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狂犬病病毒變異株致病性、分子特征分析及基因缺失疫苗的研制
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仇華吉研究員介紹了偽狂犬病新疫情,他指出,當前爆發的偽狂犬病是由PRV變異株引起(gE蛋白出現特征性病變),分析PRV變異株的致病性及分子特征對當前偽狂犬病的防控具有指導意義。仇華吉的研究團隊對偽狂犬病病毒變異株致病性、分子特征及基因缺失疫苗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結果表明,Bartha-K61株疫苗不能對PRV變異株(TJ株)提供完全保護;與經典株SC株相比,變異株TJ株對小鼠和豬致病性明顯增強;全基因組序列分析顯示,TJ株多個病毒蛋白出現了特征性變異;構建的雙基因缺失病毒rPRVTJ-delgE/gl,對仔豬安全且能對PRV變異株的攻擊提供完全保護;構建的三基因缺失病毒rPRVTJ-delgE/gl/TK,對小鼠、綿羊和仔豬更為安全,能保護仔豬抵抗致死性PRV變異株的攻擊。
仇華吉針對目前偽狂犬病流行現狀提出了防控建議,一是加強抗體監測,一旦發現gE抗體陽性,要對疑似偽狂犬病感染豬進行病原檢測(采集腦組織等)和序列分析。二是堅決淘汰gE抗體陽性公豬。對于gE抗體陽性豬場,除了50-60日齡仔豬免疫外,還要增加新生仔豬滴鼻免疫程序;使用gE抗體陰性后備母豬逐步替換母豬群;后備母豬配種前補免一次疫苗;Bartha-K61株疫苗對變異株也有保護但是需要種豬群每年至少免疫2~4次;要從gE抗體陰性的豬場引進種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