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林
企業專項資金的管理與核算探析
羅林
近年來,各地不斷曝出套取國家專項資金的案件,雖然國家沒有針對專項資金管理出臺統一的法律法規,是河南省人民檢察院率先出臺了《關于規范辦理套取國家專項資金案件的指導意見》,其他執法部門也將專項資金犯罪案件列為了重點督辦對象,因此企業也應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做好專項資金的管理的核算,盡可能地降低專項資金方面的風險。
專項資金;管理;核算
2015年4月15日,湖南郴州新聞報道《套取國家專項資金四男子詐騙被判刑》,相關人員串通偽造資料套取國家專項資金130萬元;2015年5月17日,審計署日公布了2014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結果,公告顯示,在審計過程中一些項目和單位存在違反規定或管理不規范等問題,被套取或挪用資金超過98億元;2015年7月1日,網易新聞上曝出《澄城縣教育局涉嫌套取國家專項資金》,教育局采用移花接木挪用資金216萬元。相關資料顯示,專項資金案件屢有發生,國家正加大打擊力度,違法違規行為遲早會被查處,一旦查處,企業將面臨各種風險,影響自身發展進程。企業應從自身角度出發,加強專項資金的管理和核算,防范和降低類似風險。
專項資金的管理涉及申報、撥付、使用、驗收等過程,每個環節均有相關的流程和規定,企業應當熟練掌握這些關鍵問題:
(一)專項資金申報的管理
1.申報前的準備工作
企業在申報專項資金前主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首先,企業須成立專項資金工作小組,成員由業務、技術、行政、財務部門專人組成,指定經驗豐富的財務專門人員為工作小組負責人,統籌協調各部門工作;其次,工作小組應就企業相關條件進行分析,例如:企業所在行業和成立年限、是否高新企業、企業所主導的項目是否符合政策導向等,確立專項資金申報的方向。
2.申報過程中的管理
首先,及時關注政府部門的相關政策動態,按照通知的時間節點進行申報。其次,保證申請提交的資料合法合規、準確、完整,減少審批風險和后期驗收風險,業務部門負責可行性研究及前景分析有理有據;技術部門保證提交的技術資料新穎,專利等權利清晰;行政部門負責企業相關資質在有效期內;財務部門確保財務數據真實可靠,經過事務所審計。再次,仔細分析政策的相關條款,對照企業自身的條件,爭取申報的專項資金最大化。例如:同一個項目,有的政府部門支持科研投入,有的政府部門支持貸款貼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科研支持和貸款貼息都申請;同一個項目,省政府部門有支持的情況下,市政府部門、甚至區、縣政府有配套支持,力爭全部申請;同一項目只能排他性的申請的,選取支持最大的專項資金申請。最后,申報申請提交后,及時補充資料,跟蹤審批結果,審批通過后,取得書面結果,比如:簽訂資助合同。
(二)專項資金的撥付管理
拿到書面的審批結果后,企業即可等著政府財政部門撥付專項資金,負責跟蹤的小組工作人員應及時關注政府部門的通知,撥付前向政府部門提交收款收據,并讓財務出納及時查收撥付到款情況。
(三)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
1.支出的管理
企業應當在項目立項的初期就建立專門的項目臺賬,記錄項目收支的所有業務,以便進行項目效益分析和提交項目驗收資料。按照現行的財政撥付制度,專項資金撥付時,往往項目支出已經發生或者已經由企業支付完成,這種情況下,財政部門會要求將專項資金存放指定監管銀行,讓企業憑已經發生的合法支出憑證去報銷,沒有完成的,要求企業提供合同等資料,由監管銀行定向支付。因此,企業必須建立完備的財務制度和流程,合法合規的開支項目成本費用。
2.支出的外部監管
一般政府部門會委托第三方(如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的項目支出情況進行審計,審查項目總投資及項目支出內容是否與立項報告一致,所有項目支出是否合法合規,企業應積極配合第三方做好支出的審查工作。
(四)專項資金的驗收管理
1.效益評估
企業業務部門或者技術部門應當做好項目的進度記錄,評估項目的相關影響,是否偏離項目目標,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糾正。在項目完成時,召集項目工作會議,判斷是否達到項目目標,評估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做好內部項目驗收工作,匯總并存檔項目資料。
2.申報驗收
對于政府部門有驗收要求的項目,在內部驗收完成后,評估項目是否達到資助合同的要求,準備好驗收資料,向政府部門申請驗收。政府部門驗收的目的是確認專項資金到達企業后是否產生了相應的效果,企業有沒有挪用資金或者騙取資金。政府部門一般會組織專家上門實地查看項目情況或者聽取項目匯報。企業應如實向評審團隊展示或者匯報項目成果,項目成果應當包括項目的整體情況,專項資金的到位情況及支出情況,產生的效益等,企業負責人及項目負責人現場回答評審團隊的疑問。若評審團隊要求整改的,在給定的期限內,提交整改成果報告,申請再次驗收。驗收通過后,及時取得政府部門的書面確認文件,進行存檔。
企業在進行專項資金核算時,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企業收到的專項資金的核算;二是企業實際發生的項目支出核算。
(一)收入的核算
1.補貼收入
企業收到政府財政部門撥付的專項資金時的分錄,應當:借記銀行存款,貸記營業外收入——補貼收入。企業應當于收到銀行收款通知的當月確認補貼收入,不得提前或者延后確認收入。在以住的專項資金審計中,發現很多企業將收到的專項資金長期掛賬,掛在“專項應付款”或者“其他應付款”中,在企業虧損年度確認收入,造成少繳或者不繳企業所得稅。這種做法不符合企業會計準則,也不符合稅法規定,企業應當杜絕此類做法。
2.項目經營收入
企業主導的項目在經營過程中,有可能會產生經營收入,企業務必要將這些收入及時入賬,不論是否開具發票,借記應收賬款或者銀行存款,貸記主營業務收入和應交稅費。在以往的專項資金審計中,有些企業將項目產生的不開票收入不入賬,隱藏收入少繳稅金,給第三方監管造成不誠信的印象,這種情況也往往在驗收評審時被專家團隊提出質疑,不產生效益或者效益不佳的項目為何要政府來資助,不合情理,影響企業的誠信度。進面影響企業項目驗收和以后年度專項資金的申報。
(二)支出的核算
項目支出一般于成本費用發生時歸集到項目成本中,企業應按照實際發生的成本費用入賬,不得虛列支出,支出時的手續必須完備且按公司的流程經過授權審批。業務或者技術經辦部門必須如實填寫支出單據,準備好憑證附件,財務部門應當嚴格審核成本費用開支的合理性和合規性,發票合同是否齊備,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處理。對于弄弄虛作假的,應當追究當事人責任。成本費用發生時,企業應當借記生產成本——項目成本或者主營業務成本——項目成本,貸記應付賬款或者銀行存款。項目完成后結轉生產成本——項目成本賬戶到相應科目。
企業在核算方面,嚴格按照企業會計制度和稅收法律法規進行,及時確認收入,不虛列成本費用,就不會出現專項資金核算問題。
專項資金違規案件除了從企業角度加強自身管理和外部監督外,可以從國家層面探尋其他解決途徑:
(一)探討專項資金是否可以免征企業所得稅
現行稅法規定,企業獲得的政府資助的專項資金,于收當的當期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繳納企業所得稅。這就意味著企業實際收到的可用的專項資金只有資助額75%或者85%,剩下的25%或者15%又以所得稅的形式上繳回到財政金庫,這樣虛增了政府資助金額,降低了政府資助的效益,這部分撥付資金的空循環了一周,增加了管理成本和撥付和征收的成本,而實際上專項資金資助金額也不是企業經營所得。是否可以從立法層面探討對政府資助的專項資金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不繳納企業所得稅。由此,政府的專項資金的資助效率將大大提高,更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二)強化項目驗收制度的落實
由政府部門主導的項目驗收,旨在對專項資金對項目資助的效益進行評估和確認。一方面,當前科技日新月異,新興事物層出不窮,政府部門從專家庫里抽取的專家不一定對所有行業都了解,所以應當不斷吸納新行業精英加入專家團隊,強化專家隊伍。另一方面,針對有很多地方的項目驗收流于形式,走走過場的情況,應當明確驗收的流程和需要考核的指標,讓驗收有標準可依。
(三)增加違法成本,加大懲處力度
對于弄虛作假騙取專項資金、挪用專項資金的,應當加大懲處力度,增加企業的違法成本,使企業不敢違法,不敢作假。一方面,強化企業負責人的責任。對于騙取專項資金的企業主要負責人,按詐騙罪論處;對于挪用專用資金的企業負責人,追究相應的刑事責任;對于企業內部管理不規范,專項資金核算不清晰的企業負責人,納入個人誠信體系。另一方面,對于騙取專項資金的企業,取消其高新企業等類似的資格,并在規定年限內不得申請專項資金;對于挪用專項資金的,按合同規定以違約論處,對企業實施處罰;對于內部管理不規范、專項資金核算不清晰的企業,限期整改,否則納入企業信用體系。
(四)健全專項資金管理的法律依據
目前,專項資金管理案件所依據的只是經濟合同法等商事法律,在案件辦理適用法律、行為定性上存在較大分歧。近日,為消除執法分歧,規范套取國家專項資金案件辦理工作,河南省檢察院出臺了《關于規范辦理套取國家專項資金案件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了對套取專項資金使用人罪名適用的三種情形。一是套取國家專項資金的使用人不符合國家專項資金政策的基本條件,在申報過程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嚴重弄虛作假,虛構并不存在的企業或項目,偽造關鍵性申報材料,符合詐騙罪構成要件的,應當對使用人以詐騙罪定罪處罰。二是套取國家專項資金使用人的申報項目符合國家專項資金政策的基本條件,但在申報過程中夸大實際情況,偽造或提供了個別非關鍵性虛假申報材料,套取的國家專項資金部分被用于企業彌補損失,或者用于轉產、更新設備、生產經營的,對使用人一般不宜按詐騙罪定罪處罰。三是套取國家專項資金的使用人在申報過程中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賄、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情節嚴重的,應當對使用人分別以行賄罪、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定罪處罰。同時,《意見》明確了對套取專項資金案件中相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罪名適用的四種情形。國家相關部門應在此基礎上討論建立全國統一的、更加詳細的專項資金管理法律和法規,更好的規范和引導專項資金的使用行為。
綜上所述,在專項資金的管理上,只有從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下功夫,加強規范和引導,強化企業自身管理和信用,才能有效地管理好專項資金的申請、使用等環節,讓專項資金對經濟的發展起到最佳的促進作用。
[1]龍婷.專項資金管理使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月刊,2011.(1中旬):91-92.
[2]張彥.關于企業科技專項資金的核算與管理思考[J].現代商業,2015.(3):204-205.
[3]孫衛紅.論財政專項資金的會計核算與管理[J].中國集體經濟,2014.(11):124-125.
[4]劉魁明.淺淡財政專項資金核算管理[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8.(10):118-118.
[5]賈維萍.財政專項資金監管的問題與對策[J].山西財稅,2011.(8):22-23.
(作者單位:深圳華僑城國際傳媒演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