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景城學校
地方文化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傳承探討
徐婷婷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景城學校
本土音樂是我國不可多得的音樂文化之一,為了加強對我國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承,本文就對將江蘇地方文化在初中課堂中的傳承開展了以下的探討。
地方文化;初中音樂課堂;傳承
江蘇音樂文化在我國音樂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因此要加快我國音樂文化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就要加強對江蘇當地音樂文化的傳承,提高人們對于江蘇當地音樂文化的認識,所以本文就對江蘇當地音樂文化在初中音樂課堂上的教學進行了探討。
1、學唱江蘇民歌
江蘇當地音樂類型可以分成四種,分別是民歌、器樂、說唱以及戲曲,其中民歌比較適合初中生進行歌唱,因此為了更好地傳承江蘇當地的音樂文化,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開展民歌學唱的環節。江蘇民歌的色調較為清雅,能夠充分地展示出江蘇的民間特色。通過學唱江蘇民歌,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江蘇當地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還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當時當地的思想追求以及生活追求。在進行民歌教學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對學生介紹歌曲的相關信息,比如在進行《茉莉花》民歌教學時,首先應該介紹作曲家以及當時的作曲背景,《茉莉花》是當時著名的軍旅作曲家何仿所作的,何仿對茉莉花的歌唱來表達出當時少女對于生活的熱愛,突出了當時少女對于茉莉花的愛惜之情。《茉莉花》在我國有著重要的地位,在1997年香港回歸的交接儀式上,《茉莉花》就作為一首重要的演奏歌曲而展現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面前,從而廣泛流傳。而且,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茉莉花》也作為頒獎儀式的演奏歌曲。由此可見,江蘇民歌《茉莉花》在我國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學唱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加強學生對于歌曲的欣賞,進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對于《茉莉花》感情的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將歌曲的情感表達出來。為了更好地調動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唱民歌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用不用的方言來演唱,如在學唱《茉莉花》的時候,教師先用普通話教學生學唱,然后再用當地的方言,如蘇州話來教學生學唱。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歌詞的改編,讓學生更好地熟悉歌曲的旋律,提高學生對于江蘇民歌的認識。
2、學唱評彈歌曲
評彈是江蘇當地音樂文化內容之一,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教師也應該注重對評彈歌曲的教學,加強對當地音樂文化的傳承。首先,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先向學生普及江蘇說唱音樂的內容,如江蘇的說唱音樂可以按照地區來分成很多類型,有蘇州彈詞、揚州彈詞、無錫評曲、徐州大鼓等。除了可以按照地區來將說唱音樂進行分類外,我們還可以按照說唱的形式來將說唱音樂進行分類,說唱音樂中有只唱不說的音樂和有說有唱的音樂。在對學生普及完相關的說唱音樂知識后,教師就可以開展對于學生的說唱音樂教學,如對學生開展《無錫景》的音樂教學。《無錫景》的版本有很多,其中廣為流傳的是評彈演員蔡紅虹所唱的版本,在該版本中,《無錫景》是以蘇州評彈的形式來進行演唱的。評彈歌曲還被應用在我國的影視劇中,如《金陵十三衩》中的插曲《秦淮景》則是根據《無錫景》來進行改編的。因此,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學唱評彈歌曲來加強對江蘇當地音樂文化的傳承。
3、學會欣賞器樂
江蘇最為著名的音樂文化還包括器樂,特別是二胡,江蘇是我國的“二胡之鄉”,不僅在國內有很大的影響,在國外也有很大的影響。其中,江蘇二胡音樂最為著名的是啊炳的《二泉映月》,除了啊炳的《二泉映月》,劉天華的《病中吟》、《良宵》、《空山鳥語》也是江蘇著名的二胡作品。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提高學生對于器樂的欣賞來提高學生對于江蘇當地音樂文化的認識。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對學生介紹《二泉映月》的制作背景,《二泉映月》是由著名的音樂家華彥鈞所作的,通過二胡的演奏,充分地將飽含心酸的盲人藝術家的情感展現出來。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媒體的幫助來播放《二泉映月》,同學們在欣賞過后就結合自己的音樂知識以及自己在欣賞過程中的所領悟到的感情表達出來,提高學生對于《二泉映月》的初步認識,然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講解,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二泉映月》的了解。
4、學會欣賞昆劇
戲曲也是江蘇當地音樂文化的組成內容之一,其中最為古老的江蘇戲曲劇種則是昆劇,所以為了更好地傳承江蘇當地的音樂文化,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教師就可以加強學生對于昆劇的欣賞。如,在課堂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播放一些昆劇讓學生進行欣賞,在欣賞過后,教師就可以教學生學唱一些簡單的昆腔,讓學生更深地領悟到昆劇的靈魂所在。民歌、器樂、說唱以及戲曲都是江蘇地方音樂文化的組成內容,要加強對江蘇當地音樂文化的傳承,在初中課堂上,教師就要加強對學生開展內容的音樂教學,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江蘇當地音樂文化的魅力,提高學生對于江蘇當地音樂文化的熱愛。
由于現有的蘇教版初中音樂教材中對于江蘇的地方音樂文化的內容不多,例如,在七年級的音樂當中,只有一首《茉莉花》是具有當地的音樂特色的。所以,為了更好地加強江蘇地方音樂文化在初中音樂課堂上的傳承,在進行教學準備的時候,教師就應該完善地方音樂文化的教學內容。例如,在進行民歌教學的時候,教師除了可以準備《茉莉花》的教學內容外,還可以增加民歌《太湖美》、《滿江紅》、《孟姜女》等歌曲的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注意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教學,提高學生對于當地音樂文化更深的認識,提高初中學生對于當地音樂文化的熱愛。
為了更好地提高對江蘇當地音樂文化的傳承,提高學生對于地方音樂文化的欣賞,學校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外去欣賞當地的本土音樂。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前往劇院去欣賞昆劇,還有組織家長一起去學唱幾首家鄉的民歌等等。教學不應該只局限在課堂內,教師還應該將教學延伸到課外、校外,擴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和欣賞當地的音樂文化,從而更好地傳承當地的音樂文化。
隨著流行音樂文化的發展,人們對于當地的本土文化的重視程度則越來越低,而本土音樂文化恰好是一個民族的文明和靈魂。因此,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本土音樂文化教學,提高學生對于本土音樂文化的認識和傳承。
[1]王蕊.談江蘇地區初中音樂教學“本土化”[J].大舞臺,2011,10:217-218.
[2]李凌燕.論本土傳統音樂課程資源與地方高校音樂教育的有機整合——以江蘇常州為例[J].音樂創作,2012,05: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