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學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高級中學
生命教育引領生本學堂
——許育志老師《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課堂觀察研究
王博學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高級中學
生本學堂,需要教育工作者秉承正確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轉換角色,成為課堂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組建起“學習共同體”,用生命性教育理念引領全局,關注生命性教育理念目標實施,追求生命性教育理念邏輯呈現,讓生命教育理念熔鑄教育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
生本學堂;生命性教育;學習共同體
“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的“學習共同體”,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我們的課堂也必將是一灘死水,毫無生命可言。生命性課堂,是教師高瞻遠矚的一種謀略,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成為課堂的引導者,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踐行者,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課堂情境中大膽提問、充分發揮、積極探索,帶給課堂一股新鮮的活力與生命,將生命的色彩賦予課堂的教育教學中。
那么怎樣才能在課堂中體現出生命性課堂呢?生命性課堂理念的秉承與運用,首先是營造了民主、平等、激勵和諧的人文課堂環境。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奇特的想法,用引導激勵的語言引領學生,創設一種“輕松、自由與和諧”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敢說、敢想、敢做。2013年4月16日,我們有幸聽了政治科組的許老師的《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一課。許老師的專業功底、靈巧的課堂駕馭能力在課堂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生本教育“以人為本,以生命為本”,揭示了教育的真本。“強調學生是教學過程的終端,是教育的本性,把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教育價值原則。生本教育的目標以學生的生命價值為出發點,其目的是以學生的生命價值為體現。他認為,人要生存,就要學習,只有通過學習才能適應環境。”[1]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生命性教育理念的課堂,師生的角色轉位定型,課堂的主要目標是學生的學習,而并非傳統意義上教師的講授。因而,課堂目標的定位并非我們的教學目標,而應是學生的學習目標。以學生的學生目標進行引領定位,更加關注到了學生的學情實際狀況,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關注學生所想、所需、所學,突出17歲孩子的生命特點,符合高中生的成長經歷。
許老師在進行課堂學習目標設計時,突出了學生的學情情況,從學生的理解程度和學業基礎狀況出發,重點點撥了學生學習目標,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和知能驗證等學習環節,引領學生準確理解事物發展的趨勢和狀態的原理及方法論;提高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的能力與意識;感悟腳踏實地、不斷積累的意義,從而形成良好習慣和心態。
王冀生教授在《現代大學的教育理念》一文分析教育理念與教育思想、教育規律的聯系和區別中,給教育理念下了這樣的定義:“教育理念則是人們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規律的基礎之上的。”[2]他又補充說明:“科學的教育理念是一種‘遠見卓識’,它能正確地反映教育的本質和時代的特征,科學地指明前進方向”,當然,“教育理念并不就是教育現實,實現教育理念是一個長期奮斗的過程……”[3]我們學生的學業基礎有限,成長閱歷相對簡單。對于課堂的學習要循序漸進、步步為營。
在課堂的邏輯結構設計上,許老師非常巧妙的創設了了四個學習環節,分別是:自主閱讀預習部分—通過自主閱讀梳理出事物發展趨勢和量變質變兩種發展狀態這兩大核心理論的基礎知識。小組分工部分—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對課堂案例的分析,準確理解事物發展趨勢和狀態的哲學道理。知識與能力品質驗證部分—通過限時訓練和分層檢測,加深對核心理論的理解,提高用發展的眼光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小結部分—自主建構知識體系。自主建構知識體系,最好是建構知識體系導圖,組內分享,全班展示成果。
在邏輯結構的設計上,由淺入深、逐步推進,讓學生在每個環節中嘗到了探索與分享的樂趣,更加充分的展示了學生的生命個性特點。
認識生命的意義是每一個人生命意識覺醒的前提。在學校教育中,課堂是承載學生生命成長的搖籃,每個學生在課堂里成長的過程中,都在學習逐漸去認識、洞察。感受、體驗和感悟生命的意義,其目的就在于促進其生命意識的覺醒,以學會創造生命的價值。許老師的這一課,將學生的主體性學習活動熔鑄在課堂學習的每一過程中,讓課堂時刻綻放著學生的主體光芒。通過學生對教材的自我解讀,掌握基礎知識,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活動,充分發揮小組同學團結互助的精神,探究學習內容,掌握知識要點,并選舉成員進行講解展示。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發言者、講授者,讓學生由被動聽課轉化為主動講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自信心與綜合素質能力,在能力鍛煉中,發掘學生潛在的閃光品質。
許老師的《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課例,引領學生在從生命性課堂中成為學習的主體,關注學習的長期效果,著眼于學生的長足發展,也正是充分體現了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教學相長、教學相融,致力于不斷追求生本伊始的教育大業。生命是教育的原點,教育是生命的存在形式,教育是直面生命發展的終身事業。運用生命性教育理念,激發學生生命性感悟與體驗,是生本學堂之前提與基礎。
[1]黃娟.構建生態課堂,提升生命質量.新課程(下),2006年第9期
[2]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年
[3]王冀生.現代大學的教育理念.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