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婷 方小芳 丁韌 磊彤華 孫艷 胡秀瓊
加強手衛生依從性管理對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的作用
朱玉婷 方小芳 丁韌 磊彤華 孫艷 胡秀瓊
目的 了解蕪湖某三甲醫院手衛生依從性現狀、干預措施在改善手衛生依從性中的作用及手衛生依從性與院內感染的關系。方法 抽取全院日常醫院感染發生率較高的3個科室觀察手衛生依從性,分別為腎內科、神經外科、腫瘤一科,針對手衛生存在的問題給予干預措施,干預前后調查400人次手衛生依從性,干預過程中每月觀察180人次,分析提高手衛生依從性與醫院感染發生率間的關系。結果 干預前醫護人員接觸患者粘膜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接觸患者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醫生手衛生依從性與護士手衛生依從性在接觸患者粘膜時(包括接觸患者黏膜前和接觸患者黏膜后),以及接觸患者時(包括接觸患者前和接觸患者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后手衛生依從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上升與醫院感染發生率呈負相關關系(r=-0.996,P=0.000)。結論 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對控制醫院感染發生率具有積極的意義,手衛生干預措施特別是針對醫生護士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是有必要的。
醫院感染;手衛生依從性;干預措施
手衛生是直接關系到醫院感染管理成效和醫療質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做好手衛生工作是防控院內感染最有效、最簡單、最經濟的方法。清潔手不僅是實行安全醫療的基本保證,也是最大限度的保證醫務人員自身及患者安全的重要舉措[1]。為進一步推進手衛生管理工作,根據安徽省衛生廳2014年下發《全省“加強手衛生管理”活動方案》的通知要求,根據本院實際,在2014年11月~2015年3月對蕪湖市某三甲醫院醫院感染率排名靠前的3個臨床科室的醫護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執行狀況進行了現場調查并對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2014年11月~2015年3月對蕪湖市某三甲醫院感染率排名靠前的3個臨床科室的手衛生依從性進行調查,研究對象包括醫生、護士、包括學習人員(進行/實習/規培生)。
1.2 方法 根據院感科長期監測抽取每月醫院感染率排名靠前3個臨床科室,進行手衛生依從性調查,由院感科專職人員對科室的輪轉人員進行培訓[2],按照2009年12月1日實施的《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進行指導正確調查依從性的方法。調查手衛生實際洗手次數,干預前,按照接觸患者黏膜前后各調查
100人次,接觸患者前后調查各100人,對3個臨床科室進行摸底檢查,共400人。干預中,每月調查手衛生依從性180人,評價干預效果[3]。同時從院感科的電子病例系統中記錄住院病人總數和3個科室醫院感染情況,從而進行分析院感發生率與手衛生依從性的關系。干預后,觀察其手衛生依從性共400人,同干預前比較。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分別使用四格表χ2檢驗與分層χ2檢驗,兩種變量是否相關,計算相關系數,使用Pearso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干預前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情況 接觸患者黏膜前與接觸患者黏膜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420,P>0.05)。接觸患者前與接觸患者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07,P<0.05)。接觸患者黏膜時(包括接觸患者黏膜前和接觸患者黏膜后)醫生與護士手衛生依從性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00,P<0.05),ORMH 95%置信區間為0.294~0.922。接觸患者時(包括接觸患者前和接觸患者后)醫生與護士手衛生依從性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0.374,P<0.05),ORMH 95%置信區間為0.061~0.420。見表1。

表1 調查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執行情況
2.2 干預中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與院內感染發生率的關系 將神經外科、腎內科、腫瘤一科科室近5個月的醫院感染發生率及干預中的手衛生依從性做調查發現,手衛生依從性的提高與醫院感染發生率呈負相關(r=-0.996,P=0.000)。見表2。

表2 手衛生依從性與院內感染的關系
2.3 干預前與干預后手衛生依從性比較 在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理念的指導下對這3個科室開展系列手衛生活動,其中包括通過調查問卷的方法分析科室影響手衛生依從性的原因并采取措施促進手衛生,針對醫生護士開展不同的手衛生培訓,開展手衛生知識競賽,對手衛生進行不定期考核等系列手衛生活動,在干預前和干預后共調查手衛生依從性800人,干預前后各400人,干預前洗手144人,依從率為36.0%,干預后洗手247人,依從率為61.7%。通過比較發現,干預前與干預后手衛生依從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072,P=0.000)。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
3.1 手衛生是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一項有效的措施 調查中醫護人員在接觸患者黏膜前后,手衛生依從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在接觸患者前后,醫護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原因與醫護人員在進行無菌操作或有創操作中,無菌意識強于常規患者接觸,常規接觸患者的頻率要高于接觸患者粘膜時[4],通過5個月對正在采取干預措施的3個抽樣科室的手衛生依從性與其醫院感染發生率進行相關系分析得出,手衛生依從性的提高時,醫院感染的發生率相應降低,同時也說明手衛生干預措施也是有效的。
3.2 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仍存在的問題 實際工作中臨床醫護人員洗手依從性不容樂觀,在接觸患者粘膜前后,由于常有可見的污染,醫護人員隔離意識較強,因此醫護在手衛生依從性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接觸患者前后,尤其是內科醫護,由于沒有直觀的污染的可能,在手衛生依從性表現出了差異,由于醫院環境的消毒隔離主要由護士負責,且經常受到護理部考核培訓,而醫生重科研、醫療,相比較而言,醫生的手衛生依從性低于護士。醫生在查房過程中,大量的工作導致手衛生的依從性極低,護士在進行連續操作前后(如換藥、靜脈輸液、注射等)不常洗手的現象也普遍存在,手衛生設施的可及性也是手衛生依從性低的重要原因[5]。
3.3 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控制院內感染的有效干預措施(1)普及手衛生知識,提高醫護人員手衛生意識。在健康教育知信行理論的指導下,有計劃有層次的對醫護人員以多種形式開展手衛生培訓,如制作手衛生宣傳畫、電腦宣傳屏保、開展科室內部培訓,開展知識競賽,手衛生實踐技能大賽及大型門診義診活動等,建立院科兩級的手衛生考核機制。(2)提供完善的、人性化的洗手及手消毒設施,舊水池改造,水龍頭多更換為長柄式或感應式,快速手消毒劑及一次性干手紙不納入科室成本,同時對公共區域增加手消毒劑存放點,如電梯入口處,選擇對皮膚刺激性小的手消毒劑防止過多手衛生造成皮膚損害。(3)完善手衛生監督管理制度[6]。定期對醫務人員手部衛生進行采樣,深入科室考核手衛生的正確性,觀察手衛生依從性,對資料統計分析總結,結果及時反饋科室,并在醫院醫療會議上予以公布考核及整改結果[7-8]。
綜上所述,手衛生是防止醫院感染的一項有效措施,雖然影響手衛生行為是多因素,多方面的,但更重要的是加強醫護人員在臨床操作中的手衛生意識,手衛生依從性與正確性的提高不能是在干預措施的影響下呈現出階段性的,更需要完善的規章制度及良好的監督機制的落實。
[1] 胡必杰,陸群,劉濱,等.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最佳實踐叢書第一輯“手衛生最佳實踐”[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6.
[2] 王沙,向靜.強化教育培訓降低院科兩級手衛生依從性的觀[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5,3(12):121-122.
[3]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guidelines for hand hygiene in health care[S].Geneva Switzerland: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9.
[4] 高雪,趙體玉.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現狀及干預措施研究進[J].護理學雜志,2014,29(14):95-96.
[5] 畢鳳瓊,胡定美,劉衛紅,等.醫務人員手衛生現狀與干預措施研究[J].中國傷殘醫院,2013,21(10):415-416.
[6] 劉燕玲,張秀芳,吳鴻雁.我國醫務人員手衛生研究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7):665-667.
[7] 朱立紅,沈元,張申,等.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率與干預方法的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2008,18(4):542-543.
[8] 張翔,張衛紅,喻榮彬,等.WHO“多模式手衛生促進策略”對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影響[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3(12):757-75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7.103
安徽 241000 安徽省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 (朱玉婷 方小芳 丁韌 磊彤華 孫艷 胡秀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