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俊
(黔南州公路處,貴州 都勻 558000)
?
公路交通線路布局形式與規范方式分析
李先俊
(黔南州公路處,貴州 都勻 558000)
結合黔南州公路交通布局現狀,總結公路交通規劃與改造存在的問題,提出符合區域交通發展的可行性對策。
公路交通;布局形式;規范;改革對策
(1)綜合性。近年來,黔南州公路快速發展,已經成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骨干。2013年底,全州公路總里程達16 229 km,公路網密度為0.62 km/ km2。預計到2015年,全州公路里程將達到15 170 km,公路網密度為0.64 km/平方 km,低于貴州省的公路密度,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預計到“十二五”期末,黔南州將實現“縣縣通高速”、“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89%的建制村實現通硬化路,貴廣高鐵、滬昆高鐵建成通車,在全省率先進入“高鐵時代”,全州公路總里程達1.8萬km,以公路、鐵路為主干,民航、水運為補充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初步形成,交通運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2)通達性。預計2015年黔南州國省道1 314 km,國省道二級以上公路里程比“十一五”期末增加470%。農村公路方面,到2013年底,黔南州境內農村公路總里程為14 419 km,占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的8.36%,預計到2015年農村公路里程達15 176 km,實現全州鄉鎮通油路、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達到89%,公路通達深度較“十一五”將得到明顯改善。
(3)便捷性。公路場站和樞紐方面,黔南州納入都勻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共7個,其中客運樞紐4個、貨運樞紐3個。與此同時,黔南州還有貴陽—甕安,甕安—馬場坪,駕歐—荔波等8條高速公路在建,州境內總里程322 km,預計2015年底前將全部建成通車,建成后黔南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將增加到820 km以上,實現“縣縣通高速”的目標,屆時,將基本形成客貨運樞紐與高速公路、鐵路的無縫銜接。
(1)基礎設施供給水平仍然不高。由于地理條件、資金等原因,近年來黔南州公路發展速度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增長速度,與貴州省公路發展速度相比也相對滯后。2000年全州公路里程為7554 km,公路網密度為0.29 km/km2,貴州省公路里程為34 643 km,公路網密度僅為0.2 km/km2;到2015年,全州公路里程將達到16 970 km,公路網密度為0.64 km/km2,低于貴州省的公路密度,公路需要進一步加快發展。
(2)綜合運輸銜接協調仍然不暢。綜合客運樞紐銜接水平不高,各運輸方式銜接不暢、乘客換乘不便的現象普遍存在,內河港口集疏運路線技術狀況不佳,部分重點港區與周邊城鎮、高速公路互通的連接路線不暢。
(3)運輸服務品質仍然有待提升。全州仍有約20%的建制村不通客運,已開通的農村客運班線還存在班次數量少、車輛技術狀況不佳等問題,甩掛運輸、多式聯運等先進運輸組織模式發展較為滯后,民航航線網絡覆蓋不足。運輸服務中智能化、信息化手段運用不足,服務效率和品質有待提升。
3.1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總體目標,以及建設“美麗之州、幸福黔南”的要求,以加快交通運輸發展為指導,緊緊圍繞“一圈兩翼”發展布局,以優化運輸結構、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為主線。
3.2 基本原則
(1)堅持突出重點,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原則。在國家提出加快推進“五個交通”——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文明交通發展的總體要,是“十三五”黔南州交通運輸發展的基本原則。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服務性產業,應緊緊圍繞黔南州互聯互通、結構轉型為重點,完善國家運輸通道建設,加快區域和地區通道建設。
(2)堅持全面統籌,適度超前發展原則。統籌考慮黔南州的自然稟賦、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城鎮化進程、國土開發、對外開放,以及社會穩定對交通運輸的要求,考慮黔南客貨運輸的長遠需求,堅持統籌發展,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堅持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社會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也要堅持適度超前原則。
(3)堅持綠色發展,低碳交通原則。注重土地、水域等資源節約,減少能源消耗,保護生態環境;各種運輸方式充分利用通道資源,建立與黔南地區和資源稟賦相適應的、低碳發展的綜合交通,強化鐵路、水運發展,倡導公共交通綠色出行,加強交通安全。加強黔南州應急保障體系建設、運輸安全等方面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提高運輸服務水平,充分反映交通運輸使用者不同需求層次人群的訴求。
(4)堅持開放發展,市場導向原則。加強基礎設施、運輸網絡與周邊地區的對外銜接,特別是與東盟地區的對外聯系,提高區域競爭力;破除對外運輸發展和開放的政策障礙和體制機制壁壘,堅持市場導向原則。黔南州經濟社會發展對交通運輸服務水平將提出更高要求,要求通過創新推進交通運輸轉型升級,深化交通運輸行業體制機制創新,破解矛盾和問題。推進科技創新能力,實現智慧交通。
總之,“十三五”期以新建和完善交通運輸通道、加大投入航道港口碼頭建設、城市樞紐站場建設為主要抓手,大力提升交通運輸服務水平,為黔南州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和“一圈兩翼”發展戰略的有力實施創造良好基礎。通過公路交通線路布局與改造,及時發現當前公路結構存在的問題,提出符合區域交通特色的改造模式,這些都有助于地區結構的一體化建設,帶動了地方經濟形勢的可持續增長。
[1] 張萌,毛保華,陳團生.基于層次-主成分分析法的常規公共交通系統綜合評價[J].城市公共交通,2013,(5).
[2] 朱成明,胡光明,劉亞東.城市公路客運交通樞紐選址規劃[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12,(3).
[3] 劉偉華,王建,晏啟鵬.公路主樞紐客貨站場規模確定方法[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12,(3).
2016-04-18
李先俊(1986-),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公路水路交通運輸規劃 ,交通項目前期工作。
U442
C
1008-3383(2016)08-01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