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巨峰 劉 英
試論體育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與對策
楊巨峰劉英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整體經濟水平與國內體育事業不斷發展,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體育經濟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經過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體育經濟成為我國經濟增長中的亮點,其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和商業價值。為了我國體育經濟健康發展,要實施更多針對于體育經濟的政策,發展自主品牌,推進體育產業化與經濟化。
體育經濟;發展地位;國民經濟
北京在2008年成功舉辦奧運會,向全世界證明中國競技體育的飛速發展與成果。目前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有效地帶動體育經濟產值的飛速增長,在社會經濟中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并且得到群眾的廣泛關注。在體育經濟發展的道路上,需要建立完善的體育經濟體系,尋求多元化的體育經濟路線,從而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一份貢獻。
隨著科技時代發展,社會分工越加細致,越來越趨向于專業化。體育事業是否能夠提供經濟價值,刺激消費的同時要擴大產業需求,體育經濟逐漸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
現代奧運會自1896年舉辦開始以來,已成功舉辦了30屆奧運會。自2008年我國成功舉辦了第29屆夏季奧運會,在此次運動會中,可以看出我國體育產業正處于突飛猛進的勢頭,把我國體育經濟以及競技體育在本土奧運會上推向高潮,充分顯示國家的強大,經濟實力的展現,社會和諧穩定,并且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奧運會在競技賽場的職業化與商業化一直受到舉辦國家的重視,在體育事業和商業上共同雙贏的策略下,體育事業部分熱門競技項目成為商業活動的主要載體。在運動會上由于商業化的介入,使單調的競技項目充滿商業化氣息。1988年在韓國漢城奧運會上,由于商業化契機的滲入,使韓國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其經濟實力迅速擴張,很快成為“亞洲經濟四小龍”之一。同樣,2000年澳大利亞悉尼奧運會,在奧運會舉辦之前,澳大利亞的經濟正在呈現衰退情況,但學者認為舉辦奧運會可以給國家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可以把群眾對于經濟衰退壓力事件進行轉移。對此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在奧運會上共支付11.41億澳元,用于比賽場館的建設和運動選手的培訓。通過賽事的舉辦拉動經濟內需,帶動本國眾多經濟產業的發展。由于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促使澳大利亞在世界經濟、政治地位有明顯提高。
我國在2008年成功舉辦奧運會,也同其他舉辦國一樣,各行各業在經濟上都有所提高。奧運會的舉辦,國家總投資接近于3000億元人民幣,投資涉及到建設體育場館、體育設施、用品、城市交通、城市建設、能源基礎設施等行業與基礎設施。在北京奧運會、殘運會期間,有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11000多名運動員以及眾多國外媒體記者,近10萬名賽會志愿者,讓全世界人民通過電視看到一屆成功且高水準的體育盛會。我國具有5000年文化歷史,北京奧運會以“綠色、科技、人文奧運”的理念,向全世界展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全新局面,為我國體育產業和經濟發展起到重大推動作用。
關于國家提倡體育事業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加強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從現狀來看,這句話不僅僅加強了身體素質,更擴寬了體育市場的產業發展,也為更多的群眾帶來就業機會。在體育競技賽事中,伴隨著商業化的發展雖然一直爭議不斷,但是不可否認,商業化的介入為體育產業增加了經濟收入,為體育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假日經濟”為旅游業提供了商機和就業機會,“體育經濟”為體育產業提供了多元化發展的途徑,也擴大了就業機率,二者同樣為國民經濟增長做出貢獻。
體育比賽的競技性符合提倡的“更快、更高、更強”的奮斗理念,為追求理想超越自己,實現對自我的挑戰。在日常生活中,群眾愿意投身體育運動,加強自身鍛煉,與體育產業的推廣是密不可分的,客觀上擴大了產品需求,增加了體育產品消費,從而推動體育經濟的發展。
要逐漸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的體育經濟體制,只有體育經濟自身發展才能夠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貢獻。體育經濟自身發展時,要處理好體育系統、教育系統、個人以及國家體育利益等關系。各級政府應當加大對體育事業以及公共體育的管理,并在財力上予以支持,擴大產業經營規模,調整體育行業內各系統的平衡以及對體育資源的合理利用,注重社會經濟效益。
體育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持,體育產業日益成熟,與其他行業相比,體育產業是“朝陽產業”,行業的發展可帶動旅游業、制造業、服務業等行業的發展。體育產業能夠很好地推動周邊產業的發展,同時還能夠促進群眾消費和投資需求。從國民經濟學角度來看,體育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逐漸上升,在體育經濟發展中,不斷擴寬產業模式,進行多元化產業共同發展的模式,同時加強產業鏈的管理,進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發展。
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體育經濟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具有一定作用。體育經濟現在帶動了很多附屬的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改善社會經濟結構、全方位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就業率。
第一,體育事業的加速發展,有利于促進市場經濟的增長,同時還能夠滿足群眾對體育運動的需求。現階段,體育經濟產業發展,在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環境中處于上等水平,在我國體育產業經濟也逐漸成為支柱產業。在目前國內形式下看,我國的體育產業沒有詳細的統計數據,但體育產品、競技項目以及健身娛樂方面的消費均有明顯的增長。許多國內知名的企業家在體育產品領域都有開始有所涉及,龐大的資金流入,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體育產業的迅速發展,并且可以看到隱形的市場發展潛力。
第二,由于科技的迅速發展,許多新型企業逐漸形成,市場局面逐漸轉化為多元化發展方向,體育經濟在現代產業化發展和其他行業帶動下產生一定的經濟價值。據調查,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非常迅速,已經從第三產業開始進行拓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第三產業的產值,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做出貢獻。此外,體育經濟產業是屬于體育競技產業的演化,在行業中處于上游產業鏈,即促進第二產業的快速發展又同時促進第三產業大部分行業的飛速發展。
第三,體育經濟具有一定的人文效應,主要表現在對國家和各地區的經濟、文化、社會環境都有所影響。從現實生活中來看,體育運動可以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也能有效地提高體育經濟產業的擴張,促進國民經濟消費。勞動者是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因素,體育運動有利于提高勞動者的智力素質,定期加強體育鍛煉,可促進體育事業的迅速發展。
(一)大力發展主體市場,優化產業結構
體育事業快速發展的基礎,是大力發展主體市場的產業,需要通過擴大主體產業刺激其他附屬產業的需求。由于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時間短,很多經營理念還不健全,我們可以參照美國或其他發達國家的競技比賽,商業表演運作的模式,根據我國體育產業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進,提出符合我國體育產業的經營理念和營銷理念,以主體產業為主逐漸發展其他的體育產業的全面擴展。
(二)加強體育公共服務
為提高國民整體身體素質,首先,要調整市區以及城鄉之間的體育公共服務的平衡,在完善市區體育設施時,要加大對農村和經濟不發達地區的體育設施方面的投入,逐漸建立全面的體育公共服務系統。其次,對于國民中的弱勢群體要加以關注,通過社會保障體系和當地的福利制度,將這一部分的群眾納入到公共服務體系的框架中,以實現財政對大眾體育事業的全面覆蓋,大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的合理搭配,促進共同協調發展。體育公共服務事業可通過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制度逐漸減少過于市場化的傾向,讓廣大群體切實體會到競技體育的魅力。
(三)調整體育產業市場結構,建立多渠道融資機制
我國部分體育產業的市場結構模式以完全壟斷或寡頭壟斷出現,在市場競爭方面有效阻止了同行業的產業的發展,但缺少行業發展的驅動力量;部分體育行業是由于市場結構而形成的,更接近于大眾消費,但這樣的產業模式存在的弊端是過度競爭導致市場利潤偏低,其他企業不愿涉及。這些都使體育資源的浪費,導致體育產業效率低下。根據我國體育市場的需求應當采取壟斷競爭的市場模式,以達到高效的資源配置,提高整體產業的績效。這樣的模式主要通過實施體育品牌發展戰略,一方面消弱同行競爭對手的進入,形成品牌效應,進而達到行業壟斷;另一方面由于品牌眾多要形成良性競爭的制度,在市場競爭的格局中,要充分發揮技術和人才的優勢,共同促進體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在體育市場上還有一重要難題,就是融資難,部分企業沒有途徑進行融資,無法拓寬企業發展渠道。由此可見,建立多渠道融資制度在體育市場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國家應當對體育產業發展采取一定的基礎政策,通過貸款優惠或體育項目扶持的發展的形式給予幫助。國家或者當地政府可根據體育項目進行項目資助,也可通過相關政策向銀行申請專項項目資金。其次,加大力度完善體育股票、基金以及彩票等多元化方式的進行融資的機制。
目前,我國已成為經濟大國,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但我國整體的經濟發展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通過奧運會以及其他各種賽事的舉辦,國內體育經濟已經得到迅速發展,處于在穩定增長階段,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體育經濟的作用日益明顯。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體育經濟建設要緊隨國際體育市場發展趨勢與方向,并且不斷加強對國內體育賽事的管理機制,從而使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積極作用。
[1]劉成云.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J].體育文化導刊,2013(4):101-105.
[2]王浩愷.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J].勞動保障世界,2013(20):176-176.
[3]楊大銘.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分析[J].現代營銷,2014(12):62-62.
(作者單位:錦州醫科大學體育部、錦州鐵合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