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黎
我國上市公司研發支出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研究
劉佳黎
在2006年我國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企業對研發活動更加重視研發投入的增長使得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研發活動相關會計信息的披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研發支出會計政策的選擇開始研究,進而分析費用化、資本化、有條件的資本化這三種的會計處理模式。之后對上市公司研發支出信息披露進行研究,并以技術行業為例進行數據分析,最后探討對上市公司研發支出信息披露的完善對策。
研發支出;會計處理;信息披露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轉型,國家核心技術的提升在于創新能力。企業也只有加大研發投入才能在市場發展中掌握主動權。2006年的準則出臺后規定了不同研發階段的會計處理,但企業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主要考慮因素,存在一些主觀性的處理以及未充分披露的信息。對于上市公司,投資者則無法全面了解企業的研發活動進而進行有效的投資決策。因此正確處理研發支出以及恰當披露對企業和投資者都有重大意義。本文從研發支出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著手,并以技術行業為例分析披露現狀,最后對上市企業研發信息披露提出建議。
(一)研發支出會計政策選擇
中國會計準則規定,企業研發活動包括兩個階段——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不同的階段準則要求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比如在研究階段,因為經濟利益的不確定性,研發支出應該費用化。如果是在開發階段,已經可能實現未來的經濟利益且滿足PIRATE五個條件時,可以資本化。從利潤表的角度來看,這個處理減少了當期費用,增加了利潤。
資本化的條件和會計政策十分苛刻,企業需要保證會計信息的有效性,使會計信息使用者全面地了解企業研發狀況,應能夠估計企業研發項目的未來發展情況和企業的發展前景。
(二)研發支出會計處理的三種模式
1.全部費用化。這是在新準則之前的處理方法,把當期研發相關的支出不考慮實際情況,全部費用化。這樣的處理比較簡單,也可以防止企業自身操縱利潤,而且因為總體費用的增加會帶來節稅的效果。但是由于研發活動的特性,其收益很多是在未來實現的,當期全部費用化不符合企業的整體價值,也無法體現出當期真實利潤。
2.全部資本化。資本化是在研發支出發生的當時就將其確認為企業資產,在之后的年份再攤銷。因為這項成本攤銷到數年份,所以可以避免企業短期操縱利潤。但是研究階段的未來經濟利益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全部資本化是一種不謹慎的做法,會帶來風險。因而使用的國家也較少。
3.有條件的資本化。這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種方法,因為它是一種根據企業的研發狀況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會計處理的方法。企業有一定的自主權,研發支出是否符合資本化的五個條件是由專業人員來判斷。但其中也有一定的操縱利潤的可能,很難實現完全精確。所以企業應以誠信的態度來進行研發項目的評估,是這種方法發揮應有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一)研發信息披露的范圍界定
由于投資者的信息披露要求不斷提高,他們希望企業能夠全面地披露各種信息。對于研發支出信息,由于它直接反映了企業的研發狀況和未來的發展前景因而受到關注。特別是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信息的披露可以反映企業的研發實力以及未來的收益可能,這些都對投資者作出有效的投資決策息息相關。目前上市公司研發信息的披露以強制性信息披露為主,無法滿足眾多投資者的信息需求。
(二)研發信息披露的動機分析
1.公司內部動力。首先,這個可以展示核心技術競爭力,推廣企業形象。對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重的研發信息是必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把企業的良好發展前景的信息傳遞給投資者,使投資者對未來發展持有信心從而進行投資。但由于我國目前信息披露體制還很不完善,還沒有具體的信息披露規范,而且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所以投資者較難真實的了解企業的未來潛力,也很難精準的評估企業價值。所以企業應該需要不斷的對所披露的研發信息進行完善,提升公司的形象,吸引投資者,這樣才能獲取足夠的投資來進行研發活動,建立起良性循環。其次,動機還包括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由于目前市場上信息的不對稱性,有相當多的投機者利用內幕信息獲取了很多利益,那么剩下的投資者要求的投資收益自然提高,企業的融資成本也會提升。所以當企業更加詳盡的披露信息時,改善了信息不對稱性的程度,從而降低了投資者的投資風險,進而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2.公司外部需求。首先,目前有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因為機構投資者的資金量多,投資規模也大,機構投資者會聘用專業的人員來評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從而了解企業的投資價值。所以公司為了得到機構投資者的投資,往往會披露自身的研發狀況。其次,證券分析師的影響逐步提升。他們對企業的分析比投資者更為精確,會根據企業披露的相關信息來評估企業的經營狀況,判斷企業的未來前景,估計公司股價的走向從而提出購買意見。因此充分披露研發信息可以把企業價值的信息傳遞給證券分析師進而傳遞給投資者。
(三)研發信息的自愿性披露與強制性披露
信息披露可以分為自愿性信息披露和強制性信息披露。強制性信息披露是由法律規定的,包括年度報表、重大關聯交易等。自愿性信息是指上市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主動公布的一些信息,其實是一種以經濟利益為目的的行為,一般包括企業社會責任、環境保護等。
(一)上市公司研發支出披露現狀存在的問題
1.研發支出時間前后披露為保持一致性,有錯漏現象發生。比如,某些企業的研發支出在附注中的“開發支出項目”下的金額和費用下列支的“研發費用”的金額不同。
2.當公司采用費用化時,很多公司僅披露研發投入于財務報表中,卻沒有披露具體項目及其數額。
3.披露名稱不規范,位置也不一致。根據調查,有些公司將列支在管理費用之下“研究開發費用”披露為“技術開發費”,而另一些公司的研發支出的相關信息則只在報表附注中披露了。
(二)完善研發支出信息披露的建議
1.明確研發活動的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的劃分標準。在研發項目的立項階段,企業就應該對投入資金進行資本化和費用化劃分明確的標準,也要有相應的規定細則,以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
2.加強研發信息披露,需要關注研發信息的完備性,將研發信息的金額、內容進行詳細的展示,使之更能反映企業的研發狀況,是會計信息更加真實有效,也使投資者對企業的狀況更為了解。
3.建立有效的懲罰和激勵機制。為了避免企業過分追求短期利益,應建立有效的獎懲機制,同時也要加強監督,避免企業通過這種方式操縱利潤。此外,對于符合要求的企業,應該鼓勵并支持它們加大研發力度,提高創新。
[1]黃當玲.研發支出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以通信及相關設備制造業上市公司為例[J].財會通訊,2015(3):13-15.
[2]陸正華,張瑞.創業板上市公司研發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J].會計之友,2014(12):54-57.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