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君 馬洪林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醫學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索
王良君馬洪林
為掌握在醫學統計學教學中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方法與價值,本研究中將我校本科2013級藥學專業5個班級共15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應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進行分組處理,對照組、觀察組中分別納入60、90名學生。對照組采取傳統教學方法,依據藥學專業醫學統計學教學大綱實施教學活動;觀察組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對比兩種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差異,結果顯示:在課程內容安排、教學內容充實度、總體知識把握度、知識理解度,以及課程總體滿意度方面,觀察組評價結果較對照組評價結果為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學習過程中團隊協作、鉆研、咨詢、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培養等能力上,觀察組學生評價結果較對照組評價結果為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結果提示:通過將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醫學統計學教學實踐中的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對本課程教學過程的滿意度;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可以提高醫學統計學教學質量與水平。
醫學統計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策略
混合式學習(Blend-learning)模式是將傳統的面對面學習(traditional/classroom/face to face learning)與網絡學習(E-learning)有效結合。通過混合式模式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使課堂學習活動能夠突破課堂時間、空間的限制,延伸至生活、工作中,達到“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的最佳學習狀態。有大量研究指出:通過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合理應用,能夠使教學結構得到優化整合,促進學生的自主性、終身性學習,對建設終身性學習型社會而言也有非常突出的意義與價值。
醫學統計學是醫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主要教學內容是與衛生專業領域各類數據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判斷等相關的知識點以及操作方法。以往在醫學統計學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模式比較局限、傳統,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被灌輸的狀態,教學知識點對于學生而言存在理解與掌握方面的難度,教學效果難以達到理想狀態。有報道顯示:醫學生普遍認為醫學統計學教學過程比較枯燥,課堂氛圍不夠活躍,加之教師授課過程中頻頻涉及到復雜、繁瑣的計算及公式等內容,因此,在直接灌輸的教學方式下學生難以準確理解醫學統計學的相關概念與知識點,對各種實際性問題的解決也無從談起。故而,如何從醫學統計學課程特點以及達到教學目標入手,掌握能夠有助于培養并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教學手段是尤為關鍵的。近年來有研究中指出,將傳統的面對面學習模式與網絡學習模式有效結合,所形成的混合式學習(Blend-learning)模式可對傳統醫學統計學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起到重要作用。
(一)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將我校本科藥學專業2013級5個班級學生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納入2個班,觀察組納入3個班。對照組共有學生60名,其中男生36名,女生24名,平均年齡為(23.5±1.2)歲;觀察組共有學生90名,其中男生67名,女性生23名,平均年齡為(23.1±0.6)歲。兩組學生基本資料對比均無明顯差異,有可比性(P>0.05)。
(二)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教學模式,依據藥學專業醫學統計學課程教學內容以及培養目標規劃、實施教學活動。觀察組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具體應用方法為:整體把握醫學統計學課程內容、教學安排、目標要求,以及教學重點與難點,對教學知識點進行分層。針對講授型知識點以課堂型討論教學模式完成;針對自學型知識點,則以課外資源型教學模式為主。教師借助QQ以及微信等通訊媒介,建立群平臺、公眾平臺,學生通過群分享以及微信公眾號推送功能對醫學統計學相關統計軟件、教學PPT資料進行下載,以自主學習的方式展開探究。教師以網絡平臺為支持,對學生知識點的學習過程進行指導,重點剖析統計分析方法結合軟件在實際應用中的難點與重點,對學生所提出的各種疑問做出指導與解決。
(三)評價方法
采用發放自編調查問卷的方式,調查兩組學生中采用兩種不同教學模式學生對課程滿意度的情況以及學生對現行教學方式的評價情況。課程滿意度調查條目包括五項:①課程內容安排;②教學內容充實度;③總體知識把握度;④知識理解度;⑤課程總體滿意度。根據調查問卷評分,單項評分分值在0~10分區間內,評分越高代表學生滿意度越高;教學方式評價條目包括五項:①對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②對鉆研能力的培養;③對自學能力的培養;④對學習積極性的培養;⑤對學習興趣的培養。根據調查問卷評分,單項評分分值在0~10分區間內,評分越高代表學生評價結果越好。
(四)統計學處理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一)兩組學生對課程滿意度的比較
在課程內容安排、教學內容充實度、總體知識把握度、知識理解度,以及課程總體滿意度方面,觀察組學生評價分數較對照組明顯為高,且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學生對課程滿意度的評價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對課程滿意度的評價結果
(二)兩組學生對教學方式的評價比較
在學習過程中團隊協作、鉆研、咨詢、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培養等能力上,觀察組學生評價分數較對照組明顯為高,且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學生對教學方式的評價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對教學方式的評價結果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教學技術與具體工作任務的有機結合,是包括行為主義、建構主義、以及認知主義等在內多種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是包括視頻、Web、以及CD-ROM等在內多種教學技術與基于面對面教師教學培訓的有機結合,通過傳統的面對面學習與網絡學習的交互式應用,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與目標。
本研究中以整群抽取的藥學專業9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引入混合式教學模式后對提高學生滿意度有確切影響,表明混合式教學模式得到了多數學生的認可。提示在醫學統計學教學活動中,借助于混合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參與學習期間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這種將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網絡教學模式與傳統面對面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兩者充分結合,既強調教師主導又注重學生主體的混合教學模式,確實提高了學生對醫學統計學課程學習的滿意度。
除此以外,表2的數據結果還提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有效加強學生認知,發揮非常高效的激勵與推動作用。在該模式的作用下,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對醫學統計學學習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容易發現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識點。結果表明,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不同學習環境的混合,不同教學媒體的混合,課堂講授與虛擬教室或虛擬社區的混合等資源環境、問題情境、小組討論、自由爭議帶來的一種視覺上的寬松,精神上自由的學習氣氛,使一直倡導的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的“雙主”模式更好地落到了實處。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相互之間的溝通與了解也更加密切,從而對提高醫學統計學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影響。
綜合上述分析得出的結論為:通過將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醫學統計學教學實踐中,能夠提高學生對本課程教學過程的滿意度,切實提高了該課程的教學效果與整體水平。
(馬洪材為通訊作者)
課題名稱:
本成果系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UPRP20140650)的研究成果;系錦州醫科大學教學改革A類研究項目(編號YA2012002)的研究成果。
[1]沈毅,張建,何書,等.Blend-learning模式在《醫學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J].交通醫學,2015(1):104-106.
[2]蔣德志,劉運新.基于網絡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學報,2014(4):34-37.
[3]李俊.混合學習視角下"微課程"資源在教育技術服務生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網友世界·云教育,2013(16):11-11.
[4]劉志文.混合式學習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攝影技藝》課程為例[D].南京師范大學,2006.
[5]葉小嬌,賀俊英,劉博影.高校信息素養教育中MOOC與課堂混合教學模式研究 [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104-107.
[6]楊曉東,魏會廷.淺議混合式學習的課程導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9):213-213.
[7]王新.混合式學習模式與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的內在聯系[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5):227-227.
[8]李莉莉.混合式學習法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校園旬刊,2015(7):41-41.
[9]黃金金.高校公選課的混合式教學實踐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2.
[10]陳壇辀,薛海波.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及在消化內科見習帶教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5).
[11]張海鴻.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J].文學教育:中,2015(11):98-99.
(作者單位:錦州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