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許蘇旸
100035 北京按摩醫院推拿三科(李鵬),科教處(許蘇旸)
?
·名醫心鑒·
趙潤琛主任推拿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經驗總結
李鵬許蘇旸
100035北京按摩醫院推拿三科(李鵬),科教處(許蘇旸)
【摘要】本文對趙潤琛主任醫師推拿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診療經驗、特色手法結合典型病案進行了系統的總結。趙師臨床推拿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時,遵從標本兼治、補虛瀉實的治療原則,主張治標在于舒筋通絡,祛風散寒,使面部兩側筋肉恢復平衡,治本在于益氣活血,使氣血運行通暢。在手法治療中采取溫、通、補三法,溫以散寒,通以活絡,補以治虛,虛實兼顧。同時以重治陽明,經穴、經筋并取的手法為治療取穴特色;強調在腧穴周圍尋找“穴筋”進行治療效果顯著。此外,他還倡導“治療宜早,積極防護”的防治結合理念,臨床上取得滿意效果。
【關鍵詞】面神經麻痹;推拿;趙潤琛;經驗技法
1善用溫、通、補三法,補虛瀉實
趙師認為本病乃屬本虛標實。本虛為氣血不足,衛外失司;標實為風寒等邪氣侵襲面部肌腠,留滯經絡所致。正虛邪實、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暢,導致面部筋肉縱緩不收,被健側所牽引。如《諸病源候論》中言:“風邪入于足陽明、手太陽之經,遇寒則筋急引頰,故使口喎僻,言語不正,而目不能平視。”趙主任指出標本和虛實是相對的概念,臨床中不僅從病機方面進行分析,還考慮到病位。本病的病位在于面部肌腠,其特點為患側虛、健側實。張仲景說:“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僻不遂。”對于標實的理解不僅要考慮到病機還要兼顧病位的特點。趙師遵從標本兼治、補虛瀉實的治療原則,主張治標注重舒筋通絡、祛風散寒,使面部兩側筋肉恢復平衡,治本注重益氣活血,使氣血運行通暢。因此,在手法治療中趙主任采取溫、通、補三法,溫以散寒,通以活絡,補以治虛,虛實兼顧。
在手法施術上,先用揉法、擦法溫經散寒;用大小魚際揉面部、前額部表情肌,用手掌或多指,置于兩側面頰部,自下向上經耳前到前額部,進行搓摩,重點施術于前額部、頰部、顳部,以局部有發熱感為宜。
再以彈、撥、點、按等手法通絡散瘀;以食、中、無名三指撥揉患側耳前部與下頜部,然后緩緩提捻頰車筋、彈撥顴髎筋,以有酸脹感為宜,再以多指揉顳部、乳突部(少陽經循行路線);用拇指揉口輪匝肌、眼輪匝肌3~5遍,然后用拇食二指捏起地倉筋,施以彈撥和捻揉法,以有酸脹感為宜。撥揉水溝、承漿陽白、四白筋,然后點、揉睛明、魚腰各1分鐘。
最后,局部施以擦、揉摩等手法配合遠端取穴補虛活血;摩、揉面部2分鐘,遠端取膈腧、血海、足三里、合谷等穴。前兩者善于治血,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后兩者善于調氣,氣行則血行。趙師同時指出:標本兼治,補虛瀉實也應體現在手法的刺激量以及施術部位上,即手法施術上應輕重適度,健患有別。手法刺激量不宜過大,因為重手法為瀉法,此癥患者多為虛證,宜補不宜瀉。臨床實踐證實,若手法刺激量過大患者會出現面肌痙攣現象。另外,如口眼向左,說明左側正氣急,右側邪氣緩,病當在右側,施用手法時應在右側面部以較深沉的揉法、點按法、擦法令其收縮;而左側面部則采用力度較輕淺手法,使其松弛。
2重治陽明,經穴、經筋并取的手法治療原則
2.1以重治陽明為治療、取穴之要
古代醫家通過大量實踐總結出“經絡所過,主治所及”的治療原則。面部為諸陽經所聚會,但面頰部以足陽明胃經和經筋分布最為廣泛,所以各家文獻中取穴也以該經為主[2]。故《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說:“(邪)中于面則下陽明。” 李國徽等[3]通過臨床觀察發現,循陽明經針刺和手法拍打能有效激活陽明經多經穴三磷酸腺甙(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復合酶,產生足夠經穴能量,打通組織細胞間通道,加快經穴能量沿經絡傳導速度,增加ATP傳導數量,促進受損面神經快速復愈。趙師結合古代文獻及長期的臨床觀察,在取穴上提出重治陽明的原則:就是以手足陽明經為主,主要取陽明經及與其相交會的腧穴進行治療。
重治陽明不僅要選取本經及其所交會的腧穴達到行氣活血,修復面神經功能的作用;還要治療陽明經筋,改善面部筋肉,縱緩不收的狀態。經筋行于體表,結聚關節周圍,主司肢體運動[4]。《靈樞·經筋》記載其循行:“上挾口,合于頄,下結于鼻…從頰結于耳前”,廣泛分布于口、眼及周圍表情肌。“……卒口僻,急者目不合……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中陽明經筋病與現代醫學對本病癥狀的描述完全吻合。同時,還明確提出了按摩(為之三拊)治療的方法。因此,可以看出《靈樞·經筋》特別是對足陽明經筋,從“卒口僻”(周圍性面癱)的病候、病機以至治療均有詳盡的論述,為后世治療此疾病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5]。
2.2操作細節
2.2.1遠近相合局部取四白、下關、頰車、地倉等穴,配水溝、承漿、翳風等穴,前二者與足陽明經相交會,《針灸甲乙經》記載:“口不正,翳風主之。”可舒筋通絡,刺進面部氣血運行。趙老師同時指出,上述腧穴的深層有面神經分支分布。例如:下關、頰車、地倉等穴都處于面神經分支的部位;翳風穴的深層,正是面神經干從莖乳突孔發出的位置;禾髎、聽宮穴深層是腮腺所處的部位,面神經就從腮腺中穿過而呈放射狀分支,分布于表情肌。臨床實驗研究發現穴位電刺激可促進兔面神經核中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達,并對損傷面神經修復有促進作用[6]。因此,在這些穴位上施以按摩手法可以起到興奮面神經的作用,從而使癱瘓的肌肉恢復運動功能。趙老師還根據“病在上者,下取之”的理論,在遠端取肩井、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等穴。合谷穴善于治療面部疾患與肩井相配可祛風散寒;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曲池、足三里可調理陽明經氣。足三里、血海可補益氣血。臨床中對面癱患者面部溫度觀察發現,針刺手陽明經的合谷穴和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穴后,面癱患者的面部均出現升溫反應,說明合谷和足三里用于面癱的治療均可有效[7]。
2.2.2揣穴為先,經穴、經筋并取趙潤琛主任指出筋傷疾患在腧穴周圍尋找“穴筋”進行治療效果顯著。通過長期臨床實踐發現患者常在陽白、角孫、率谷、頰車、翳風、下關以及耳前等陽明經筋循行處,出現明顯壓痛。趙老師根據《靈樞·經筋》中“以痛為輸”的取穴原則,在痛點周圍尋找“穴筋”對改善口眼斜等癥狀有明顯療效。如在局部取地倉筋、頰車筋和四白筋。地倉筋位于口角外下方深層筋節處,穴位深層口輪匝肌。一側面神經癱瘓時,該肌張力消失,口涎外溢,同時吸允、吹口哨等動作皆喪失。頰車筋位于頰車穴上0.5寸[8];深層為咬肌,常采用提捻地倉筋配合彈撥頰車筋作為治療口癖的要穴。四白筋位于四白穴內下0.1寸,深層為眼輪匝肌和提上唇肌。上述“穴筋”可用拇、食指捻揉或彈撥對失去功能的面部肌肉進行鍛煉,增強肌力,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恢復肌肉功能。
3倡導“治療宜早,積極防護”的防治結合理念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常發生于感受風寒或感冒之后,多屬急性發作。臨床實踐證明,若及時治療效果顯著;若病程在半年以上者療效不佳,往往留有后遺癥,如患者舌前2/3的味覺減退或消失說明鼓索分支以上同時存在病變,預后較差。此外,本癥的護理極為重要,首先應用清潔的紗布眼罩將患側的眼睛蓋好,每天用金霉素眼藥膏一次,以便保護角膜。當患側面神經功能有所恢復時,對著鏡子練習面肌的隨意運動,如皺額、提眉、鼓腮等。另外,囑患者注意保暖。
4驗案舉隅
復診:手法治療3次后復診,患者自訴面部輕松感,右側額紋漸現,抬眉較前明顯有力,眼瞼閉合較前改善,但做鼓腮等動作仍不自如,趙老以揉法為主,配合彈筋法施術于地倉筋、頰車筋等有細小筋節處,意在恢復筋肉功能并囑其進行皺額、提眉、鼓腮等動作練習。手法治療10次后,面部肌肉活動基本恢復,治療12次后痊愈。同年5月隨訪面部無明顯不適。
按趙師認為該患者平素熬夜,氣血虛弱復感風寒之邪,導致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面部筋肉失于濡養而發病。治療及時,預后較好。治以活血通絡,舒筋定痛。發病早期手法治療宜輕,以擦法為主,適當使用彈筋法避免過度刺激引發面肌痙攣;用上述手法治療1次后,患者面部壓痛減輕,自覺面部有熱感。囑其戴口罩,避風寒,隔2日復診1次。
5結語
筆者在跟師學習過程中對趙師推拿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臨床經驗進行了總結歸納:趙師推拿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突出標本兼治、補虛瀉實的治療原則,采取溫、通、補三法。取穴以重治陽明,經穴、經筋并取為特色。同時筆者認識到手法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在注重中醫辨證的同時,還要突出經穴觸診的應用并在腧穴周圍尋找“穴筋”進行治療,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王啟才.針灸治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 69.
[2]陸瘦燕,朱如功. 論針灸辨證論治[M].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4: 30.
[3]李國徽,陳凌,趙衛鋒. 循陽明經針刺和手法拍打治療236例周圍性面癱臨床療效觀察[J]. 現代中醫藥,2005,25(5) : 48-49.
[4]李鼎. 經絡學[M].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 40.
[5]李欣明,閻麗娟. 從足陽明經筋辨證論治周圍性面癱[J]. 天津中醫藥, 2009,26(3): 215-216.
[6]姜國華,衛彥,單麗莉,等. 穴位電刺激對周圍性面神經損傷兔面神經核中BDNF的影響[J]. 針灸臨床雜志, 2006,22(1): 44-46.
[7]張棟,溫寶珠,魏正岫等. 針刺手足陽明經穴位對面癱患者面部溫度影響比較的熱像圖觀察[J]. 針刺研究, 1990,25(3): 191-193.
[8]趙潤琛. 趙潤琛按摩心悟[M]. 北京: 中國盲文出版社, 2012: 14, 105-110.
(本文編輯: 韓虹娟)
(收稿日期:2015-08-19)
【中圖分類號】R246.6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2.023
作者簡介:李鵬(1987- ),本科,醫師。研究方向:針灸推拿臨床研究。E-mail:lp_mydrea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