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想干事又怕出錯的干部來說,應當懂得,鞠躬盡瘁干事業、爭著搶著拼奉獻、敢闖敢試去開拓是為官者的尊嚴和價值所在。干部不干事,做官不擔當,和做泥菩薩有何區別?”
——經常洗碗的人難免偶爾失手將碗打破,自責之余,旁邊不干活的人也不依不饒:“怎么這么不小心?”干了半天活,卻因為小失誤落埋怨、受責備,有人把它歸結為“洗碗效應”。當前,“洗碗效應”成為一些想干事又怕出錯的干部內心的真實寫照。對此,《人民日報》發文指出,要干事創業、攻堅克難,就要坦然面對毀譽得失。
“有人以為辦公室隔個儲物間就不超標了。”
——《中國紀檢監察報》近日刊文指出,建立制度是用來執行的,不是用來規避的,更不是用來“搞變通”的。現實當中,部分黨員干部把太多的“智慧”用于耍滑取巧,把“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掛在嘴邊,忙著“鉆空子”“找漏洞”。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如果不守紀律、不講規矩,跟組織耍小聰明,最終毀掉的必將是自己。
“一個法治意識淡薄、法治自覺空乏的人,是不可能勝任現代領導和管理工作的。越是矛盾多發易發,越是要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探尋解決之道,不能以犧牲法律的權威為代價求得問題的一時解決,那樣只會按下葫蘆浮起瓢。”
——近日,湖南省委書記徐守盛在談到領導干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時指出,現實中,有的領導干部不把憲法和法律當回事,搞土霸王、山大王那一套,“我就是王、王就是法”。這些現象必須堅決杜絕。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把尊崇法治、敬畏法治這粒扣子扣正扣好扣緊。
“如果領導干部對‘八卦消息很關心,對黨的聲音不上心,遲早要出問題。”
——在貴州省委中心組學習讀書會上,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批評指出,有的領導干部以不看黨報黨刊為榮,“新聞不聞”的現象有所抬頭,有些領導干部自絕于主流媒體,自絕于黨報黨刊,天天拿著手機瀏覽花邊新聞,關注小道消息和八卦消息,這種情況不改變,黨的好政策就不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我們很多事情是講‘偽辯證法講多了。思想上要講辯證法,但是工作上、紀律上一律不能搞‘既要這樣、又要那樣,就是要堅持原則、堅持規矩。這樣才能避免人情、臉面的問題。”
——針對“嚴明紀律的同時能不能有一點兒彈性”的聲音,四川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雁飛回應說,越往后執紀會越嚴,越抓越緊、一寸不讓,持續不斷地保持高壓態勢,直到養成習慣,這就是治本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