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芳
淺談“營改增”政策對地勘行業的影響
李芳芳
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國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工作,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生活服務業,這標志著我國增值稅制度的規范化發展,同時營業稅退出現行稅制。對于地勘行業而言,其主要業務是在工程施工前實地勘察勘探地形、地質構造、地下資源情況,為工程建設提供技術服務,被納入到現代服務業的范疇中。為此,在“營改增”的政策背景下,地勘行業必須認識到稅制改革對行業產生的巨大影響,并結合實際管理需要,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
“營改增”;地勘行業;增值稅
1.對地勘行業整體稅負的影響
地勘行業開展的業務活動涉及三種合同類型,即純地質勘探合同、地質勘探與技術服務合同以及純地質技術服務合同。從理論上來講,對于地勘行業的小規模納稅人而言,營改增之后的地質技術服務稅率由原本繳納5%的營業稅轉變為繳納3%的增值稅稅率(應稅額為不含稅銷售額),整體稅負有所降低。對于地勘行業的一般納稅人而言,其需繳納6%的增值稅稅率,可能會帶來稅負增加。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以下方面:地勘單位的業務活動開展地點多為偏遠地區,只能就近選擇個體戶或小規模納稅人作為供應商,受增值稅抵扣鏈條不完善的影響,地勘單位無法取得足額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導致可用于抵扣的進項稅額較少;在地勘單位業務總成本構成中,青苗賠償費約占10%,并且在施工占地的補償費用不斷提高的形勢下,增強了成本負擔,而這些成本無法通過正規途徑取得相應發票;由于地勘單位多為野外作業,施工環境惡劣,需要支付給人員更多的薪酬以穩定作業隊伍,導致無法抵扣的工資成本所占比例不斷提高;地勘單位業務活動中產生的各種費用,如差旅費、水電費、房租費等,難以取得足額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基于上述原因,地勘行業整體呈現出著稅負不降反增的現狀。
2.對地勘單位財務會計工作的影響
相比較營業稅而言,增值稅的會計核算、納稅申報以及發票管理更加復雜,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勘單位財務會計工作的難度。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地勘單位項目人員必須協助財務人員通過正規途徑獲取足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在會計核算中重新設置會計科目,因固定資產購置與物資采購的進項稅可以在稅前抵扣,所以會降低資產的入賬成本,并減少計提折舊費;財務人員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后,必須按照相關規定,在180日內到稅務機關進行發票認證,于次月進行納稅申報工作。為此,分布在不同施工地點的項目部必須及時將增值稅專用發票上交到地勘單位財務會計部門,以便強化發票管理。
3.對地勘單位利潤的影響
“營改增”政策實施后,對地勘單位的利潤計算和總額會產生一定影響。如,地勘單位的營業收入為500萬,含稅營業成本為450萬,那么“營改增”之前需要繳納500×3%=15萬的營業稅,利潤總額為500-450-15=35萬。在“營改增”之后,若地勘單位為一般納稅人,則不含稅的營業收入為500/(1+6%)=471.7萬元。設地勘單位獲取的進項稅額為X,則營業成本為450-X,應交增值稅額為500-471.7-X=28.3-X,利潤總額為471.70-(450-X)-(28.3-X)=2X-6.6。若想達到“營改增”政策實施前后的利潤不變,即35=2X-6.6,X=20.8萬元,這就意味著地勘企業必須取得20.8萬元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才能維持原有的利潤空間。當地勘單位取得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不足20.8萬元時,勢必會降低利潤總額。
4.對地勘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
在“營改增”背景下,地勘行業要想獲取更多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降低稅負,就必須轉變以往零星、分散的采購方式,進一步規范采購業務活動,要求采購人員到具備一般納稅人資格的供應商處采購物資。同時,由于固定資產購置可抵扣進項稅額,所以對于預想擴大經營規模的地勘單位而言,可借助這一機遇,加快設備更新。此外,因“營改增”已經在建筑業全面實施,這就促使甲方更傾向于將地勘工程分包給具備一般納稅人資質的地勘單位,以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為此地勘單位要爭取成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提高自身競爭力。
1.加強“營改增”政策宣傳
隨著“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使得地勘單位財務管理的工作難度進一步增大,為在該政策的背景下,實現最小稅負的目標,單位應當綜合評估“營改增”對以下幾個方面帶來的影響:單位內部的組織架構、單位現有的經營管理模式、單位財務部門采用的會計核算方式以及納稅管理等等。由于增值稅進項稅的抵扣涉及單位內部多個部門,整個流程相對比較復雜,并且作為一項新的政策,很多部門及人員都是初次涉及,他們對營改增方面的知識了解較少,鑒于此,地勘單位必須加大“營改增”政策的宣傳力度,使單位內部的所有人員逐步養成索要增值稅發票的良好習慣,借此來減少不能抵扣的成本,增加進項稅抵扣,這有利于單位整體稅負的降低。
2.重視材料采購管理
“營改增”政策實施后,會對地勘單位的材料采購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為使這一影響降至最低,單位應當加大對材料采購工作的管控力度,對現有的采購方式進行改進,實行批量采購。在材料供貨商的選擇上,應當以稅率為17%的一般納稅人為主,由此可以在采購材料時,取得足額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抵扣。此外,在承接工程項目時,應對施工地點的遠近予以充分考慮,并對統一供應與就近采購原材料的整體成本進行對比,切不可只追求進項稅額的抵扣,以免導致總成本增大的情況發生。
3.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營改增”政策實施后,改變了原有的價格核算方式,對地勘單位銷售、原材料采購、工程、款項收付以及合同等控制活動均帶來了或多或少的影響,為此,單位應當逐步健全與該政策相適應的內控制度,借此來防范稅制改革所帶來的風險。財務部門應做好牽頭工作,并針對“營改增”政策的相關內容編制科學合理的工作計劃,通過信息網絡的建立確保涉稅信息的暢通。同時,單位要對相關人員的職責進行合理安排,對業務流程進行重新設計,并貫徹到有關業務當中,如營銷、采購、核算、合同訂立等。
4.完善財務管理制度
為使地勘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能夠適應“營改增”政策實施后的各項要求,應當對財務管理制度進行不斷完善。首先,在單位日常核算工作中,要對主營業務進行梳理,并確定出營改增的范圍,同時,應對采購業務客戶進行梳理,看可以從哪些客戶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抵扣。此外,還應對相關的業務流程進行梳理,明確哪些環節能夠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抵扣。其次,應對單位內部的純技術服務部門進行適當地戰略調整,具體包括化驗室、報告室以及測井站等,并做好稅收籌劃工作,如有必要可使這些部門從單位內部分離出來,選擇成為稅率僅為3%的小規模納稅人,借此來降低稅負。
總而言之,“營改增”政策實施后,給地勘行業整體以及地勘單位內部相關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為此,地勘單位領導應當對“營改增”政策予以足夠的重視,使單位從上到下都能夠對“營改增”予以重視。同時,地勘單位要立足于合法合理降低稅負的目標,進一步加強財務管理、發票管理、采購管理、合同管理、內部控制等環節,充分抓住“營改增”政策下的發展機遇。
[1]劉雪梅.“營改增”對地勘單位建筑業的影響及對策——以某資源規劃勘測院為例[J].現代經濟信息,2015(10):76-79.
[2]李中慶.營改增對地勘企業稅負影響探析[J].西部財會,2016(1):65-66.
[3]劉靜英.初論“營改增”政策對地勘行業的影響和管理實踐[J].現代經濟信息,2014(12):55-58.
(作者單位:青海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