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芳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關于“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創業模式路徑優化抉擇探析
宋芳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已經步入互聯網時代。在互聯網時代下,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機會逐漸增多。本文通過分析“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探索“互聯網+”時代下,完善大學生創業模式,優化大學生創業路徑的對策,以期讓學生抓住創業機遇,使學生得到更好地發展。
互聯網+;大學生;創業模式;優化路徑;對策
互聯網的廣泛使用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產生了改變,網絡購物、互聯網金融等的廣泛應用使人們的生活逐步網絡化,因此,當前我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利用互聯網進行創業。但是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創業中存在一系列問題,根據這一系列問題,大學教育工作者應該為其完善大學生創業模式,優化創業路徑,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
1.1大學生抗壓能力較弱
網絡創業的門檻較低,一般情況下,只要有電腦和網絡就可以進行創業,且這種創業風險小,回報快,對于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有較大的吸引力。但是,對于大學生而言,一畢業就創業,在沒有與社會和現實有一定接觸的情況下,大學生面對困難以及挫折的能力較弱。其實創業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網絡創業不僅需要一腔熱情,更需要創業者擁有相應的網絡營銷手段和綜合管理能力,而這些能力都需要經過一定的摸爬滾打才會總結而出。剛畢業的大學生缺乏工作經驗,抗壓能力較弱,因此創業常常遭遇失敗。
1.2缺乏創業素質與能力
無論是哪一種創業形式,都需要創業者具備基礎的創業能力和創業素質,盡管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對創業大有裨益,但是創業作為一個系統的工程,單單擁有基礎的專業知識,無法促進創業的成功。創業不僅需要創業者具備專業基礎知識,還要求創業者擁有相關的法律知識,能夠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且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要具備創新精神,能夠促進自身業務的發展與進步;要擁有敏銳的市場嗅覺,能夠提高業務的市場競爭力;要具備相應的領導能力和組織交流能力,以便擴大產業規模,促進業務發展;要具備相應的投資理財能力,以便保證產業的經濟效益,提高創業者的經濟收入。
1.3缺乏可行的創業項目
大部分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原因都是缺乏可行的創業項目,對于一個創業者而言,創業項目與創業機遇基本可以劃上等號。因此,對為市場發展的正確判斷也是一個創業者所應該具備的能力。但是,當前大學生往往缺乏一種“想別人所想不到的,看別人看到不到,做別人沒做過”的思想,所謂的創業不過是在原本的工作上加以擴展,這種方式很難促成創業的成功。另外,創業基金也是制約大學生進行網絡創業的一大難點,盡管互聯網創業已經比普通的創業資本低,但是隨著所創業務的擴大,所需投入的資金只會越來越多,一旦達到大學生難以承受的金額,創業只會走向失敗。
2.1利用相應的硬件和軟件,為學生創造創業環境
在網絡化時代,大部分高校已經開始重視大學生的創業。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首先,學校應該對學生的創業進行分層教育,即鼓勵師生進行大學生自主創業,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并建立一支專業的創業導師隊伍。例如:學校可以通過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為學生開展一個基于互聯網的創業比賽,讓學生在互聯網平臺中提交進行創業方案比賽。通過校園和企業的評選后,一旦發現優秀的創業項目,學校和企業可以為學生提供部分創業基金;如果發現可行性較高的創業方案,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到企業學習的機會,為學生挑選合適的企業和工作崗位,使學生的創業方案能夠得到完善。且對于在企業進行實習工作的學生來說,得到企業的工作經驗,更有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學生在企業中學到的知識和技巧對于畢業后學生的創業具有很大的作用。
2.2在“互利網+”的時代下,培養學生互聯網思維
培養創業者的互聯網思維就是指,大學教育工作應該立足于在互聯網時代的特點,使創業者能夠對產品、用戶、市場、企業價值鏈以及整個商業生態有個正確的認識。真正的互聯網時代思考方式,并不能不局限與產品和互聯網企業中,互聯網思維內容更加廣泛,主要體現用戶體驗、社會化媒體營銷、顛覆式創新以及風險控制等方面。因此,大學教育工作者應該激發創業者對互聯網的興趣,培養創業者的互聯網思維。為此,高校可以開展一系列的專題講座,讓學生從講座中受到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例如:高校可以聘請互聯網創業成功的大學生為學生講解自身創業的經歷,使學生在講座中感受創業中的艱難,也要從創業成功者身上學會相應的創業精神。這種以榜樣開展專題講座的方式有助于創業者與創業成功者之間的距離,從創業成功者身上看到創業將會遇到的困難,做好心理準備,提高學生的創業抗壓能力。
2.3基于“互聯網+”,引導大學生主動進行創業鍛煉
學校應該以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為宗旨,為學生創新創業模式,使大學生能在經濟實力以及個人能力都允許的情況下,進行互聯網創業。例如:學校可以鼓勵學生創辦網站,找準目標市場,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創辦一個與學生自身特色相符合的網站;還可以鼓勵學生在互聯網上開店,由于網上開店投入成本低,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量力而行,可以讓學生初嘗網絡創業的成功;還可以鼓勵學生開展移動互聯網業務,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移動終端,開展微商銷售來進行創業。
總而言之,大學生職業發展中,創業是一條能夠緩解當前就業壓力的重要道路。且在信息網絡化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大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來進行創業就業。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創業環境,完善大學生創業模式,優化大學生創業路徑尤為重要。為此,大學教育工作者應該了解在“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當前大學生抗壓能力較弱,缺乏創業素質與創業能力,缺乏可行的創業項目,缺乏創業資金的投入。針對著一些列問題,大學教育工作應該利用相應的軟、硬件,為學生創造創業的黃金,培養學生的互聯網思維,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創業鍛煉,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
宋芳(1982-),女,漢族,湖南省南縣人,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政教育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