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華
血液透析室護理人員的職業暴露與防護
李紅華
通過分析血液透析室護理人員的職業暴露風險因素(感染性因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心理因素),制定一系列防護措施,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避免職業暴露給護理人員造成職業危害,保證護理人員身心健康,以更好的工作狀態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
血液透析;職業暴露;防護
職業暴露是指由于職業關系而暴露在危險因素中,從而有可能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種情況,稱之為職業暴露。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或傳染病病原體,從而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類職業暴露,可分為感染性職業暴露,放射性職業暴露,化學性(如消毒劑、某些化學藥品)職業暴露及其他職業暴露。河北省三河市醫院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報告表》進行統計發現,血液透析室護理人員職業暴露風險不容忽視。因此,加強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分析各項職業暴露風險因素,制定合理的防護措施,不僅保護護理人員自身健康,而且降低了醫院感染發生率[1]。
1.1 感染性因素 (1)血液、體液污染:血液透析室護理人員在為透析患者進行動靜脈穿刺引血、CVC導管的消毒封管、抽取血標本、處理穿刺處滲血、輸血、回血時都會直接接觸到患者的血液,尤其是透析過程中并發低血壓的患者,經常會嘔吐,護理人員在處理諸如此類的并發癥時,都不可避免地接觸到患者的體液、分泌物及排泄物,在患者透析完畢下機過程中,護理人員的皮膚、粘膜、眼部也有被血液污染的可能,這些因素使護理人員面臨嚴重的生物性危害[2]。(2)針刺傷:建立動靜脈血管通路、輸液、注射等操作是血液透析室護理人員的基本工作,在操作過程中,難免被針頭刺傷、安瓿劃傷。針刺傷是醫院感染最常見的職業危險因素,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報告,每年衛生行業的職員中被針刺傷或經皮膚受傷害的有60~80萬人,護士是針刺傷的主要群體,在針刺傷中1/3是護士[3]。護士在為透析患者上機穿刺、下機拔針時很容易發生針刺傷,通過血液傳播感染HBV、HCV、HIV、梅毒等傳染性疾病。有報道顯示,醫院感染80%與針刺傷有關[4]。針刺傷造成的血源性疾病傳播遠遠高于皮膚、粘膜等其它途徑。其中最常見的包括:HBV、HCV、HIV、梅毒[5]。
1.2 物理因素 (1)噪聲:血液透析室透析機較多,經常發出各種報警聲,加上水處理的不停運轉,其所產生的噪聲、高溫、輻射都是有害的物理風險因素。護理人員長期暴露于這樣的環境下,容易引起疲勞、煩躁、頭痛、頭暈、聽力減退等癥狀[6]。(2)紫外線:血液透析室空間相對狹小,環境相對較封閉,空氣流通不好,每天都要進行紫外線消毒,紫外線對人的皮膚和眼睛都有刺激性,可以引發皮炎。
1.3 化學因素 化學消毒劑在血液透析室頻繁使用,如檸檬酸、次氯酸鈉、含氯消毒劑用于透析機內部和表面消毒,含氯消毒劑還用于每天的地面消毒,長期接觸這些揮發性的化學消毒劑,可引發皮炎、哮喘、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和肝臟損傷[7]。
1.4 心理因素 血液透析室是醫院的一個特殊科室,護理人員每天面對的是依靠透析機才能維持生命的患者,他們的心理狀態取決于透析后的舒適與否和外界對他們的認可,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完成繁重的護理工作同時還要和患者多溝通,開導患者,使他們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另外,由于透析患者隨時都會發生并發癥,如低血壓、低血糖、透析綜合征等,這就要求護理人員精神高度集中,勤巡視,勤觀察,勤記錄。這些都增加了護理人員的精神壓力,導致護理人員焦慮、抑郁、易激怒、情緒不穩定、失眠等,嚴重影響了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8]。
2.1 感染因素防護 (1)加強防護:對血液透析室進行標準預防,既能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傳播,也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擴散。護理人員進入透析室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和手套,避免皮膚或粘膜直接接觸患者血液、體液。為患者操作前后嚴格執行手衛生,洗手的目的是為了清除手上的病原微生物,切斷通過手傳播感染性疾病的途徑,正確的洗手方法可使細菌減少103CFU/cm2[9],無菌操作前后,接觸患者后及處理患者用物后必須徹底洗手,以減少血源性病原體的傳播。(2)針刺傷防護:在給患者進行穿刺注射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動作嫻熟、輕巧,禁止雙手回套針頭帽,使用后的針頭應丟棄到利器盒,禁止翻找醫療垃圾,一旦被針頭刺傷,盡可能擠出傷口處污血,用流動水沖洗5 min,用安爾碘消毒包扎傷口,檢測患者HBV、HCV、HIV,如為陽性,給予相應疫苗或口服藥物治療,并及時上報,分別于暴露后6周、8周、3個月、6個月定期抽血化驗,定期監測[10]。血液透析室醫護人員每年進行1次健康體檢,定時進行免疫接種,如乙肝疫苗等。
2.2 物理因素防護 (1)噪聲防護:水處理裝置安裝在單獨的房間,遠離透析室,進出及時關門,透析機、水處理裝置要及時維護,降低噪聲,減少污染。(2)紫外線防護:合理安排消毒時間,最好在工作人員下班后、上班前進行紫外線消毒,定時開窗通風,以避免紫外線對護理人員的傷害。
2.3 化學因素防護 血液透析室護理人員在配制透析液及消毒液時要戴口罩、手套,現用現配,配制濃度準確,配制完畢,蓋上蓋子,防止揮發。如果消毒液不慎濺到皮膚上,要立即用清水反復清洗,易揮發的消毒劑要密閉保存,并放在陰涼通風處,以免揮發造成環境污染,及時開窗換氣,以降低空氣中化學消毒劑的濃度。
2.4 心理因素防護 對血液透析室護理人員加強心理疏導,制定合理的排班機制,使護理人員勞逸結合,保持良好心態,學會自我減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擁有和諧的工作氛圍,以促進身心健康[11]。
血液透析室是醫院控制院內感染的重要科室之一,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血液透析室護理人員的職業暴露與防護也越來越受到醫院的重視。本文分析血液透析室護理人員的職業暴露風險因素,并提出合理的防護措施,旨在減少或避免因職業危害造成的人身損害,保證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以更好的工作狀態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1] 宋瑞芳,趙君,金耀華,等.血液透析室護士職業暴露風險與防護[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3):95-96.
[2] 馬春苓,岳莉,王愛娟.血透室護理人員職業暴露潛在的危害與防護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5):969.
[3] 曹曉俠.血透室護士的職業暴露和防護對策[J].現代醫藥衛生, 2009,25(4):607-608.
[4]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第1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514.
[5] 過嘉明.血透室護士職業暴露危險因素與防護措施[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7):86-87.
[6] 尹波.血液凈化中心護士職業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護對策[J].社區醫學雜志,2007,5(23):57-59.
[7] 肖秀芹.醫務人員的職業損傷因素及防護[J].職業與健康,2004, 20(12):53.
[8] 林江英.影響血透室醫護人員健康的因素及防護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3,19(4):13.
[9] 肖曉玲,吳克艷.醫護人員洗手現狀與管理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4,4(3):13.
[10] 郭莉.艾滋病醫源性傳播及預防[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0): 819.
[11] 邢榮芳.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和預防[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4,14(6):71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7.064
河北 065200 河北省三河市醫院院感科 (李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