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麗
試析新醫院財務會計制度背景下的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
趙玉麗
對醫院來說,固定資產是一種必要的物質基礎,它能夠為科研、教學以及醫療等諸多活動提供支持,從而有利于推進衛生事業長足發展。近幾年,隨著新醫院財務會計制度的推行,固定資產有關內容逐漸發生改變,尤其是資產清理、會計核算、計提折舊以及資產確認等方面有了全新的界定。鑒于此,本文將對新醫院財務會計制度背景下的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進行探討。
新醫院財務會計制度;固定資產核算;固定資產管理
基于新醫院財務會計制度的施行,固定資產的管理與核算日趨深化,資產的處置越來越清晰,計提折舊的核算方式有所變化,固定資產的標準也進一步完善,這對優化固定資產核算管理、增強資金的利用效率有較大幫助,有利于推動醫院穩定持續發展。
(一)資產確認
從價值標準的角度來看,固定資產價值呈上漲趨勢,這樣和經濟發展情況更契合,同時也更符合當前的物價水平。同時,由于諸多簡易辦公設備(如桌椅等)被排除在外,固定資產的管理與核算范圍逐漸減小,數據統計更加科學、精準。如此一來,固定資產所含有的經濟意義更加明顯,而且運行管理費用也可以降低,有利于節約一定開支。
如果有大量類型相同的物資,其單位價值在固定資產的基本標準以下,而使用的時間可能會超過1年,那么這些物資可以被視作固定資產,同時其使用標準也需要和固定資產一致。這里所說的大量類型相同的物資,應當是絕大多數科室均要用到的日常物資,而并只是小部分科室購買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物資。例如,木制家具、衣服、被子以及床等均在固定資產的管理范圍當中。
倘若應用軟件是某種或某些硬件設備的必要組成成分之一,那么要將其作為硬件的所屬成分,以固定資產的方式來進行核算。反之,則視為無形資產來進行核算,并通過分期的形式進行攤銷。
(二)資產分類
總的來說,在新制度下,固定資產被分為四大類,即一般設備、專業設備、建筑物與房屋、其他類型的固定資產。固定的分類變得更科學合理,有利于更好地進行管理。同時,在折舊的年限方面,新制度也做出了明確細致的規定,因而能夠更好地將有關制度措施落到實處。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新制度明確指出,專用設備僅指醫療用專用設備,圖書、儀器儀表以及醫藥行業以外的專用設備均被劃分為“其他類型的固定資產”。
(一)凈值與提取折舊
基于舊制度,資產虛增的問題較為普遍,而新制度的實行改變了這一現象。以往修購基金的提取都是根據特定比例進行的,會導致凈資產虛增,同時折舊也會帶來不必要的損耗。如果一直使用最原始的價值數據來反映固定資產的現有價值,一方面無法對其損耗程度做出正確認識,另一方面得不到其實際價值的真實數據。而新制度的實行有助于對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與損耗情況做出更全面、客觀的評估。
(二)固定資產清理
舊制度缺乏清理與累計折舊科目,如果資產有毀壞、報廢或出售情況,通常是以貸記或借記的方式來反映,而無法真實體現其支出、清理和收入的損益情況。隨著新制度的推行,可以借助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有效地處理好有關事宜。例如,“借”可以通過待沖基金、累計折舊和資產凈額處置等科目實現;如果在“貸”的過程中,產生殘值收入亦或是清理費用,可以借助凈收入處置科目實現。
(三)待沖基金
如果某種固定資產是由財政補助與科教方面的資金逐漸積累而成的,在計提折舊的過程中,可以借助累計折舊、待沖基金兩個科目來體現。同時,在待沖基金的作用下,能夠對上述資產實施過程性管理,從而將投入的剩余資金量充分反映出來。如果固定資產是經自有資金累積而成的,那么在計提折舊的過程中,就視為一種成本費用,根據不同的使用部門來進行核算。
(一)設置專門部門,實現統一核算管理
現階段,大多數醫院的管理機制不完善,都是通過多部門管理的方式來管理固定資產。換言之,藥械部門負責專業醫療設備的核算管理,后勤部門負責其他設備的核算管理。這樣不符合全面、系統管理的要求,極易產生混亂盤點與交叉管理的問題。新制度明確規定,在核算折舊支出資產的過程中,要將其資金來源與使用部門作為依據,而多部門管理會反復進行核算,增加了工作的繁瑣度。因此,為了實現有效盤點,減少交叉管理,提高核算效率,需要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進行統一核算與管理。如資產管理部門的主要任務是分類管理設備,并做好明細核算。為此,要以名稱、分類與規格為依據,創建固定資產的賬號,并對其購買金額與數量進行登記,根據使用的科室來實現分類管理。同時,要安排專門的維修與采購人員。
(二)創建網絡管理系統,優化資源配置
首先,要以使用部門為依據創建多個網絡管理單元。第一負責人是各科室的主任,其主要任務是擬定管理清單,并指派專門的工作人員對資產卡片、管理和流轉情況進行記錄。其次,要將條碼管理納入網絡管理系統。為此,資產管理部門要對固定資產進行編號,通過“一碼一物”的方式使所有的設備都有與之對應的條碼。如果要定期進行盤點,或是要進行查詢、出庫、入庫等日常工作,都可以直接通過掃描編號或條碼來實現有效管理。
(三)重視成本核算,提升資產利用效率
在折舊過程中,須以使用部門為依據做好有關的成本列支工作,同時要加強科室的成本核算工作。為了編制信息全面的卡片,應當將固定資產的資金來源、使用部門、折舊方法、折舊年限以及會計分類等信息納入卡片中,要根據不同的月份開展計提折舊工作,并和衛材藥品、工作人員等費用一起作為直接支出成本,列支到科室成本中。如果有超出預期經費的資產,則不按照上述步驟提取列支。如此一來,有利于引導科室定期進行保養、維護,以減少固定資產的采購費用。倘若固定資產的維修成本過高,而且無法提供有效的醫療服務,科室也可以申請報廢,待申報通過批準后方可開始設備的添購事宜。可見,這樣做好了成本核算,有利于科學管理固定資產,提升其利用價值與效率。
新醫院財務會計制度的施行,固定資產的部分概念發生了變化,而且待沖基金、固定資產清理以及累計折舊等科目的增加,有效規避了舊制度下的資產虛增等問題,給固定資產的核算與管理工作帶來了不少便利。同時,為了進一步優化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醫院要設置專門的部門,加強統一核算管理,創建網絡管理系統,優化資源配置,并深化成本核算工作,以減少不必要的經費支出,提高資產的利用率。
[1]江渝.當前醫院財務會計制度下醫院固定資產的管理與核算[J].現代經濟信息,2015(02):206.
[2]黃霞.新舊醫院財務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的對比[J].中國外資,2012(11):155+157.
[3]王多.淺談新醫院財務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的核算和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4):144.
[4]范萍,仝茜煜.新會計制度對醫院財務管理的影響簡析[J].衛生經濟研究,2013(12):63-64.
(作者單位:費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