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基于可持續發展與環境會計的研究
李莉
現在,我國在發展工業的同時,導致環境出現非常嚴重的污染,對人們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質量造成直接性的影響,甚至對人們的財產以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由此可知,全球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就是環境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逐漸產生了環境會計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然而,只要我國發展以及建立環境會計,才能夠更加有效地維持著我國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研究環境會計和可持續發展理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探析了可持續發展與環境會計。
可持續發展;環境會計
在我國不斷發展商品經濟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也得到更加快速的發展,科學技術以及商品經濟的共同發展逐漸將我國引領進一個全新的時代。然而,在另外一方面,在不斷快速地增長經濟指標的同時,導致我國城市人們的生活質量出現全面退化、農田沙漠化、大氣污染、河流污染,以及森林的減毀等不良問題。人類在建造文明以及美好文明的同時,也導致我國的環境受到嚴重的污染,甚至是對人們的生活、發展,以及生存造成直接性的影響。
1.可持續發展的定義
實質上,持續性最開始是生態學家提出的,之前,國際生物學聯合會以及國際生態學聯合會共同舉行了專題研討關于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會議,研討之后定義可持續發展的概念為:“加強以及保護環境系統的更新以及生產的能力”,這樣的概念定義對可持續發展概念的自然屬性進行深化了。在社會屬性方面定義可持續發展。在《保護地球一可持續性生存戰略》書中有定義可持續發展的概念為:“在人類的生存小于生態系統維持的承載能力時,就能夠將人們的生活品質提高”,同時也有將可持續生存的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9條原則以及130個行動方案提出來,最終論述的就是可持續發展最終會落在人類社會上,也就是將人們的生活質量進行改善以及對美好環境的創造。
2.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1)公平性原則
在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中,公平性原則的主要特征有三個方面:(1)區際公平。(2)代際公平。可持續發展不僅僅要符合當代人的要求,同時也要確保后代人可以享受到更加公平發展的條件以及權力,這樣能夠更加符合后代人的實際要求,也就是當代人不能夠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而濫用后代人的利益。(3)代內公平。在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發展實質上是更加需要滿足所有人類的需求,主要的目的是不斷提高以及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將由于世界各國經濟社會不平衡發展所產生的需求差異消除,找到人們實際的代內公平。
(2)共同性原則
在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中,共同性原則的主要特征有三個方面:(1)人類共同的責任以及義務;(2)堅持共享人類的資源財富。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的就是人們所獲取的財富以及地球的資源,這些財富以及資源都是人們共同擁有的,人們平等的享有這些財富以及資源,然而不可以破壞、過度消費以及不得霸占它們;(3)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共同體就是地球,在堅持發展的過程中要始終具備全球意識,每一個人都應該盡力地去保護以及維護地球。
(3)持續性原則
在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中,核心的持續性原則思想實質上指人類的社會發展以及經濟建設不可以超越生態環境以及自然資源的承載能力。由此可知,可持續發展不僅僅要關注自然和人之間的公平,同時還應該滿足人與人之間公平的需求。人類發展以及生存的基礎就是環境和資源,并且一旦人類脫離了環境和資源就不具有發展和生存的能力。可持續發展更加提倡的就是在進行地球自然系統保護的基礎上發展,發展也會受到特有因素的限制。
1.建立的環境會計不具有可操作性
環境會計實務操作以及理論研究的一個制度平臺就是環境會計準則。對于這樣的制度方面來而言,我國現在的環境會計始終不存在可操作性的準則。相關的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在報告財務報表的時候,企業將環境會計信息上報上去,同時也不具有對未來三年的環境會計信息的規劃。由此可知,目前,企業不具有完善的環境會計信息系統,也不具備對外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規定以及環境會計準則可依據,近期內企業不會對環境會計信息采取主動披露行為。
2.建立的會計核算體系和環境成本核算不相配套
實質上,環境的核算以及成本是環境會計的難點以及重點之一。換句話說,環境會計的推廣應用以及環境會計研究的深化的關鍵就是將計算環境成本的具體方式處理好。但是,在我國當前的執行的會計制度中,建立的會計核算體系和環境成本核算不相配套,大多數的企業只是在“管理費用”科目下設置“綠化費”以及“排污費”。在實際發生環境有關的支出時,就會在期間費用中將其直接計入,或者是在具有非常大金額的時候,將其處理為待攤費用,這樣處理會計問題雖然非常簡便,但是卻存有非常多的不知之處,例如:企業常常會對潛在的環境成本卻忽略不計,而在實際發生環境成本時將其列作費用,這樣就會存在非常不合理的當期費用以及收入的配比情況,真實成本大于生產成本,當期企業的利潤也會處于虛增的狀態,這樣形成的會計信息也會具有不真實性。
3.企業環境會計不具備十分成熟的實務操作以及理論研究
在實務方面,我國企業建立的環境會計信息系統不夠完整,企業環境報告信息存在缺乏可靠性、缺乏可比性,以及披露嚴重不足等問題。相關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企業環境報告信息存在缺乏可靠性、缺乏可比性,以及披露嚴重不足等問題,無法滿足環境信息報告的規范要求。在理論方面,還沒有建立系統完整、科學合理、更加符合以及滿足中國實際國情的企業環境會計方法以及理論的體系。深入研究環境會計的基礎就是環境會計方法以及理論的體系,但是我國不具備這樣的研究基礎。
4.我國企業不具有十分強烈的環境責任意識
我國大多數的企業不具有十分強烈的環境責任意識以及道德觀念,最常見的思想觀念就是“先污染、后治理”,以及“重經濟輕環境”等,這樣的發展行為不符合實際持續發展的要求,企業更加關注的就是自身眼前的利益,不具有很強的保護環境的觀念,也沒有非常重視環境會計工作,并且也未曾意識到在建立健全中國環境信息公開化制度中環境會計發揮的重要作用。因為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不具有強制性的準則規范,很多的企業更加不愿意將環境信息主動全部披露出來,大多數企業也只是披露出一點點,這樣的環境信息無法用作衡量其信息質量的相關標準。
1.加強環境會計的國際交流
在研究我國環境會計的方面,不管是理論,還是實務,只要它們處于落后于西方國家的階段,在實務操作以及理論研究方面就不會涉及到非常多的領域。但是,在實務操作以及理論研究方面,西方國家已有很多相對成熟的作法以及成果,研究者們需要將國家的后發優勢利用好,更加緊密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加強借鑒、吸收、西方先進的方法以及理論,以及建立環境會計的國際交流,同時吸收以及消化好國外的先進經驗。
2.注重研究學科間的交叉運用
環境會計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其所包含的學科主要有:會計學、發展經濟學、環境經濟學、以及環境學等。研究者們在對環境會計學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不僅僅要考慮到會計學,還應該更加注重地考慮著各學科間的交叉運用,只有更好地結合著會計學、發展經濟學、環境經濟學、以及環境學,才能夠更好地將報告中以及環境會計的問題解決好,才能夠構建更加完善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以及研究出更加科學和合理的報告以及環境會計研究方法。
3.建立環境會計理論體系
基于可持續發展加強環境會計應用,有助于促進國際上環境會計的交流,更加有助于國外先進研究成果的借鑒,并且這樣可以更加充分地結合我國國情,不斷加強研究環境會計方法以及理論,這樣可以更好地指導我國環境會計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倘若沒有理論指導會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推廣環境會計實務中,不斷完善環境會計理論是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因為環境會計具有非常明顯的特殊性,核算對象具有復雜性。在實際計量的環節上,一直找不到更加合適的計量方法,因此這些促使現在的環境會計理論不具有結合實務的支點,將會導致沒有理論指導來指導環境會計實務,操作環境會計實務也會具有非常大的難度。由此可知,我們更加積極研究環境會計理論,需要及時創建更加符合我國國情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更好地結合環境會計實務以及理論,這樣建立企業的環境會計體系更具有科學的指導。
4.加強宣傳環境會計的環保以及宣傳知識
在我國發展經濟的同時,政府也應該更加重視環境的保護,保護環境逐漸地成為一項最基本的國策,然而,我國公眾不具有非常強烈的環保意識。但是,順利推行環境會計始終離不開公眾具備非常強烈的環保意識。只有不斷加強宣傳環境會計的環保以及宣傳知識,才可以讓全社會逐漸地增強環保的意識,這樣才能夠吸引到更多的人去發展以及研究環境會計,有效地提高環境會計實務以及理論水平。由此可知,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主要的指導思想就是可持續發展,這樣更加有助于加強宣傳環境會計的環保知識。
綜上所述,只有在了解可持續發展的定義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的基礎之上,細致化分析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會計應用問題,之后針對實際狀況找到基于可持續發展加強環境會計應用的策略,同時還要找到更加適合人與自然更加和諧共處以及促進全社會整體持續發展的發展觀,這樣環境會計才能夠更好地應用在可持續發展環境中。
[1]蔡楚微.淺析可持續發展戰略下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框架構建[J].媒體時代,2016,129(22):2064-2065.
[2]鎖婷,董佳宇.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模式探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115(11):102-103.
[3]朱盈.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與企業資本結構相關性實證分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4,213(06):254-256.
(作者單位: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