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信強
河南中醫學院黨委宣傳部
新媒體時代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對策
蔡信強
河南中醫學院黨委宣傳部
簡單分析缺乏實踐性特點,缺乏思辨性特點與缺乏互動性特點等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明確教學目標,展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價值;搭建兩個平臺,有效利用媒體與各類教學資源以及實施四個轉變,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發展等新媒體時代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對策。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的策略,對高校學生的思想素質影響較大。新媒體時代下,各類手機、視頻逐漸進入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而高校學生作為接受新事物較快的一批人,基本每一位學生都具有自己的微博賬號、QQ賬號等,對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與阻礙性影響。文章將深入分析新媒體時代下增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方式,以期能夠為高校學生帶來全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體驗。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主要存在著缺乏實踐性特點,缺乏思辨性特點與缺乏互動性特點等問題。
(一)缺乏實踐性特點
思想政治課是一種教育形式,主要是以實踐為指導,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思維引導,使學生能夠通過思想政治學習,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與價值觀念。但是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師多結合課本知識指導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的學習,忽視了學生情感的發展,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活動缺乏實踐性特點。
(二)缺乏思辨性特點
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師多采用“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方式,在這種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差[1]。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模式中,課堂教學氛圍通常比較壓抑,學生在這種課堂教學氛圍中,難以發散自己的思維。故而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活動,缺乏一定的思辨性特點,對學生的實際生活影響較小,不利于高校學生的綜合發展。
(三)缺乏互動性特點
師生之間的關系將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然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多存在著師生缺乏互動的問題。教師處于“高高在上”的地位中,沒有結合高校學生的實際性格特點進行教學設計[2]。有效的教學互動能夠使學生在積極表述、積極提問的過程中,發散思維,然而缺乏教學互動則會使各項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缺乏一定的應用性價值,難以真正結合生活中的各類問題,對學生進行綜合引導,沒有實際彰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3]。
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展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價值;搭建兩個平臺,有效利用媒體與各類教學資源以及實施四個轉變,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發展等方式,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一)明確教學目標,展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價值
新媒體時代下,教師需要明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標。教師可以將提升實效性作為主要目標,通過手機客戶端資源、新媒體等等,在豐富多樣、互動型較強以及資源較為豐富的實踐平臺中,為高校學生帶來全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體驗,改善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單一的教學模式,關注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4]。
比如教師在指導高校學生學習“培育職業精神,樹立家庭美德”這一項內容中,教師需要明確課堂教學的目標,使學生明確職業精神的內涵,并形成良好的思想美德。例如教師可以將三維教學目標融入于其中,通過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念等層面,為學生實施綜合引導,通過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方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5]。
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內容適當延伸,可以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組織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中有關于手機或者新媒體技術的相關案例,進行情境模擬,組織學生一同進行辯證分析,真正展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價值。
(二)搭建兩個平臺,有效利用媒體與各類教學資源
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也應當積極尋找教學的突破口,為高校學生帶來全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體驗,促進高校學生文化水平與思想水平的全面發展[6]。
比如高校可以積極借助新媒體與手機客戶端教學資源,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平臺,挖掘手機客戶端或者各類新媒體等中的優秀教學資源,為學生實施全面的思想引導。新媒體時代發展背景下,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指導既存在積極影響,也存在消極影響。教師需要積極占據新媒體時代下的積極引導價值,占據網絡輿論的制高點,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中所真實發生的各類新聞事件,對高校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引導。例如教師可以以新媒體與收集客戶端教學資源為主要力量,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平臺,借助微信、人人網以及高校論壇等學生普遍涉足的網絡平臺,實施教學互動。比如教師可以選取微信中近期傳播頻率較高的一條視頻新聞內容,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
以“女孩玩手機致死”這一條新聞為例,某女孩在充電時玩手機,電擊下致死。教師可以結合這一內容組織學生一同進行分析,使學生在相互交流與互動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再如教師可以以近期微博上廣泛流傳的“初三學生中考后自殺”的話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針對初三學生自殺的行為、自殺的心理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點,認識到生命的力量與生命的價值。再如教師也可以積極借助新媒體與學生進行互動,比如教師可以積極借助各大網絡新媒體的日志、狀態、私信等功能,與高校在此基礎上,高校也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積極價值,全方位、多層次的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高校學生社團平臺,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活動能夠朝著常態化、自主選擇化的方向發展,這對于高校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未來的發展能夠產生重要影響,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際影響力。
學生實現全天候的實時互動,根據學生的實際心理特點,進行教學改革與創新,使各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都能夠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價值,為高校學生實現全面指導。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借助網路傳播平臺,轉載各類正能量的新聞報道或者是文章,基于朋友的身份對高校學生進行思維引導,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活動與高校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結合,構建新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實踐平臺。
(三)實施四個轉變,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發展
四個轉變主要表現在“粗放型”向“細節型”轉變、“結果型”向“過程型”轉變、“灌輸型”向“疏導型”轉變以及“重理論型”向“理論與實踐教學并重型”四個方面。具體而言,即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過程中,教師需要從細節入手,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更加注重心理疏導的價值,關注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綜合掌握情況。
比如教師可以通過演講比賽、辯論賽、小小講師評比、拍攝DV生活等形式,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中,展現學生自己的觀點,而學生的拍攝內容、比賽情況等也可以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指標,改變單一試卷測評的方式。
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也需要結合高校學生的實際性格特點、時代發展的特點進行適當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可以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展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價值;搭建兩個平臺,有效利用媒體與各類教學資源以及實施四個轉變,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發展等方式,改善缺乏實踐性特點,缺乏思辨性特點與缺乏互動性特點等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問題,提升新媒體時代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在豐富多樣、互動型較強以及資源較為豐富的實踐平臺中,為高校學生帶來全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體驗,改善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單一的教學模式,關注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
[1]張曉恒.多元思想視域下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1(22):80-81.
[2]張東亮.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魅力狀況的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以河南12所高校為例[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3(12):92-97.
[3]王萍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創新——《形勢與政策》全程網絡課程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11,06(23):51-54.
[4]張社強,陸偉華,陳洪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生滿意度差異性研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生滿意度研究之五[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1,05(21):107-111.
[5]廖青清.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若干探索和實踐——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例[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1,09(12):184-186.
[6]張玉瑜.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路徑探析——基于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視角[J].思想理論教育,2014,09(23):71-74.
河南省社科聯調研課題《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SKL-2016-242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