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仙
淺析中小企業的籌資風險及防范
王菊仙
籌資風險是企業因為借入資金而導致喪失償還債務能力的可能性和企業利潤的可變性造成的,是企業在籌資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企業的籌資風險是由企業內部籌資管理、外部籌資環境影響及內、外部成因相互作用形成的。企業在籌資過程中,應該選擇適合企業自己的籌資方案,既能做到降低資金成本,又能將籌資風險控制在企業可以接受的范圍內,才更有利于企業的經營和發展,以期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本文從中小企業籌資風險的分類、籌資風險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基于風險成因提出了相應的防范對策。
中小企業;籌資;籌資風險;防范策略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體制下,中小企業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對經濟發展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近些年來,中小企業迅猛發展,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已經發展成為了一支重要的主力軍,但是作為競爭中的弱勢群體,大多數存在著管理結構不完善,管理水平相對較低,籌融資難等問題,籌資風險更是不容忽視。本文通過對籌資風險的概念、分類及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得出了一些中小企業籌資時應該考慮的問題,希望能給部分中小企業提供一些借鑒。
(一)籌資風險的概念
籌資是指企業作為籌資主體,根據經營活動、投資活動、資本結構調整等需要,通過一定的金融市場和籌資渠道,采用一定的籌資方式,經濟有效的籌措和集中資本的活動。
(二)籌資風險的特征
1.中小企業的籌資風險具有客觀性
企業籌資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而存在的。首先,企業籌資預期工作結果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達到了籌資預期目標獲得資金籌集,另一種是籌資沒能達到預期想要的目標即籌資失敗,這就足以說明籌資風險是時時存在的。其次,企業籌資風險的形成一方面受政治法律、國家政策、社會經濟環境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一方面與企業內部管理、決策密切相關,這些影響因素都是客觀存在,而且隨時變動的。
2.企業籌資風險具有不確定性
由于影響企業籌資風險因素的不確定,使得企業籌資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如國家政策、產業結構變化,貨幣金融政策、稅收政策、銀行利率調整以及金融機構對企業不利的信用評估等都會使企業面臨不同程度的籌資風險。加之企業籌資風險的多元性和復雜性,使得籌資報酬率與資本成本率的偏離就帶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雖然企業籌資風險可以預先加以評估和控制,但因為各種可變因素不斷制約和影響著企業經營活動全過程,因此無法在事前準確地確定籌資風險的范圍、發生時間和影響程度。
(一)內部成因分析
1.資本結構不當
資本結構不當是指企業資本總額中自有資本和借入資本比例不恰當對收益產生的負面影響而形成的籌資風險。適當應用負債籌資能給企業帶來財務杠桿作用,彌補企業資金,也有利于企業加強內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然而過度負債經營又會給企業帶來財務危機和更大的籌資風險。
2.負債規模不合理
負債規模是指企業負債總額的大小或負債總額在資產總額中所占比例的高低。中小企業背負的債務越大,支付的利息費用就會越多,支付的利息費用增多,會使企業的利潤減少、償還債務的能力降低。同時,負債在資產中的比重增加,財務杠桿系數也會相應增大,投資者收益變化的幅度也會隨之增加,所以負債規模越大,籌資風險越大。
(二)外部成因分析
1.存在于金融市場的風險
金融市場是企業融通籌集資金的主要產所,企業的負債經營狀況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金融市場的影響,特別是國家金融政策的調整直接影響金融市場的資金供給和利率變動。當國家實行較寬松的貨幣政策時,貨幣供給量增加,貸款利率就會降低,此時有利于企業籌資。相反,當國家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時,貨幣供給量萎縮,銀行貸款利率提高,企業此時籌資將會增加資金成本,承擔較高籌資風險。如果企業把短期借款當作主要資金來源,那么需要支付的利息費用就會加大,企業的財務壓力也會更大,一些中小企業就會因為無法承擔高額的利息費用而面臨破產清算。
2.存在于經營環境中的道德風險
在市場經濟中,各種違約、欺詐、投機倒把等現象構成了企業的道德風險。信用是企業的生命保證,中小企業由于經營管理不夠規范、經營理念淡薄、信譽度不高,就可能會產生道德風險。道德風險的存在會影響企業的籌資風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很多中小企業都存在著不能按期償還債務或長期負債經營,借新債還舊債,生產經營不能良性循環,從而造成企業籌資風險乃至更大的經營風險;另一方面,經濟合同不能按期履約也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轉,增加商品存貨的倉儲成本,造成資金占用、周轉不靈,從而加大企業的籌資風險。
(一)籌資風險的內部防范對策
1.優化企業資本結構
所謂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本的價值構成比例。優化企業資本結構方法有:當企業資金利率相對較高而債務資本成本較低時,企業適當的提高債務資本在資本總額中的比重對企業是有益處的,但不能就此認為債務資本的構成比例越高越好。當企業債務比重相對較高時,企業所有者和債權人就會要求他們在企業中的投資報酬率有所提高,這樣會增大企業的資本成本,使企業的自有資金不足,資金周轉陷入危機,進而形成籌資風險;當資產凈利潤較低而債務資本較高時,應適當的減少債務資本在總資本中所占的比重,從而減少財務杠桿損失,維護所有者利益,對于企業自身是有利的;企業安排資本結構應根據自身各個發展階段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權衡企業得失,從而做出正確選擇,做到債務適度。
2.合理確定企業籌資規模
負債經營可獲得財務杠桿利益,當然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為了能在獲取財務杠桿利益的同時也能有效避免因為籌資帶來的風險,企業必須要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特點、生產經營規模及資金需求合理確定籌資規模,做到適度負債經營。現實中,對于一些產品銷售前景好、市場銷量穩定、經營成果可觀、資金周轉速度快的企業,負債的比率可以適當高些;對于經營業績不佳,產銷不暢,資金周轉速度較慢的企業,則要適當控制其負債比率,才能有效規避籌資風險。
(二)拓展新的防范策略
1.建立風險預測體系
中小企業應根據市場需要,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風險預測機制和財務信息網絡,有效的對籌資風險進行及時預測防范,對事態發展的趨勢及程度進行監測,定時定量測算籌資風險的臨界點,測算將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的與預期不相符合的變化。企業應提高風險及風險防范意識,可根據自身經營情況制定合適的風險規避方案,選擇合理的籌資方式、籌資規模,把握最佳籌資時機,通過優化籌資結構等來減少、轉移、分散籌資風險,將籌資風險控制在企業可接受范圍內。例如可通過財務杠桿效應來控制負債規模,從而有效控制籌資風險;運用總資本成本比較法選擇資本成本最小的融資組合,減少現金流量風險,防范因償還債務所需要的資金不足。通過控制經營帶來的風險減少籌資風險,如企業可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按照市場需要組織適銷對路產品生產經營,通過加快資金周轉提高企業的獲利水平,避免企業因產品經營決策失誤而造成財務風險。
2.依托政策緩解中小企業籌資風險
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國家要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創建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建立配套政策性融資機構,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如建立專門服務中小企業的政策性銀行,完善金融服務體系;設立中小企業股票和債券發行市場,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設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平臺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加強中小企業融資信用管理,為中小企業融資增信。金融部門要在調整原有產品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新產品,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適合中小企業貸款的產品,滿足中小企業續貸;優惠、減免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收費,提高貸款審批和發放效率,以達到整體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減少融資風險。
企業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有立足之地,在經營與管理中追求高收益的同時,必須要重視防范籌資風險。資金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基礎,籌資是企業進行經營的起點,要籌資就必然會面臨一定的風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小企業進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這就要求企業獨立承擔籌資風險,所以作為中小企業就必須根據自身可能遇到或者已經遇到的籌資風險選擇防范策略。
企業應該在正確理解籌資風險的含義、分類、成因等基礎原理上,充分了解及認識負債性籌資和權益性籌資對企業的影響,根據企業將要面臨或者已經面臨的籌資風險,利用自身掌握的籌資策略及時進行防范,盡可能將籌資風險降到最低,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近些年來,中小企業迅猛發展,雖然在結構和管理上有了很大的改變和完善,但是籌資問題還是很突出,需要進一步的改善,國內對這一領域系統研究還不夠完善,因此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和探討的課題,現在面對經濟的迅速發展與中小企業的崛起,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對中小企業籌資風險研究的好機會,所以希望能通過本文為中小企業在我國籌資方面及籌資風險防范策略方面提供一定的幫助。
[1]荊新,王化成,劉俊彥.財務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37~336.
[2]廖治龍.企業籌資的風險特征及其成因的分析[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2,(7):61~62.
(作者單位:漾濞彝族自治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