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娟 魏金花 王 芳 李 珍
(河北省遷安市中醫醫院腎病科,河北 遷安 064400)
慢性腎衰竭患者中藥結腸透析過程中不良反應原因分析及對策※
張樹娟魏金花王芳李珍
(河北省遷安市中醫醫院腎病科,河北遷安064400)
【摘要】中藥結腸透析在治療慢性腎衰竭廣泛應用,但在中藥結腸透析過程中患者常用恐懼、體位、水溫、灌注量以及操作過程配合等因素引起不良反應,致使結腸透析中斷,部分患者退出中藥結腸透析,從而使中藥結腸透析治療依從性降低。本文針對中藥結腸透析過程中的不良反應進行分析并采取對應措施,提高了中藥結腸透析治療的依從性。
【關鍵詞】灌腸;結腸;腎功能衰竭,慢性;透析;不良反應
慢性腎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各種慢性腎臟病進行性發展的最終結局,是以腎功能減退,代謝產物潴留,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其病情一般不可逆,預后差。近年來中藥結腸透析在延緩CRF病情進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諸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和特色。但在中藥結腸透析過程中由于患者恐懼、體位、水溫、灌注量以及操作過程配合等因素引起不良反應,致使結腸透析中斷,部分患者退出中藥結腸透析,從而使中藥結腸透析治療依從性降低。2010-04—2012-12,我們對接受中藥結腸透析治療的患者進行全程護理干預,并針對中藥結腸透析過程中的不良反應進行分析并采取對應措施,提高了中藥結腸透析治療的依從性,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80例均為我院腎病科住院患者,參照《實用內科學》[1]確診,采用廣州今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JS-308型結腸透析機治療,結腸透析治療前經排查均無透析禁忌證。其中23例透析過程中有不良反應出現,其中男11例,女12例;年齡24~68歲;病程2~11年;其中恐懼2例,呼吸困難2例,腹脹腹痛10例,虛脫1例,灌注液外流4例,低血糖反應2例。所有患者透析前給予結腸透析知識宣教,透析過程中配備急救物品,予護理干預,指導緩解癥狀方法等個體化對策,23例不良反應病例均有效完成結腸透析治療全過程,未出現病情加重及中途終止現象。
2不良反應原因分析及對策
2.1恐懼由于CRF病程綿延,預后差。患者情緒多出現悲觀、絕望,尤其是初次結腸透析者更容易產生恐懼心理[2]。本組2例對治療表現出驚恐、拒絕配合,引起情緒激動、絕望、躲藏等表現。對策:透析前護士應幫助患者面對現實,正確認識CRF的發生、發展規律,耐心細致地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結腸透析治療的作用原理、目的、配合的注意事項及療效,介紹療效好的病例,鼓勵患者與做結腸透析的患者進行交流,消除患者緊張、恐懼心理,從而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
2.2呼吸困難由于CRF患者隨著腎衰竭程度的加重,部分患者出現心血管系統表現,即胸悶、憋氣、陣發性呼吸困難及不能平臥等癥狀;出現呼吸系統表現,即氣短、肺水腫、胸腔積液等[3]。又由于中藥結腸透析整個過程需要患者平臥位或側臥位。本組2例在透析過程中出現氣促、主訴呼吸費力。對策:暫停透析,固定透析管路,協助患者取半坐臥位,遵醫囑給予低濃度、低流量(1~2 L/min)吸氧,囑患者放松閉目休息,待緩解后協助患者平臥位繼續治療。
2.3腹脹、腹痛本組10例透析過程中出現腹脹、腹痛。出現原因:透析液溫度過低引起腸痙攣使腸蠕動加快;由于個體差異,部分患者腸道對灌注壓力、主泵流速、每次灌注量、每次潴留量耐受程度差;個別患者透析前吃飯過飽。對策:透析液溫度據辨證分型 ,脾腎陽虛型水溫宜38~40 ℃,氣陰兩虛型水溫宜37~38 ℃。每次透析時對患者進行整體評估,設定工作模式為灌注壓在30 kPa以下,主泵流速為每2 min流入200 mL,每次灌注量600 mL以下,延長排空時間,減少液體潴留。透析過程中,囑患者放松、深呼吸并輔以適當按摩,一般在進水狀態時以逆時針方向按摩,在排水狀態時以順時針方向按摩,按摩可進一步刺激腸蠕動,軟化干硬宿便,促進糞便及潴留液體排出。
2.4虛脫本組1例出現虛脫現象。原因為透析交換次數過多,加入滲透劑超量,引起超濾太過,患者出現心慌、汗出、焦躁等虛脫征象。對策:配置透析液時加入滲透劑甘露醇量應在50 g以下,透析交換次數適當減少。
2.5液體外流由于個別老年患者肛門括約肌松弛,透析管路肛管型號不相符,透析過程中受灌注壓力、流速、潴留量的影響使腹壓過高,個別患者透析前進食過多、未排空二便等。本組4例由于以上原因出現液體外流現象。對策:透析過程中采取左側臥位,雙膝屈曲,臀部墊高10 cm。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透析管路型號。透析當日囑患者進少量流食,透析前囑患者排空二便使腸道處于空虛狀態。適當增加水沖洗次數,每次液體在腸道內保留時間由8~10 min減少到8 min以下。
2.6低血糖反應糖尿病腎病患者由于透析當日進食過少,胰島素治療中斷,透析治療時間過長等原因出現低血糖反應,即肌肉顫抖、心悸、出汗、饑餓感、軟弱無力、緊張、焦慮、面色蒼白、心率加快及四肢冰冷等[4]。本組2例出現心悸、出汗、饑餓感。對策:透析室備血糖儀為患者監測血糖,準備糖塊、50%葡萄糖液,囑患者透析時攜帶食物及胰島素筆,在透析過程中期胰島素注射后進食,出現低血糖反應及時對癥處理,緩解后繼續完成透析治療。
3體會
中藥結腸透析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幾率較高,護士需給予有效的個體化干預。中藥結腸透析治療操作簡單,能有效延緩病情進展,推遲進入終末期腎衰竭時間,是早、中期CRF的一種很有實用價值的治療手段。透析過程中由于患者恐懼、體位、水溫、灌注量及操作過程配合等因素引起患者恐懼、呼吸困難、腹脹腹痛、虛脫、灌注液外流及低血糖反應,使患者產生負面情緒,中斷透析甚至退出透析,使中藥結腸透析治療依從性降低,嚴重影響療效。因此,通過及時有效的個體化對應措施積極解決問題,避免或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護士需分析發生不良反應原因,以便及時處理,從而避免再次中藥結腸透析治療時發生相同不良反應。中藥結腸透析過程中持續護理干預能顯著提高療效和中藥結腸透析治療的依從性。尤其是透析前給予充分的心理護理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恐懼感消失,能夠積極配合治療。本組由透析液溫度過低,個體差異致部分患者腸道對灌注壓力、主泵流速、每次潴留量耐受程度差,個別患者透析前吃飯過飽等原因引起的腹脹腹痛,由于及時采取正確的處理措施,所有患者透析后20 mim癥狀均消失,順利完成治療。由超濾太過引起的虛脫及糖尿病腎病患者低血糖反應患者再次治療時均未再發生此現象,提醒醫護人員應用滲透劑時應嚴格掌握劑量,透析過程中對糖尿病腎病患者提高警惕,嚴密觀察病情,防止低血糖反應引發意外。本組除2例出現呼吸困難患者由于進入終末期CRF開始行血液透析外,其余21例均按照療程進行中藥結腸透析治療,并收到滿意療效。因此,透析過程中持續護理干預,采取個體化對策,可及時發現和處理不良反應,消除影響中藥結腸透析中斷因素,使再次治療時避免或減少相同的不良反應,可提高中藥結腸透析治療的依從性。
參考文獻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078.
[2]周桂芬,劉紅玲,張彤霞.中藥結腸透析治療慢性腎衰竭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護理研究,2009,23(1C):225-226.
[3]黃慶元,鄭法雷,李學旺.簡明腎臟病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5:270-271.
[4]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583.
(本文編輯:董軍杰)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6.04.043
作者簡介:張樹娟(1972—),女,主管護師,學士。從事腎病科護理工作。
【中圖分類號】R574.62;R322.45;R452;R99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619(2016)04-0616-02
(收稿日期:2014-06-17)
※ 項目來源: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2010年度中醫藥類科研計劃課題(編號:201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