律等有關規定,甚至在引進動物的同時還將疫病引入,造成疫病的發生和傳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筆者結合工作實際,進行思考分析。
2014年8月中旬,河北某地多個養雞場發生了一起以3~6周齡雛雞出現共濟失調癥狀為主的疫病。病雞初期兩眼呆滯,精神萎靡,站立不穩,行走蹣跚,2周齡左右陸續出現癱瘓癥狀,單腿或雙腿癱瘓,跗關節著地,劈叉。病雞無呼吸道癥狀,糞便、采食、體質量均正常。病程較長的雛雞低頭、稍有細微的陣發性震顫。剖檢顯示,病雞內臟各個器官均正常,腦膜有輕微出血、軟化和水腫。個別癱瘓雞腿肌有瘀血。通過提取病料RNA,反轉錄后PCR擴增得特異性條帶,經序列比對為禽腦脊髓炎病毒,確診為禽腦脊髓炎病毒感染。經問診,發病的養雞場免疫程序相似(未免疫過禽腦脊髓炎疫苗),所用飼料均購自相同公司。而附近采用相同廠家飼料和相似免疫程序的養殖場未出現類似癥狀,因此可以排除飼料和疫苗因素。發病的養雞場均從山東聊城某小型種雞場(該場曾發生禽腦脊髓炎疫情)購進蛋雛雞,未辦理跨省調運種用動物審批手續,到達目的地后未在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監督下隔離觀察,直接混群飼養導致疫病發生。
2.1 養殖場(戶)跨省調運乳用、種用動物前不辦理審批手續
跨省調運種用、乳用動物屬于檢疫審批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四十六條明確規定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乳用動物、種用動物及其精液、胚胎、種蛋的,應當向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請辦理審批手續。《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至三十八條明確規定了跨省引種的程序,但在實際工作中很多養殖場(戶)法律意識淡薄,不依法按程序申辦審批手續,尤其中小規模養殖場(戶)完全沒有依法按程序引種的意識。
2.2 養殖戶引種后不隔離觀察,容易引發疫病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四十六條“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的乳用動物、種用動物到達輸入地后,貨主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對引進的乳用動物、種用動物進行隔離觀察”。《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第二十條“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的乳用、種用動物到達輸入地后,在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監督下,應當在隔離場或飼養場(養殖小區)內的隔離舍進行隔離觀察,大中型動物隔離期為45d,小型動物隔離期為30d。經隔離觀察合格的方可混群飼養;不合格的,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隔離觀察合格后需繼續在省內運輸的,貨主應當申請更換《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更換《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不得收費。”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養殖場(戶)毫無防疫概念,引種前不申報,到達輸入地后不報告,引入動物未經隔離觀察即混群飼養,不利于疫病預防和監督管理。
2.3 部分檢疫人員未嚴格實施跨省調運乳用、種用動物檢疫,監管不到位
部分檢疫人員業務素質不高,知法犯法,在明知是種用動物的情況下,不查驗《跨省引進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表》,不按照《跨省調運種禽產地檢疫規程》、《跨省調運乳用、種用動物產地檢疫規程》實施檢疫,將種用動物當作普通動物開具檢疫證明。由于基層執法力量薄弱,打擊力度不大,造成未審批就跨省引種的現象長期存在。
3.1 加大普法宣傳力度,提高養殖場(戶)知法、守法意識
采用多種形式,加大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跨省引進乳用、種用動物相關工作依據的宣傳力度,使養殖場(戶)明白跨省引種前要填寫《跨省引進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表》,并按要求準備相關材料,逐級提交縣(區)、市、省動物衛生監督所審批,批準后,才能引種,并且要在批準的有效期內。到達輸入地后,貨主或承運人要在24h內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將動物運輸到審批前經審核合格的隔離場或飼養場進行隔離觀察。隔離觀察期滿未發現異常的,方可混群飼養。
3.2 嚴格執行跨省調出乳用、種用動物檢疫程序,加強日常監管
輸出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規范跨省調運乳用、種用動物出證程序。引種單位或個人申報檢疫時,輸出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要查驗《跨省引進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表》原件,否則不得受理。申報手續齊全的,嚴格按照跨省調運規程實施檢疫,合格后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摸清轄區內各類養殖場的底數,劃片包干,落實監管責任。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發現違規跨省調運乳用、種用動物的,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有關規定進行查處。
S851.34
B
1004-5090(2016)11-0029-02
2016-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