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濤,孟 偉,梁 旭,呂婧玉,班曼曼
(河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省畜牧獸醫執法總隊),河南 鄭州 450008)
河南省“瘦肉精”監管現狀調查研究與對策建議
馬文濤,孟 偉,梁 旭,呂婧玉,班曼曼
(河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省畜牧獸醫執法總隊),河南 鄭州 450008)
為掌握河南省“瘦肉精”監管現狀,綜合評估當前“瘦肉精”監管機制、制度和措施,筆者對商丘市及其所轄的睢陽區、睢縣、夏邑縣,省直管縣永城市,濮陽市及其所轄的清豐縣、濮陽縣、臺前縣等地開展了“瘦肉精”監管機制實地調研工作,總結查找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調研采取查看資料、實地走訪、隨機抽查、座談和詢問相結合的方式,實地察看了規模牛場、羊場、豬場、屠宰場、畜產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畜牧獸醫執法部門、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等,從養殖、收購販運、屠宰等幾個關鍵環節,從企業自控、檢測部門監測、監管部門把關等幾個主要方面,對當前“瘦肉精”監管現狀進行了全面評估。召開了監管部門負責人、畜禽收購販運經紀人代表、養殖場戶代表、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代表等參加的座談會。采取調查問卷形式征求了18個地市畜牧部門在實際工作中對于“瘦肉精”監管工作的問題、對策與建議,并進行了認真梳理匯總。
2.1 工作機制責任體系不斷健全
“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主要負責、群眾參與監督、全社會廣泛支持”的“瘦肉精”監管工作機制不斷健全完善,“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生產企業為第一責任人”的“瘦肉精”監管責任體系逐步建立完善。
2.2 體系支撐能力明顯增強
全省行政管理、檢測檢驗、執法監督三位一體的“瘦肉精”監管體系進一步健全。一是行政管理部門管理高效、協調有力、決策科學。二是技術支撐體系能力提升。全省各級畜產品質檢機構不斷加強經費投入、充實人員隊伍、提高裝備水平,檢測檢驗能力不斷提高,全省范圍內縣級快速篩查、市級復核檢測、省級確證仲裁的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逐步健全。三是監督執法體系不斷健全。省、市、縣、鄉三級四層的執法體系初步建成,河南省在全國率先實施了全省性的畜牧獸醫綜合執法,執法監管能力明顯增強。執法隊伍明顯加強,各地近年來及時招錄了一批高素質的執法人員,人員結構進一步優化,隊伍素質進一步提高。
2.3 監督監管力度不斷加大
各地不斷健全“瘦肉精”監管制度,積極探索創新機制,在認真做好“瘦肉精”三關抽檢的同時,完善落實監督抽檢計劃,按照風險可控、監管有力的原則,科學確定抽檢比例,加大對養殖、收購販運、屠宰等重點環節抽檢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實施拉網式排查、風險監測和督導檢查活動。
2.4 誠信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
各地通過舉辦培訓班、發放告知書、宣傳單的形式,定期開展宣教活動,提高企業的主體責任、法制觀念和食品安全意識。對企業實施了簽訂責任書、實行備案制、承諾制等制度,對違法違規生產經營者實施了“黑名單制度”,加大對失信企業懲戒力度。充分發揮養殖行業協會、農民合作社的作用,組織企業開展自查自糾和內部監督,切實加強行業自律。
2.5 溝通協作機制進一步完善
部門間合作更加有力,商務、工商、公安、畜牧等部門通力合作,定期開展聯合執法,建立了瘦肉精聯席會議制度,及時交流經驗,探討問題。案件的移送更加及時快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進一步加強,檢打聯動機制不斷完善。
3.1 法律法規不健全
一是對“瘦肉精”的監管缺少法律依據。例如,將“瘦肉精”抽檢合格證明作為出具檢疫證明的前置條件,沒有法律依據。二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及“兩高”司法解釋等對有關“瘦肉精”等違禁物質違法行為處罰處置上規定不同,法律責任不夠明確、處罰不夠清楚。三是對販運收購經紀人的監管缺少法律依據,也沒有明確的處罰依據。目前可依據的文件主要有中編辦以及省編辦的通知文件:要求農業部牽頭負責“瘦肉精”監管工作,可在生豬養殖、收購、販運、定點屠宰環節實施對“瘦肉精”的檢驗、認定和查處。負責生豬收購、販運環節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可根據工作需要按照有關規定對生豬收購販運企業(合作社、經紀人)設立資質許可,對銷售和運輸過程中的生豬進行質量安全監督檢查。
3.2 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
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主要表現在經費緊張,人員工資待遇低、執法辦案工具等設施設備不齊全。另外,執法人員經常面臨外出辦案、監督檢查等情況,工作條件艱苦,工作任務重,但目前缺少一種有效的工作補助制度。
3.3 監管任務重,抽檢環節多
一是監管對象基數大,任務重。河南省是畜牧業大省,是全省重要的畜產品加工基地,涉牧類生產經營單元眾多,僅屠宰企業就500多家,監管面臨著點多、面廣、鏈條長、難度大的困境。二是抽檢環節多。目前河南省對“瘦肉精”實行產地、運輸、屠宰三關的監督抽檢,一頭豬從出欄、運輸到屠宰,再流入市場,要經過多次的反復抽檢。首先是產地按2%的比例進行抽檢,其次全省20個檢查站對出省境動物也按照2%比例抽檢,在屠宰場同步檢疫環節還要進行2%比例的抽檢,多環節重復抽檢造成人力、物力浪費。
3.4 收購販運環節隱患大
收購販運環節是目前“瘦肉精”監管的一個重點環節和薄弱環節,從河南省大部分縣情況來看,絕大多數生豬購銷均通過生豬經紀人,該部分從業人員素質不高、流動性強、法律意識淡薄,在利益的驅使下,部分不法生豬經紀人提供并鼓勵養殖戶添加“瘦肉精”,有時甚至自己非法注射“瘦肉精”。生豬經紀人作為個人,既非生豬消費者,也非生豬購買者,目前缺少對其進行處罰的法律依據,同時其違法行為比較隱蔽,難以取證,所以對收購販運人的監管還存在很大漏洞和安全隱患。
3.5 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
養殖場戶和生產經營企業缺乏安全意識,主體責任意識不強,不重視“瘦肉精”檢測,不索要發票等相關證件,企業的“瘦肉精”自檢基本都是流于形式。獸藥的濫用難以監管,從我國現階段來看,飼喂抗生素仍然是防治動物疫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部分抗生素的使用也是產生“瘦肉精”假陽性的原因之一。
4.1 進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規
建議盡快出臺“瘦肉精”監管的配套法律,切實做到對“瘦肉精”的監管有法可依、有法可循,進一步明確“瘦肉精”的監管職責和責任,使“瘦肉精”監管工作逐步法制化。一是修改現有的《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辦法》,明確“瘦肉精”監管權力與法律責任。二是健全完善收購販運經紀人監管法律依據。對收購販運經紀人設立資質,實施行政許可。三是對現有的文件進行清理規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及“兩高”司法解釋等有關“瘦肉精”違禁物質等違法行為處罰處置上進行統一規定,明確處罰依據。
4.2 不斷健全完善監管體制
要認真貫徹執行《畜牧法》、《農產品質量管理辦法》有關規定,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生產經營單位為第一責任人”的畜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機制,進一步強化地方政府監管和行政問責,使“瘦肉精”監管及畜產品質量安全與責權一致。各級政府要切實將“瘦肉精”監管納入財政預算,加強人財物投入,健全完善行政管理、檢驗檢測、監督執法三位一體的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強質檢機構建設,提高裝備水平和檢測能力,推進畜牧獸醫綜合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辦案能力。
4.3 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一是加強企業自控。養殖場戶、屠宰企業等是第一主體責任人,要主動實施“瘦肉精”自檢并提供自檢報告或承諾書,要依法承擔違法行為產生的后果。二是提高企業違法成本。監管部門要強化監管,加大懲罰力度,發現違法違規企業要堅決查處。要進一步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對企業實行責任制、承諾制、備案制等措施,建立“黑名單”管理制度,及時進行曝光,實行行業禁入。三是繼續發揮養殖業行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自律作用。行業協會要把畜產品質量安全和行業自律緊密結合在一起,從源頭上把好質量關,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4.4 進一步加強對收購販運環節監管
建立健全收購販運經紀人有關法律法規,使監管做到有據可依。對收購販運經紀人設立資質,實行行政許可,建立備案管理,要求動物收購販運經紀人必須辦理營業執照。在收購販運動物時,必須攜帶檢疫合格證明、“瘦肉精”自檢報告或保證書。
4.5 健全監管機制,完善“瘦肉精”三關措施
轉變“瘦肉精”監管模式,減少重復抽檢造成的浪費,重點加強監管,以屠宰環節為重點,以企業落實自控為主體,加大對調出省境牲畜監管力度。一是在產地環節,對于在省內流通的動物,出欄時要求養殖企業(建議存欄10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自檢,并提供未使用“瘦肉精”承諾書和自檢報告。對于出省境的動物在養殖企業實施自檢基礎上,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再按照2%比例要求進行抽檢,抽檢合格后方可出證。二是在屠宰環節,企業要進行嚴格把關,宰前認真落實“瘦肉精”自檢,對肉品的質量負全責,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主要在屠宰線上實施2%比例的抽檢。三是在外調環節,檢查站不再進行“瘦肉精”抽檢,主要對調出的動物查驗“瘦肉精”自檢報告和檢疫合格證明,無自檢報告的,勸其返回調出地,同時通報調出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由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四是參照其他行業的監督抽檢制度,動物衛生檢疫監督機構可以根據近期風險排查情況、食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瘦肉精”抽檢,或從養殖場戶、屠宰企業的自檢樣品中進行抽檢,可根據需要調整抽檢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