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杰
我國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呂杰
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國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但是由于社會經濟各方面的原因,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需解決。深入研究我國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的主要問題,提出完善對策,有助于社會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得以充分體現。
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對策
農村殘疾人是具有多重性弱勢群體,我國政府對農村殘疾人的生產和生活給予了高度重視,但目前無論從社會保險、社會救助還是五保供養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不足。農村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水平還需要不斷提高,保障體系還需要不斷完善。對農村殘疾人的社會保障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應的完善對策,建立更加有效的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能夠維護社會穩定,保證社會保障制度的公平。
1.缺少健全的支持體系
農村殘疾人家庭,特別是偏遠農村和貧困農村地區的殘疾人家庭,社會和政府對他們的支持和幫助長期不足。在目前農村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支持體系中,來自社會和政府的支持還是很薄弱,主要依靠個體和家庭的支持。由于缺乏健全的社會保障支持體系,使得他們的生活很艱難,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與普通健全人相比差距越來越大,這也是我國農村殘疾人一直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重要原因。
2.農村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形式單一
《殘疾人分類和分級》于2011年5月在我國正式實施,按照殘疾的情況和程度不同,將殘疾分成7個等級,不同等級的殘疾人對社會保障有著不同的需求。由于殘疾的情況不同,這種需求的差異特別表現在醫療保障方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農村醫療保障的主要形式,對于貧困的農村殘疾人來說,也是唯一的形式,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還沒有能力對不同情況殘疾人的不同需求給以保障。比如對肢體上存在殘疾的人來說,康復型的醫療保障是他們迫切需要的,然而這種保障過程很長并且費用較高,對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來說還沒有能力提供這種康復保障,這對于那些農村肢體殘疾的人來說是不利的。
3.農村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水平與城市相比差距顯著
農村殘疾人的生活條件近年來得到了明顯改善,但與城市殘疾人的保障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著顯著的差距,主要原因還是由于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特別是農村的貧困殘疾人,其生活嚴重缺乏保障。
從養老保障方面看,養老保障覆蓋率在城市殘疾人中已經達到六成以上,而農村殘疾人的養老保障覆蓋率剛剛達到一成。在接受教育保障方面,城市殘疾人受教育的機會和受教育的水平遠遠高于農村殘疾人。這些充分反映了城鄉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水平存在著顯著的差距,同時也反映出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在城鄉二元結構下的不均衡問題。
4.管理者在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中的缺位
農村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是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保障,由于身體上的殘疾,他們對社會保障的要求要高于普通健全人,然而政府、企業和社會并沒有重視農村殘疾人的這種先天的特殊性,對農村殘疾人沒有給予過多的特殊照顧。政府對農村殘疾人的保障缺乏切實可行的措施,尤其體現在幫助殘疾人就業方面。在目前社會就業普遍困難的大條件下,農村殘疾人的就業壓力更加嚴峻,政府應努力構建殘疾人就業平臺,為殘疾人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就業機會。目前農村殘疾人得到殘疾補助水平不高,有時還不能按時發放,這一現象突出表現了管理部門在實施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也反映了管理者在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中的缺位。
1.加強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意識
增強農村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意識,要從以下幾點做起:第一,加強農村殘疾人的心理教育和指導,從而讓他們重新樹立起生活的自信心,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意識。第二,擴大農村的文化傳播途徑,將我國社會保障的發展情況及時傳達給有保障需要的農村殘疾人,讓他們及時充分地了解我國社會保障的最新政策,幫助農村殘疾人提高參保意識,加強他們的參保意愿。第三,基層社會保障宣傳部門要及時有效地將社會保障的宗旨和服務作用傳達給農村殘疾人,必要時要登門挨家挨戶的講解社會保障的好處和優惠,逐步提高農村殘疾人參保的主動性。
2.加大政府的財政投入
政府作為社會保障制度的統籌部門、執政部門,必須從全社會整體利益出發,合理調配社會保障的各部分財政投入。對農村地區殘疾人這個群體來講,當務之急是要調高救濟補助的幅度,加大社會保障的力度。農村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水平直接體現了社會保障的公平性,對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政府要加大對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的財政投入,加快農村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幫助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實現社會價值。政府財政的支持是我國殘疾人社會保障的主要資金來源,在保障農村殘疾人最低生活這一環節,政府要逐步提高農村殘疾人最低保障的補助標準,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對有特殊困難的農村殘疾人給予特殊幫助。在教育、養老和就業等方面也要不斷縮小與城市的差距,政府也要給予相應的資金傾斜。
3.建立城鄉統一的殘疾人社會保障機制
首先,成立專門的負責城鄉殘疾人社會保障機構,加強財政部門在城鄉殘疾人社會保障中發揮的作用。財政部門在整個城鄉殘疾人社會保障建設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建立城鄉殘疾人社會保障預算方案,對城鄉殘疾人社會保障基金進行統一管理,對資金的運營進行全程監管,確保資金安全,實現財政手段的真正參與并發揮其強有力的作用。其次,借鑒國外城鄉殘疾人社會保障的有效經驗,成立一些社會自治組織辦理社會保險,實現社會保險的集中管理。最后,加快城鄉殘疾人社會保障服務網絡的建設。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管理系統,提高社會保障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實現現代化的管理模式。
4.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相關法律法規既滿足殘疾人的需求,又要充分考慮我國的國情。首先,要明確規定各級政府和不同社會部門在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分管工作中的職責和權限,保障農村殘疾人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做到各司其責。其次,在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相關法律法規中將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五保供養政策納入其中,切實建立真正能夠滿足農村殘疾人需求的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五保供養制度,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貧困殘疾人的生活困難,提高生活水平。再次,執法部門要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對殘疾人接受平等教育和公平的勞動權利提出了明確的規定,但是拒絕接受殘疾人就業的企業依然不在少數,他們寧可繳納罰金也不愿意安置殘疾人就業,拒絕接受殘疾學生的學校依然存在,這些現象反映了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相關法律法規還沒有真正發揮應有的法律作用。
[1]程凱.我國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現狀與對策[J].行政管理改革,2010(7).
[2]許琳,唐麗娜,張艷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視角下的我國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
[3]柴蘭蒂.我國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體制的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2(4).
(作者單位:錦州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