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雙靜
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運輸管理所
試探討區域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如何協調發展
崔雙靜
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運輸管理所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針對區域交通運輸與經濟協調發展,根據我國交通運輸發展現狀,分析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并提出合理化建議,能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撐條件,有利于實現社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區域;交通運輸;合理化
評價區域交通運輸與經濟協調發展,構建其評價總體思路、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運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建立起研究理論與現實的紐帶,對于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協調預警和管理具有重要用用。
系統論的創始人是貝塔朗菲,是涉及面廣、內涵豐富的概念,他將系統定義為相互關聯的元素的集合。一個系統是一個由許多要素所構成的整體,系統作為整體具有特定的功能,通常的系統都是具有某種目的的,可以協商、綜合成為具有良好功能,其功能以系統的結構為基礎,,一般系統都具有一定的層次結構,其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賴,一起構成了系統的整體運動特性,存在于一定的物質環境中,某一要素發生變化則會影響其他要素,外界環境的變化會引起系統特性的改變。
區域經濟學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形成,其研究內容是根據其研究對象而定的,其重要標志就是區域經濟結構。區域的空間發展總是不平衡的,區域產業結構不斷地進行置換,。城市是區域的核心,區域政策是解決區域間經濟發展差異措施,區際間分工具有發揮區域優勢。
經濟學家對運輸問題的研究有很長的歷史。運輸經濟學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其中運輸經濟引論主要包括運輸業的發展、運輸業的性質和運輸資源配置;運輸市場以對運輸市場的一般分析為基礎;運輸企業包括它的企業制度形成及其對塑造市場主體等;政府宏觀調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運輸與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以上這五個方面是運輸經濟學的組成。
運輸經常學運用了可持續發展思想。其概念非常明確地內涵了發展原則,追求的公平性原則,不損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統,不削弱子孫后代滿足需求的能力的發展,致力于達成既尊重所有各方的利益??沙掷m發展以經濟增長為前提,是協調發展的目標和指針,包括經濟優先、經濟結構和經濟質量,而協調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協同學是德國功勛科學家哈肯提出建立的,是其子系統以復雜方式作用構成的復合系統,其子系統按一定規則形成相應結構和功能,協同行為有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單獨作用,具有內在性和自主性,自動產生空間、時間和功能有序結構。
首先要了解“協調”和“發展”兩個概念。要把協調看作是一種組織管理工作,把協調當作事物發展的一種態勢,要處理好區域內經濟社會各要素關系,使得區域內經濟持續、快速、穩定的發展。協調應是發展的一種規定,發展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范疇,發展用來敘述一個國家的經濟變化。協調發展是“協調”與“發展”的交集,是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強調整體性、綜合性和內在性的發展聚合,因此,交通運輸發展也、應與經濟發展相協調。
經濟系統是以人類的活動為中心的,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涉及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生態環境等,具有整體性、適應性、層次性、相關性等。區域經濟系統是一定區域內的經濟系統,是個動態的系統,處于有組織的活動狀態,區域內、區域外發生著有機聯系。
交通運輸是按照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標準,某個范圍有目的性的空間位移,分為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等。區域交通運輸系統是指承擔該區域的客貨運輸任務的各種交通運輸設備、資源、人員及相應的管理組織的整體,按照不同的原則分成不同的子系統。其中鐵路運輸子系統運輸能力大,但其固定成本很高;公路運輸子系統資金投資少,但公路運輸系統的運輸成本高;水運子系統運輸成本是最低的,但是水路運輸容易受氣候條件的影響;航空運輸子系統速度快,但是航空運輸子系統受氣候條件影響大;管道運輸子系統具有特定性,適用于天然氣和流向比較集中的原油等。
區域交通運輸系統在運輸生產過程、生產時間具有連續性,隨著社會經濟的需求,運輸任務也隨著變動。區域交通運輸是區域經濟的一個子系統,區域經濟的開放性靠交通運輸來實現,它刺激區域經濟發展,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從我國長期以來的實踐證明來看,交通運輸發展是協調發展的戰略,它強化區域經濟系統內外的經濟聯系,促進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帶動本地區對優勢資源的開發,以更進一步促進區域交通運輸的發展。
首先我們要看到兩個系統發展的相關性是客觀存在的,應解決選擇指標和建立指標體系,了得到準確的、客觀的、可靠的結果。
作到全面但不可包羅萬象原則,應注重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指標體系的科學性應基于理論體系,指標的選取要考慮到相關性,指標的選取應易于收集、量化,在共同的原則下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要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的框架結構,以交通運輸與經濟兩個子系統為單位進行。要采用合適的指標選取原則及方法,指標的初選有分析法和綜合法兩種,并對初選的指標進行完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來評價其水平。主成分分析能較好地解決多指標降維問題,消除了評價指標間的相關影響,較好的解決了權數處理問題,有利于提取系統的主要信息,但一定要注意確定主成分的個數。當然還要確定協調發展系數的計算方法,判斷系統之間是否協調發展,避免評價過程中主觀因素,并針對區域制定適合的管理措施、方案,以期有助于促進系統間的協調發展管理。
[1]張金鎖康凱.區域經濟學(第二版).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5
[2]武旭胡思繼崔艷萍等.交通運輸與經濟協調發展評價的研究.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卷(第2期):10一14
[3]咚春生.系統工程的理論與方法概述。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5
[4]韓彪.交通經濟論—城市交通理論、政策與實踐.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