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
嬰幼兒大動作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前后具有連續性。一項新技能的產生是建立在寶寶已有的全部能力的基礎之上的。了解寶寶發育的規律,在生活中創造機會并給與適當引導,寶寶會更好地達到發育的目標。
那么,如何幫助寶寶更好地成長呢?以下是各階段指導要領。
俯臥位抬頭,3月齡前
3月齡前的寶寶大都還不會翻身,所以有意識地給寶寶提供俯臥的機會很重要。寶寶滿月后,家長可以開始循序漸進地引導寶寶發展俯臥抬頭的能力,讓寶寶俯趴在床上(吃奶后20分鐘內避免),面前15~20厘米處用玩具吸引寶寶抬頭看,開始時每日1~2次、每次約半分鐘左右,之后逐漸延長時間,增加次數。有了這樣的練習機會,大多數寶寶都能很好的完成這一階段的發育。
翻身,3~6月齡
在這一階段,家長可以在寶寶仰臥位時,拉住他同側的上肢和下肢,向一側翻身,然后不給予幫助,改用玩具逗引寶寶主動翻至側臥。當這個動作熟練后,可以把玩具放在身體一側,拉寶寶一側的下肢跨過另一側下肢,讓下肢翻轉到俯臥位置,讓寶寶的軀干及上肢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自行翻至俯臥。這樣的練習,有助于寶寶更好地發展肢體與軀干的協調性,順利地翻過身。
坐,6~8個月
怎樣幫助寶寶發展坐位的軀干力量和肢體的平衡性呢?建議在4月齡后,讓寶寶在清醒狀態下多多趴著,這個姿勢看似簡單,對這階段的寶寶卻是很好的全身運動,能幫助鍛煉腰背部肌肉的力量,發展軀干及四肢肌肉的協調性。此外,4月齡開始可逐漸給寶寶做一些拉坐的游戲,5月齡時適當地靠著物體坐,6月齡后給寶寶提供不倚靠任何支撐物獨坐的機會,這樣循序漸進地幫助寶寶完成坐的發育階段。
爬。7~10月齡
寶寶進入移行運動的階段,建議爸爸媽媽們在家里不要總抱著寶寶,給寶寶能自主移動身體、發現爬行樂趣的機會。當寶寶俯臥位時,在他前面放個最喜歡的玩具,按爬行運動模式幫助寶寶開始移動:交替移動寶寶雙臂,與此同時,交替推寶寶對側的腳(即:左手右腳、右手左腳的模式),讓寶寶四肢協調交替著向前移動去夠取玩具。爬行過程中寶寶常會出現倒著爬、腹部轉圈的移動方式,這些都是爬行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按照正確的方式加以引導,重要的是給寶寶多創造機會練習,完成爬行這個大動作里程碑并不難。
站立,11~12月齡
這一階段開始,可以讓寶寶扶著茶幾等高度適當的家具練習站立。當寶寶胸部可以不倚靠扶持物時,用玩具逗引寶寶放開一只手,練習只用一只手扶站。隨后引導寶寶移動:把玩具放在寶寶挪幾小步就能夠到的地方,吸引寶寶側向邁步去夠取。此外,也可以將玩具放置在地面,吸引寶寶蹲下拾取,然后繼續用玩具引導寶寶拉著家具練習站立。
行走,11~15月齡
行走需要軀干和四肢良好的平衡性,所以在練習行走的階段,家長應多采用能推動的物體如矮凳、玩具推車等來輔助寶寶學步,不建議使用學步車。家長在不同位置用玩具等逗引寶寶,鼓勵寶寶扶行前進直至獨立行走到物品跟前去拿取。可以在各種家庭活動中讓寶寶練習,例如讓寶寶做助手,幫助拿、放物品,或者收拾玩具入箱,在來回移動的過程中掌握行走的技能,直至寶寶能夠熟練行走。
TIPS:
要強調的是,每個寶寶動作的發育受遺傳、家庭環境等的影響,在時間、形式上都會表現出一些個體化特征,用固定的某個時間點來衡量寶寶動作是否達標并不合適。而且,動作的發育是在階段性積累后才到達一個里程碑,然后進入下一階段的積累,所以在可接受的年齡范圍內寶寶的動作發育達到標準,那么就是合適的。在生活中,爸爸媽媽要注意觀察寶寶發育的階段,并給予有針對性的,適度的引導,和寶寶在互動中體驗成長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