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園園 尹季顯 張忠良
從“一個中心”到“一流中心”
——省電力公司技能培訓中心三年蝶變之路
文_李園園 尹季顯 張忠良
1月22日,周五,中雪,有大風。早上一出門就被呼嘯的北風灌了一脖子涼氣,我縮了縮脖子,發動著車子,駛向單位。地面上結了一層薄薄的冰,輕點剎車,特別輕那種,剎車變硬,車屁股隨之左右搖擺,嚇了我一身冷汗。車子繼續向前走著,很慢,路面上的霧氣猶如一條條游龍在車輪下躥來躥去。
我頓時明白,昨天,省電力公司技能培訓中心副主任鄧啟民接受采訪時講話的深意:“中心成立之初,不要說一般員工,就是我們這些舵手,都不知道哪里是黃金大道,哪里有暗礁冰山。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省公司正確領導的啟明燈指引下,小心地把握方向,和全體船員一起,將不同方面的阻力化為前進的動力,始終使中心這條大船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是的,省電力公司技能培訓中心成立三年了,“一年轉軌、兩年夯基、三年上臺階”的發展思路從提出到落實,走出了一條華彩蝶變之路。
2012年6月,原河南電力工業學校、南陽電力技工學校和河南電力仿真培訓中心通過“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共同組建省電力公司技術技能培訓中心(2013年后更名為省電力公司技能培訓中心)。鄭州、南陽校區相距300公里,管理、運營、發展存在前所未有的困難,加上“三集五大”體系建設時間緊、任務重、頭緒多,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變革矛盾縱橫交織,中心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在歷史使命和省公司重托面前,技培中心牽住牛鼻子,第一時間召開“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動員大會和專題職代會,明確提出2013年~2015年“一年轉軌,兩年夯基,三年上臺階”發展思路,制定了2013年~2015年實訓基地建設規劃、2015年~2020年發展規劃、2016年~2025年校園基本建設規劃。提出了創建“全國一流電力技能培訓中心”戰略目標,堅持不懈地推進實訓基地、人才隊伍、培訓項目、培訓設施、綜合管理、后勤服務“五個一流”創建,走出了一條符合網情企情校情的正確道路。
落實“1+1>2”整合目標,統一思想,整合資源,將三個“小家”融合成一個“大家”。印發《關于加快推進中心文化一體化建設的意見》,加快統一兩校區的價值理念、規章制度、行為規范、文化活動和品牌形象,通過每年組織鄭州、南陽兩個校區干部員工,開展包括形勢與任務教育、青年職業生涯導航、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合理進行機構調整和人員調配,干部員工融入“一個中心”認同感大大增強,兩校區異地運行管理機制迅速理順。
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彈好鋼琴”就要突出主旋律。只有定準調,才能明確方向。
“培訓鑒定、競賽調考、專家人才培養,這是中心的三大核心業務。”技培中心黨委副書記楊付軍告訴筆者,他從中心這三年來的發展脈絡中清晰地看到中心穩中有進、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
先調查后發言,有的放矢。中心甫一成立,就成立了由培訓管理部和技術技能培訓一、二部組成的調研組,分赴18個地市供電公司開展培訓需求調研,深入工作現場調研,通過組織在校學員座談會、“精英內訓師”微信群、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企業及個人培訓需求,增強培訓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同時組織優秀師資和培訓資源送培上門;在此基礎上,跟蹤新技術、新設備,做好項目儲備、項目設計、師資選聘和課件編制等策劃工作,開發精品特色培訓項目、現場急需的培訓課程等,滿足培訓對象的技能提升需求。
三年來,累計完成各類培訓班83673人次551399人·天, 開展國家電網新員工培訓319人次,累計完成技能鑒定67636人次,為省公司乃至國家電網公司隊伍素質提升,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技培中心把服務省公司參加國家電網競賽調考項目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出臺領導聯系、有效激勵、集訓例會、現場觀摩4項機制的同時,成立項目突擊隊和共產黨員服務隊,確保集訓成效。項目突擊隊強化實戰演練,繪制成績曲線圖淘汰排名靠后的隊員,實現科學集訓;共產黨員服務隊確保食宿條件良好,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疏導活動,為競賽集訓工作有序運轉提供了堅強的后勤保障。
突擊隊千方百計,服務隊走千訪萬,隊員千辛萬苦,終換得了中心集訓選手三年時間10個項目取得國家電網競賽調考前五名的優異成績。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中心積極服務省公司專家人才選拔,在2015年國家電網專家人才后備選拔中,中心集訓的技術類人才后備入選30名,技能類入選94名,總成績排名第四;在國家電網公司專家人才選拔中,省公司入選總人數排名第五。
打鐵還需自身硬。技培中心不斷加強自身專家人才隊伍建設,打出了一套骨干師資快速成長的“組合拳”:制訂實施隊伍建設三年規劃;實施導師帶徒、青年職業生涯規劃、專職培訓師現場實踐鍛煉等工程,一大批專家型青年培訓師脫穎而出;制訂人才成長激勵機制,激發職工科研創新動力;鼓勵職工參加專兼職培訓師技能競賽,加速師資成長。
目前,技培中心已有各級各類專家人才29人、“雙師型”人才112人、一級企業培訓師77人、二級企業培訓師22人、三級企業培訓師3人,人才當量密度為1.1344,相比2012年提升了7.4%。
“對于水手來說,搭乘上一艘船況好的大船才能實現遠航;對于航船來說,好的水手即使有時遇上逆風,也能通過正確的操縱船帆借風力航行。技培中心的大船能夠行穩致遠,正是硬件和軟件兩手抓兩手硬的結果。”中心主任楊義波強調。
實訓基地建設加快推進。成立之初,技培中心就制定實施了2013年~2015年實訓基地建設規劃,目前,擁有六大實訓基地26個實訓室,配電線路帶電作業、電纜不停電作業、電網設備狀態監測實訓基地成為國家電網培訓基地;升級改造和新建變電檢修、輸電線路、用電采集等實訓基地,開發建設智能變電站仿真培訓系統和“學帶培賽考”網絡平臺;完成網絡教室、監控室、多媒體教室建設等。
教育培訓環境煥然一新。三年來,中心基本上完成老舊校舍的全面改造和升級完善;完成兩校區景觀建設方案;建成健康食堂,制定了校園基本建設2015年~2025年發展規劃,辦學條件和培訓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三年來,“三個建設”為技培中心完成“三步走”戰略提供了強大的發展動力。中心牢牢抓住黨員干部的作風建設、各黨支部的組織建設、廣大黨員的思想建設,以“兩帶三保”和競賽調考共產黨員服務活動為載體,以競賽調考項目為重點服務對象,黨的建設與中心重點工作融合發展;認真落實“五統一”企業文化建設要求,引導干部員工保持“自尊自信、理性科學、務實進取、開放寬容”的健康國民心態,企業文化建設增強了中心發展的凝聚力;以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為重點,以作風建設和能力建設為突破口,把隊伍建設當做企業持續發展的源動力,實現了員工和中心的共同成長。
三年艱辛不平凡,千日風雨多磨練。站在7樓辦公室窗前,看著樓下車水馬龍的金水大道,風雪依舊,一切都是那么安靜,唯獨人車前進的鏗鏘步履顯得那么堅實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