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彥品 田莉 胡廣芹 李同英
教職工口腔健康狀況調查和分析
宿彥品 田莉 胡廣芹 李同英
目的 對教職工的口腔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對可能引起疾病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應采取的預防和保健措施。方法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健康體檢777人,分成5組,從25歲開始到74歲,每10年為1組,進行口腔健康狀況及生活方式、習慣的調查。結果 齲齒的患病例數是433例,平均患病率為55.73%。牙齦炎患病例數是233例,平均患病率為29.99%。牙周炎患病例數是123例,平均患病率為15.83%。牙缺失例數是189例,平均為24.32%。牙結石人數是334人,平均為42.99%。吸煙人數是82人,平均為10.55%。喝酒人數是112人,平均為14.41%。吃辛辣食物人數是379人,平均為48.78%。喜歡甜食人數是351人,平均為45.17%。齲齒、牙齦炎、牙周炎、牙缺失、辛辣食物,各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5),吸煙比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需要加強口腔保健知識的宣傳與普及,提高教職工自我保健意識,掌握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和技能,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做口腔檢查,早發現,早治療。提高就診率,降低發病率,不斷提高教職工的健康水平,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口腔健康狀況;飲食;生活習慣
口腔疾病嚴重影響教職工的健康和生活,許多教職工存在著由口腔健康狀況不良引起的咀嚼困難、談吐不清、工作效率下降等問題。因此,了解口腔健康狀況,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對于延長牙齒使用功能及提高教職工的生活質量和全身健康,增加幸福感均具有重要意義[1]。本研究對健康體檢的教職工進行口腔健康狀況及飲食、生活習慣的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在北京工業大學醫院健康體檢的教職工777人,分成5組,從25歲開始到74歲,每10年為1組,進行口腔健康狀況及生活方式,習慣的調查。
1.2 方法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由口腔科醫生進行常規口腔檢查及病史詢問,詳細記錄結果,調查項目包括:齲齒、牙齦炎、牙周病,牙缺失,牙結石的情況,并且對個人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以病史詢問的方式詳細記錄結果如:煙酒嗜好、吃辛辣的食物、喜吃各種甜食。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口腔健康狀況調查 齲齒在45~74歲的患病率較高,為60%以上,5個年齡組進行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3.938,P<0.005)。牙齦炎在65~74歲患病率為最高,5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7.938,P<0.005)。牙周炎在
55~74歲兩個年齡組患病率比較高,5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7.020,P<0.005)。牙缺失人數在55~64歲較高,65~74歲最高,5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7.377,P<0.005)。牙結石人數,從25~74歲在1/3~1/2之間,5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4.071,P>0.05)。見表1。

表1 口腔健康狀況調查[n(%)]
從本研究結果進行如下分析,(1)齲齒,從25~74歲,隨著年齡的增長患齲率也在增加,各年齡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一結果與42.99%的人有牙結石及45.17%的人喜歡甜食有關。因為齲齒的發生是由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特別是糖,被細菌利用酵解產酸,酸腐蝕牙齒,造成牙齒無機物脫礦,有機物分解[2],形成齲壞。而牙結石內又存在大量的細菌。所以保持口腔清潔,少吃甜食是預防齲齒的關鍵。可喜的是,其中35~44歲和65~74歲的患齲率都低于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3],這說明我們的教職工已經有了預防的意識,但是做的不夠,還需要加強預防。(2)牙齦炎,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率也在增加,并且從年輕時就有1/4的人患病,各年齡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牙周炎,患病率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加,并且從55~74歲兩個年齡組的患病率比較高,各年齡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分析引起牙齦炎及牙周炎的原因:①不注意口腔清潔,不能做到飯后漱口,早晚刷牙,或者刷牙不到位,益于牙結石的形成和堆積。②口腔內存在有牙結石,牙結石內有大量的細菌,可引起牙齦炎及牙周炎的發生和發展。③吃辛辣食物可對口腔粘膜及牙齦組織產生刺激,引起組織充血,加上牙結石內的細菌作用,更易導致牙齦組織產生炎癥,這種情況在25~44歲年齡段的人更加明顯,他們吃辛辣食物多,患牙齦炎的人數明顯比患牙周炎的人數多,這種情況可能也與年輕、身體的防御能力強,深部組織不易受侵襲有關。所以少吃辛辣食物或者不吃對保持口腔內的牙齦及牙周組織的健康有很大的益處。在這里也需要指出那些中老年人,身體抵抗力逐漸變弱,患病的幾率也逐漸變大,更應該注意口腔清潔,避免不必要的刺激[4]。總之齲齒、牙齦炎、牙周炎的發生、發展,與他們平時不注重口腔保健,衛生,不積極主動的治療,隨著時間的推移使患病例數越來越多。所以定期主動找醫生檢查,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4)牙體缺失,各年齡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55~64歲較高,65~74歲最高。這是由于:①齲齒不及時治療,牙齒破壞越來越嚴重成為殘根殘冠,或者齲齒不及時治療可發展為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槽膿腫,牙齦出現反復流膿,最終導致牙齒拔除。②牙齦炎發展成牙周炎,牙周組織破壞,造成牙齒松動、脫落。牙體缺失會影響咀嚼及言語能力,由于咀嚼能力下降會導致消化不良[5-6],有的人進行語言交流時會吐字不清或有漏風的感覺。而且還會影響人體面部的美觀 ,使幸福感下降。所以有病早治,無病預防是關鍵。出現牙體缺失要及時修復。(5)吸煙、喝酒,從45歲開始人數逐漸增加,這可能與工作、生活壓力大,生活節奏快,應酬多有關。吸煙、飲酒帶來的危害是可增加患牙周病與口腔癌的危險[7],特別是吸煙可增加唇癌的危險。所以要戒除煙酒嗜好。我們希望廣大教職工一定要糾正不正確的觀念,不要認為牙疼不是病,對口腔健康知識缺乏足夠的重視,等到牙齒出現疼痛,面部腫脹,甚至出現身體不適,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時才來就診。定期做口腔檢查,可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提高教職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
總之,口腔疾病是影響人類健康除了心血管和惡性腫瘤以外的第三大疾病。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我們無論在口腔門診,還是在科普義診時,都要將口腔保健知識普及到廣大教職工之中,使其掌握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和技能,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自覺性,提高就診率,降低發病率,不斷提高教職工的健康水平[8],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1] 田雯,馬敏,張瑩,等.銀川市3808名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調查[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3,23(10):659-665.
[2] 李新球.口腔專業人員培訓教材[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1-2.
[3]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6-47.
[4] 閆文娟,吳補領,王玉娟,等.廣州市中高收入人群口腔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1,21(8):465-467.
[5] 周玉雙,賈淑玉,彭鳳梅.360例患者牙齒缺失及修復情況調查[J].預防醫學論壇,2014,20(6):404-406.
[6] 歐龍,杜巖,張賢華.老年人牙周病基礎治療6年療效觀察[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8,6(3):134.
[7] 王宇,侯瑋,陳薇,等.北京市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的抽樣調查與分析[J].北京口腔醫學,2010,18(1):44-46.
[8] 鐘圣純,陳文玉,劉思清.湖南省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抽樣調查報告[J].醫學臨床研究,2009,26(1):2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ral health status of the staff,analyze the causes of oral diseases,and propose the preventive and health measures.Methods 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adopted.777 people were selected during health examination.They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from 25 to 74 years old,every 10 years as a group,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survey of oral health status and lifestyle and habits.Results Caries number is 433,and the average prevalence rate is 55.73%.Gingivitis is 233,the rate is 29.99%.Periodontitis is 123,the rate is 15.83%.Loss of teeth is 189,the rate is 24.32%.Dental calculus is 334,the rate is 42.99%.Smoking is 82,the rate is 10.55%.Drinking is 112,the rate is 14.41%. Eating spicy food is 379,the rate is 48.78%.Like sweets is 351,the rate is 45.17%.Each group of dental caries,gingivitis,periodontitis,tooth loss,and spicy food,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05) respectively.Smoking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oral health knowledge propaganda and popularization,improve staff awareness of self health care,master the methods and skills of self oral health,establish good habits,and regular oral examination,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treatment.Therefore,it is recommended to raise the rate of medical treatment,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of the staff,and increase the happiness of life.
Oral health status; Diet; Life habit
北京 100124 北京工業大學醫院 (宿彥品 田莉 胡廣芹 李同英)
2.2 飲食及生活習慣調查 在問卷調查中,吸煙人數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增加,5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517,P<0.05)。喝酒人數在45~54歲、65~74歲較高,55~64歲最高。但是5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吃辛辣食物人數在25~54歲較高。5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011,P<0.005)。喜歡吃甜食人數在45~54歲最少,但是5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飲食及生活習慣調查[n(%)]
注:a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組號年齡 例數吸煙a喝酒辛辣食物a喜歡甜食1組25~3415411(7.14) 18(11.69) 99(64.29) 70(45.45) 2組35~4420915(7.18) 24(11.48) 114(54.55) 103(49.28) 3組45~5418220(10.99) 29(15.93) 94(51.65) 71(39.01) 4組55~6414923(15.44) 28(18.79) 49(32.89) 69(46.31) 5組65~748313(15.66) 13(15.66) 23(27.71) 38(45.78)合計77782(10.55) 112(14.41) 379(48.78) 351(45.1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