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虹 張硯雪 馮光 徐志忠
【摘要】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要培養學生的操作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自全國不同地域,各地教育發展不平衡,導致了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及學習能力層次不齊。在這種情況下,普通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好。本文根據統計調查,對高職學生計算機基礎課程上課狀態的現狀進行分析,論述在當前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提出采用基于國際標準IC3的教學模式,總結出IC3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作用與價值。
【關鍵詞】 高職教育 教學模式 課程改革 國際標準 IC3
一、教學現狀分析
由調查發現,大部分男生對計算機從認識到深刻了解是通過游戲,他們對計算機的基本應用并不陌生,只是缺少細節性知識的學習;女生對計算機學習不如男生掌握靈活,她們對計算機的學習應用則應該從基礎開始。
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機房設置布局沒有學習氛圍;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認為計算機基礎課程不重要,應付學習的心理強烈;對計算機學習重要性認識膚淺;對教師的授課方式不滿意;認為課下學習計算機知識沒必要。由此可見要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首要任務是使提高同學們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其次同學們轉變對計算機課程的認識,讓大家充分認識計算機學習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同學們學習的主動性。
二、采用基于國際標準IC3的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應與國際接軌,學生完成校內相應階段課程的學習,自愿參加考試便可獲得國內或國際認證。選擇國際標準IC3等級考試作為考核對象,是由于IC3的練習平臺是經過國際相關專業機構開發建設,資源豐富,內容趣味性強,采用動畫、交互操作等信息化手段,學生學習不會枯燥乏味,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IC3證書適用范圍廣,是全世界很多國家公認的計算機能力水平和素養的標準。
2.1 IC3概念
IC3(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是由微軟辦公軟件全球認證中心推出的,國際權威的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考核。該認證是由來自20多個國家的產業界、教育界和IT領域專家通力合作所建立,涵蓋了由221單項能力組成的現代信息化環境中各行業工作人員所必須具備的計算機核心應用能力。
2.2證書權威性
IC3證書獲得全球60多個國家的認可,不僅在業界具有很高的權威性,而且還獲得教育界的普遍認可。有大量的國際性機構對該認證給予支持,確保通過IC3考試的人才可以通行世界。據了解,美國1500多所大學對通過IC3認證考試的學生大開方便之門,在世界任何一地通過IC3認證的學生留學美國,都可向美國大學申請免修部分學分。同時,IC3證書也是IT人士申請技術類移民的重要籌碼。世界的考試評鑒機構認為IC3是最完善的計算機基礎教程,它觸發了學生觸類旁通的能力,使學生可以輕松地掌握和領悟其他高級的計算機知識。
2.3 IC3教學內容
三大模塊:CF應用計算機基礎能力、KA主要軟件應用能力、LO網絡應用能力。
具體如圖1所示:
2.4 IC3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改革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采用IC3教學與案例驅動結合法。
2.4.1應用IC3教學與管理平臺自主學習教師實時追蹤
(1)IC3的課程體系分為三個模塊,計算機基礎,常用應用軟件網絡應用與安全。
(2) 每名學生均有一個IC3在線學習的賬號 。
(3) 教師可隨時隨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當學生申請學習賬號后,教師自動具有管理相應學生的權限,可以隨時觀察學生復習情況,并可以掌握全班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班級的管理情況如下鏈接。
2.4.2案例驅動法
以完成一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在問題的帶動下,通過學習新知識和相關資料的收集,讓學生學會如何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在講授“計算機組成” 時,教師在課前可以先給學生布置自己DIY計算機的任務,要學生根據不同的應用來配置自己的計算機。有了任務的驅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班級學習的氛圍變濃厚了,幾個人一組討論購機方案,根據實際需求對不同方案從性能、價格等方面進行比較,確定機器的配置,最后在課上進行討論,教師進行總結,并通過IC3教學平臺梳理所學知識體系。通過親歷虛擬購機的過程,學生不僅很快掌握要求的知識,而且還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新知識和技巧,提高了動手能力,拓寬了知識面。 當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互動教學法、陶冶法、學生助教法等。
2.4.3考試改革
IC3認證考試系統由來自全球19個國家、270位國際專家通力合作開發,并獲得美國政府、院校學院、企業界、計算機行業協會、獵頭公司的廣泛認可與支持。IC3認證考試側重于計算機基礎概論的實際應用,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完美結合,能更全面、真實地考核考生的能力,被公認為是全球首個計算機基礎綜合技能認證項目。考試開發方每年還組織資深計算機專家對IC3認證標準進行鑒定,以保證該標準的新鮮度和有效性。 采用IC3國際標準認證體系,分為在線學習和在線認證兩大部分,其中在線學習部分將學生帶入具體的應用情景,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掌握知識點,并且具有在線輔導功能。學生對某一模塊的知識點掌握完畢后,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邊學邊考,也可以期末統一考試,真正實現教考分離。題目的覆蓋率高,效度好,并且能夠根據全球考試情況及時更新,確保學生水平達到全球平均水平。IC3的考試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任何時間的任何地方只要計算機能上Internet就可以進行考試,IC3采用網上考試,標準統一,要求一致,考試十分便利。IC3的考試的特點是100%上機考試,沒有筆試,考試的類型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是非題、連線題及操作題,所有類型的題目全部是在線完成。上機考試模式提供機器閱卷功能,不僅能準確、公正地進行閱卷,而且減輕了教師在閱卷方面的工作量,教師能迅速掌握學生的成績和各種匯總數據,便于教師更好地、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1)考試形式與內容
學生考核分為三個模塊,具體考核內容如表1所示:
(2)考題類型
填空題、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配對題、操作題。
(3)考試成績
學生在線提交試卷,立刻顯示考試的成績及成績報告。不及格的學生可以隨時申請參加補考。通過的學生可以獲得國際認證證書。
(4)成績計算
IC3考試分為三個模塊,每個模塊滿分1000分,合計3000分。可根據以下公式轉換為百分制:
其中,S是期末成績,SCF是計算機基礎模塊成績,SKA是常用軟件模塊成績,SLO是網絡與安全模塊成績。課程考核的成績一般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兩部分組成,兩者的比重根據學院的有關規定基礎上稍作調整,例如:平時成績70%,期末30%。
2.5師資要求
2.5.1基礎教學能力的要求
教師要熟練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與基礎能力;熟練掌握互聯網的配置與使用;熟悉基于網絡的互動式教學模式。
2.5.2對IC3教學的要求
教師要掌握IC3國際標準的體系結構、課程大綱、能力圖表;掌握IC3考核思路及重點。
2.5.3教學必要條件
教師要通過IC3國際認證。
2.6 IC3的作用與價值體現
1、對國內計算機基礎教育的作用與價值體現
IC3的教學大綱貼近我國教育體制,更強調應用技能,將國際先進教學資源與我國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的教學資源相互結合、交叉滲透,提升我國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資源的質量,豐富我國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資源的建設,實現優秀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資源共享;借鑒國際先進教學經驗,結合我國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現狀,建立規范的、先進的、開放的、與國際接軌的中國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標準與課程標準;推動開展多種形式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建立更加完備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進而推動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
2、對國內院校的作用。提供全球化IT教學標準,與現有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整合,實現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現代化和國際化,適應未來教育發展,與世界舞臺與國際水平接軌;幫助院校運用IC3將全球ICT教學與考核標準結合在計算機課程中,為院校的教學改革的高效、順利進行提供有力保證,并為院校教學評估增添有力依據;協助院校開展教師計算機知識與技能水平提高的進修和培訓,培養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復合型創新人才。
參 考 文 獻
[1] 王曉超,馬學濤,劉永濤,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衛生職業教育,2009
[2] 許維進,王樹慧,IC3大賽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的啟示,廣西教育,2014
[3] 侯冬梅,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體系改革探索與實踐,計算機教育, 2005
[4]潘曼麗,高校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考試周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