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福泉
新形勢下促進農民增收的幾點思考
荊福泉
農民在中國的數量是十分龐大的,因此農村的經濟形勢也直接影響到整個中國的社會經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實施以來,我國的農村經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農民的收入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新形勢下,農民的增收受到很多很多方面的影響,致使農民增收受阻,收入增長變得緩慢。要想在這種形勢下改變農民的增收狀況,就必須尋求新的方法,這樣才能保證農民的持續增收,為社會的和諧穩定注入新的力量。
農民;經濟;增收;方法
在我國實施改革開放以后,農民的收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個方面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1.農民的收入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1987年這個起點開始,我國的農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也是農業發生改變的轉折點,在這以后,我國的農業不但改變了傳統的農業形式,這也就很大程度上使農民的收入得到很大的提高。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實施,我國也認識到了農業的重要性,開始陸續出臺許多支持農民的政策,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民勞動的積極性,這也就顯而易見的會使農民的收入得到提高。
2.農民收入的結構得到了改善
隨著我國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這也使得農民的收入結構發生了變化,初期的農民收入主要來自于對農業的經營所得,隨著社會形勢的改變,這部分的比例在逐漸的減少。農民開始向別的方向發展,一些農民開始進城務工,這部分比例在逐漸增加,并且這部分的農民的收入也逐漸增加。還有就是農民在國家相關的政策扶持下,轉移性收入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3.農民的收入渠道變得越來越多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實施以來,我國的各行各業都呈現蓬勃發展的景象。特別是我國的工業和第三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就給許多的農村剩余勞動人員提供了許多的工作機會。這樣也使得農民的收入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這部分的農民在逐漸增加并占據主導的地位的趨勢。還有就是許多的工業或者企業需要征收農民用地,這種形式也成了農民收入增收的一種新的形式。除此之外,我國的農業在生產的過程中逐漸摸索并形成了一定生產特色,農業變得更加專業化、品牌化,這也就使得農產品不但具有本身的價值,還賦予了其他的價值,在這種形勢下,農民的收入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加上國家對農業的一些改革政策,使得農民不但不用交稅,還通過補貼的方式提高農民的積極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農民增收。
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的農民的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新形勢下,我國農民在增收方面也同樣面臨著許多的問題。
1.持續增收渠道太少,長效的增收機制不完善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雖然我國的農民收入得到了持續的增長,但是我國的農民的增收沒有扎實的基礎,在增收渠道上更是少之又少,我國還沒有建立健全對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這最終導致農民在持續增收上受到阻礙。還有就是農民的收入基數較低,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變得越來越大。除此之外,農民的增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響,使其在增長速度上一直低于國民經濟增長的速度和城鎮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F有的農村經營制度在新的形勢下也變得沒有優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使其得到根本性的改變,需要在各方面采取措施進行改變。
2.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農產品效益低
現有的農村土地經營制度使得農業在經營時受到很大的限制,使得農業的生產只能靠許多分散的農民進行經營,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更談不上將農業生產變得專業化。還有就是農民的市場信息不靈通,不能很好的掌握當前的農業發展趨勢,只是憑借自身的經驗對土地進行經營,也就使得生產的農產品沒有特色,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致使最后的經濟效益不好。還有就是農民的經營方式認識不到位,大部分用勞動力對其經營,很少在經營的過程中運用先進的技術設備,正是這個原因也就造成了農民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在質量、種類上都很欠缺,隨著我國居民對農村品的質量、種類等方面要求越來越高的形勢下,這種情況就很難滿足市場,最終在市場競爭中失敗,這就會造成農民在增收方面得到了很大的阻礙。
3.農民生產成本較高
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不斷的變化,我國的農資價格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農民雖然增產了但是收入卻沒有增加,這也就打擊了農民對農業經營的積極性。
4.農民的綜合素質不高
根據我國現在的農民的文化調查,我國的農民的整體文化水平不高,綜合素質不高,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農民在接受新技術、新事物的速度,甚至不能接受,這也就造成了農民在市場的競爭能力等受到限制。還有就是農民在進城務工的時候的收入和勞動強度也會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程度的影響。
1.優化產業結構,使得產品更具特色
通過不斷的優化產業結構,使得產業更具自身的特色,改變產品的質量結構,這樣就會使得產品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最終使得產品在市場上暢銷,促進農民的增收。還有就是通過增加其他的農業經營模式,例如養殖業,通過農業模式的改變,使得農業結構更加合理。
2.增加農業產業的鏈條
目前的中國農業沒有形成一定的農業產業的鏈條,在新形勢下,農民要想實現持續的增收,就必須形成一定的農業產業鏈條,實現產品從生產到加工再到流通等環節暢通。農民可以通過對產品進行加工,并形成一定的產品特色,使得產品在銷售時有額外的價值。必要時可以同其他的企業、工業進行合作,通過利益共享的模式使更多的企業參與到產品的加工、銷售中,最終使得農民增收。
3.拓展非農業產業,增加農民收入渠道
非農業就是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近年來隨著我國的經濟形勢的變化,從事非農業的農民的比重在逐漸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民增收。還有就是相關的部門也對非農業加大投資力度,再加上對農民的積極引導,使勞動力資源得到合理的優化,最終促進各方面的發展,也給農民增加了工作崗位、收入。
4.加大出臺和落實惠農的相關政策
政府要加大出臺和落實好惠農的相關政策,這樣不但減輕了農民的生產負擔,也使得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很大的提高。還有就是政府要加大對農業的資金的投資,通過這種形式,鼓勵農業的不斷改善和發展,對一些好的農產品進行鼓勵引導,使其發揮更大的市場價值。
我國的農業經濟是中國建設的根本問題,沒有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就會直接影響到中國社會的和諧,所以在新形勢下,我們應該認真分析阻礙農民增收的原因,最終出臺解決辦法,對于促進中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閻志民.中國現階段階級階層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
[2]武力.鄭有貴.解決“三農”問題之路[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3]楊戈.走向現代農業[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平度市鳳臺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