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慧 王建玲
?
王建玲主任醫師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伴痤瘡經驗點滴
趙明慧1王建玲2△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婦科常見疾病,痤瘡常作為其伴發癥狀隨之出現,王建玲主任認為本病病因病機乃腎虛為本,痰濕、血瘀為本病之標,痤瘡為痰瘀壅熱所致的病理產物,在治療上王建玲主任根據多年的經驗總結,強調補腎調經治本為主,祛濕化痰、清熱消瘡治標為輔,把握治療時間與治法主次,伴隨月經周期性變化內外同治,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多囊卵巢綜合征; 痤瘡; 中醫藥療法
王建玲,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醫婦科名家哈孝賢教授之得意弟子,從事中醫婦科醫教研近30載,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學驗俱豐。筆者有幸拜于門下,3年來隨師侍診,受益匪淺,尤其發現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伴痤瘡患者數量逐年攀升,痤瘡一旦出現則癥狀較重,持續時間長,單一、常規治療效果不佳,嚴重損害患者的容貌美觀,增加患者精神壓力,追求治療的愿望也愈加迫切,甚至部分患者以痤瘡為主訴就診求醫,王師對本病的治療收效顯著,得到了患者的認可,現將其經驗介紹如下。
多囊卵巢綜合征[1]是最常見的婦科內分泌疾病之一,在臨床上以雄激素過高的臨床或生化表現、持續無排卵、卵巢多囊性改變為特征,主要表現為月經失調、不孕、多毛、痤瘡、肥胖等,其發病率[2]占生育年齡婦女的5%~10%。根據其臨床表現,分屬中醫學“月經后期”“閉經”“不孕”“崩漏”等范疇。
痤瘡,又稱“肺風粉刺”“暗瘡”,是發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疾病,表現為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及瘢痕等皮損,發病部位[3]以頰部和額部最多,頜部和背部次之,頸部和其他部位較少。
王師認為PCOS的病因病機乃腎虛為本,痰瘀為標。痰瘀互結,郁而化熱,外發皮膚而成痤瘡。
“經本于腎”,腎精腎氣旺盛,腎陽溫煦鼓動有力,月經方能如期來潮,才能孕育有子。由于先天稟賦不足,天癸匱乏,或房事不節,或體質虛弱,產育過多,腎氣虧損,精血乏源,沖任虛損,血海不足,使卵子生長失去物質基礎,不能發育成熟,腎陽不足,溫煦鼓動無力,發生排卵障礙,而致月經量少、后期,甚至閉經而不孕。腎主水,調節全身水液代謝,脾主運化,為水液升降輸布的樞紐,若腎陽腎氣不足不能化氣行水,或后天之本不足,無以滋養后天之本,而致脾陽不足,或嗜食肥甘厚味,損傷脾陽,脾失運化,均可致痰濕內生,瘀滯沖任,經血排泄不暢而致閉經,痰瘀阻滯胞宮脈絡,卵巢增大,包膜增厚、堅韌,卵子難以排出,則不易受孕。
王師提出“痰瘀蘊熱”為PCOS導致痤瘡的主要病機,本病患者脾腎不足而生痰瘀,痰瘀互結,經脈血行不暢,痰瘀積而日久化熱,濕熱循經上蒸于面,郁聚于皮毛,“有諸內必形諸外”,則外發為痤瘡。現代醫學有研究[4]表明高雄激素血癥為PCOS患者突出的內分泌特征之一,患者體內血清睪酮和雄烯二酮轉化為雙氫睪酮,雙氫睪酮刺激皮脂腺,使其分泌過多,易形成毛囊皮脂腺的炎癥,表現為痤瘡。高胰島素血癥也是PCOS的常見內分泌特征,而有研究[5]表明高胰島素血癥抑制肝臟性激素與球蛋白合成,游離雄激素水平隨之增加,雄激素作用被放大。由上可見PCOS常存在的高雄激素水平和高胰島素血癥是造成痤瘡多發、難治的主要原因。
本病以PCOS為原發病,痤瘡為其病理產物,故治療時應以調經為主,消瘡為輔,經調則痤瘡自消。
2.1補腎豁痰 明辨主次王師在本病的治療上,多采用周期療法,準確把握病之“本”與“標”的治療時期,補腎與豁痰通經、活血化瘀、清熱消風相結合。基礎方:熟地黃20 g,山萸肉15 g,枸杞子15 g,菟絲子15 g,陳皮10 g,清半夏15 g,茯苓15 g,蒼術20 g,枳殼10 g,香附10 g,丹參30 g,牡丹皮15 g,當歸20 g,地膚子30 g,白鮮皮30 g,防風10 g,蟬蛻10 g,炒薏苡仁30 g,冬瓜子15 g。方中熟地黃、山萸肉、枸杞子、菟絲子補腎填精;選用蒼附導痰湯之陳皮、半夏、茯苓、蒼術、香附、枳殼健脾燥濕,豁痰通經;輔以炒薏苡仁、冬瓜子健脾滲濕利小便,給邪以出路;丹參、當歸活血化瘀;牡丹皮清血分之熱;配以地膚子、白鮮皮、防風、蟬蛻清熱除濕、消風止癢,全方共奏補腎健脾,豁痰化瘀,清熱消風之效。
2.2周期治療 序貫用藥王師主張隨著腎—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的周期性虛、盛、滿、溢變化而加減用藥。經期血海由滿至溢,治療以活血化瘀為主,以助經血排泄通暢,常選用牛膝、路路通等品,本時期熱隨血瀉,痤瘡有所消退,多為丘疹型,可酌情減去部分清熱消風藥物;經后期血海空虛,應是陰精生長之期,補腎治本為主,常使用紫河車、女貞子等補腎填精、充盈血海之品,本階段痤瘡多未及新發,使用基礎方中消瘡藥物即可;經間期乃由陰轉陽之期,除填補腎精外,還應稍佐溫補腎陽藥物,不僅取“陰中求陽”之用,還能使腎陽鼓動有力,配合行氣活血藥物使血液運行通暢,以促進卵泡正常發育及排卵,可用淫羊藿、巴戟天、赤芍等品,此期痤瘡易于新發,多為膿皰型,可加用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清解皮毛肌腠濕熱藥,配合行氣活血藥物,可有效抑制其新發;經前期血海漸滿,治療以豁痰化瘀治標為主,兼溫補腎陽,以助血海滿盈自溢,配用桃仁、紅花、路路通、膽南星、肉蓯蓉之品,本期痤瘡仍以膿皰型多見,使用清熱解毒藥物同時應注意適當調節其用量,以免過涼而致血瘀,不利于月經如期來潮。
2.3內外兼治 綜合調理王師還注重內服與外治相結合,強調患者調節生活飲食習慣。選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新癀片,研粉調糊,外敷于痤瘡處,每晚1次,每次15~20分鐘,干后清水沖洗干凈。在日常生活中,囑患者合理飲食,宜食清淡,少食辛辣油膩、寒涼之物;禁用易使毛孔堵塞的美妝產品;保持大便通暢,以利于體內毒素排出;保持心情舒暢;保證充足的睡眠,合理作息;保證適量鍛煉運動。
同時王師指出,本病復雜多變,治療時切不可拘泥于一法一方,應辨病、辨證,靈活施治。
患者陳某,女,29歲,2015年5月19日初診:已婚,G1P1,14歲初潮,近1年月經稀發,5~6天/2~3月,經量可,色暗紅,夾大血塊,微痛經,LMP:2015年3月16日,現停經2+月,無腹墜痛,無乳房脹痛,白帶量少,面部油膩,兩頰部、下頜部紅色丘疹,時有膿皰及瘙癢,可擠出乳白色黏稠分泌物,時腰、踵酸痛,素納可,嗜食辛辣,寐安,二便調,近半年體重增加10余斤,舌暗紅,苔厚膩微黃,脈沉細滑。婦科彩超:子宮內膜厚1.2cm,左卵巢大小3.4cm×1.7cm,右卵巢大小3.5cm×2.5cm,內見數個小囊泡,均在12個以上,最大直徑0.6cm,雙卵巢多囊性改變不除外。診斷:月經后期(痰瘀熱結證),治以豁痰通經,活血化瘀,兼以清熱消風。處方:陳皮10 g,清半夏15 g,茯苓15 g,蒼術20 g,香附10 g,枳殼10 g,丹參30 g,牡丹皮15 g,桃仁15 g,紅花20 g,當歸15 g,牛膝30 g,赤芍15 g,厚樸15 g,地膚子30 g,白鮮皮30 g,防風10 g,蟬蛻10 g,炒薏苡仁30 g,冬瓜子15 g,7劑,水煎服,早晚分服,予新癀片外用,每次2片,研末調糊,依創面大小決定藥量,敷于痤瘡處,每晚1次,每次15~20分鐘。囑經潮第2~4天查性六項,空腹及餐后2小時血糖、胰島素,甲狀腺功能,禁食辛辣,加強運動鍛煉。
二診:5月29日,患者月經仍未來潮,但自覺小腹微有墜痛,白帶量較前增多,痤瘡較前稍輕,舌脈同前。上方加膽南星10 g,路路通15 g,7劑,新癀片,服用法同前。
三診:6月5日,患者于6月1日月經來潮,現正值月經第5天,經量可,現將截,色暗紅,夾血塊,伴腰痛,痤瘡新發及瘙癢情況減輕,二便調,舌淡暗,苔白厚,脈沉細。于月經第二天查性六項:T:2.26nmol/L,P:0.30ng/ml,PRL:5.05ng/ml,LH:15.20mIU/ml,FSH:5.95mIU/ml,E2:56.00pg/ml,空腹、餐后2小時血糖及胰島素均正常,甲狀腺功能組合均正常。臨床確診為多囊卵巢綜合征。上方去桃仁15 g、紅花20 g、牛膝30 g、赤芍15 g,改丹參30 g為15 g,加女貞子20 g,墨旱蓮20 g、余藥同前,4劑,水煎服,早晚分服,繼續新癀片外敷治療。
四診:6月9日,現經已凈,時腰、踵酸痛,面部油脂減少,痤瘡局部消退,偶發瘙癢,未見新發,舌淡紅,苔白厚,脈沉細。診斷:中醫診斷:月經后期(腎虛痰阻證),痤瘡;西醫診斷:多囊卵巢綜合征,尋常性痤瘡。治療以補腎豁痰為主。處方:菟絲子15 g,枸杞子15 g,女貞子15 g,山萸肉15 g,熟地黃20 g,淫羊藿15 g,巴戟天15 g,枳殼10 g,香附10 g,厚樸15 g,陳皮10 g,清半夏15 g,茯苓15 g,蒼術20 g,膽南星20 g,地膚子30 g,白鮮皮30 g,防風10 g,蟬蛻10 g,蒲公英30 g,紫花地丁30 g,炒薏苡仁30 g,冬瓜子15 g,14劑,水煎服,早晚分服,繼予新癀片外用。
五診:6月23日,患者腰、踵酸痛減輕,痤瘡明顯消退。效不更方,7劑,繼續新癀片治療。
六診:6月30日,患者經將屆期,痤瘡局部痊愈,未訴不適。上方去蒲公英、紫花地丁、冬瓜子,加丹參30 g,紅花20 g,桃仁20 g,川芎15 g,小茴香6 g,吳茱萸3 g,7劑,煎服法同前,痤瘡若有新發,新癀片外敷。
患者7月5日月經來潮,繼按上述周期療法治療3月后,月經來潮規律,痤瘡痊愈未見復發。
王師應用自擬補腎豁痰通經湯加減結合新癀片外用周期性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伴痤瘡,臨床收效明顯,值得借鑒。
[1]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59-362.
[2]許建紅,蔡平平,邱黎明. 多囊卵巢綜合征病因及治療研究進展[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4,14(9):92-94.
[3]王光明,孫世成.痤瘡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5(3):239-243.
[4]趙紅梅,侯麗輝,崔馨月,等.多囊卵巢綜合征與成年女性痤瘡的相關性研究[J].醫學研究雜志,2014,43(3):9-11.
[5]戴小青. 炔雌醇環丙孕酮片在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女性痤瘡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11):108-110.
1.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研究生2014級(天津 300193);2.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科(天津 300150)
指導老師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8.017
1003-8914(2016)-18-2641-03
(本文校對:董素琴201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