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艷+王靜
摘要:目的觀察辨證分型針刺與電針及推拿聯合綜合康復療法在坐骨神經痛患者中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00例坐骨神經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對照組采用推拿、牽引治療,觀察組聯合辨證分型針刺與電針綜合康復治療,總療程10d,比較2組患者臨床療效及PSQI評分、疲乏評分、VAS評分。結果觀察組治療10d有效率為96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80%(P<005);2組患者治療前PSQI、疲乏評分、VAS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PSQI,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VA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辨證分型針刺與電針及推拿聯合綜合康復療法治療坐骨神經痛效果理想,能快速改善患者癥狀,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電針;推拿;坐骨神經痛
中圖分類號:R255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6)09-0060-02
坐骨神經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它是沿著坐骨神經通路,如:腰部、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外側等部位發生放射性、電擊樣、燒灼樣疼痛為主要特征的綜合征。祖國中醫認為:坐骨神經痛屬于“痹證”、“腰腿痛”等范疇,由于氣血邪閉,不同引起。因此,臨床上對于坐骨神經痛應以活血祛瘀、通經活絡治療為主。近年來,辨證分型針刺與電針及推拿聯合綜合康復療法在坐骨神經痛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該方法能發揮不同治療方案優勢,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等優點[1]。為了探討辨證分型針刺與電針及推拿聯合綜合康復療法在坐骨神經痛患者50例?,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3年2月—2016年3月本科門診及住院部坐骨神經痛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20~70)歲,平均(452±25)歲,病程(1~5)a,平均(23±05)a。觀察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齡(21~73)歲,平均(465±28)歲,病程(1~6)a,平均(25±08)a。本次臨床診斷試驗均經患者、家屬同意,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西醫診斷標準參考《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2]中坐骨神經痛相關診斷標準。①坐骨神經分布區域存在明顯的壓痛點;②坐骨神經牽拉征陽性。
13中醫診斷標準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坐骨神經痛相關診斷標準。
14納入標準入選患者均符合中醫、西醫坐骨神經痛臨床診斷標準;辨證分型為寒濕痹阻型、氣滯血瘀型、腎氣不足型。
15排除標準①排除不符合臨床診斷標準者;②排除暈針史者;③排除合并腫瘤、結核、骨折疾病者;④排除嚴重心、肝、腎功能異常者。
2治療方法
21治療方法2組患者均給予常規綜合康復治療,常規給予活血化瘀、營養神經藥物,叮囑患者硬板床休息,適當的進行腰背肌鍛煉。對于急性期坐骨神經痛患者靜滴甲鈷胺注射液;同時,患者中頻脈沖治療。對照組采用推拿、牽引治療方法:①牽引。采用電腦控制牽引裝置,患者保持仰臥姿勢,②牽引帶分別固定在胸廓、骨盆上緣,間斷牽引20 min,間歇5s,牽引重量從自身體重的600%~800%,以患者耐受為宜,每天牽引1次;推拿。采用揉、推法、等手法對臀大肌、梨狀肌、股二頭肌等進行推拿。點按兩側腎俞、氣海俞、關元俞等穴位,每穴位30s,以酸脹感為度。③采用左右側搬法糾正腰椎小關節紊亂,緩解坐骨神經壓迫。觀察組聯合辨證分型針刺與電針綜合康復治療方法:①針灸。在第4、第5腰椎棘突旁3寸部位進行常規消毒,向大腸俞、關元俞方向斜刺3寸,沿著坐骨神經通路上留針。對于針刺存在明顯放射性疼痛者,將針上提,避免強刺激。對于濕熱型患者增加陰陵泉、行間穴位;對于寒濕型患者增加腰陽關、腎俞穴位;對于肝腎不足患者增加太溪、太沖穴位;②電針進針得氣后選取2~4個穴位連接電針治療儀,設置頻率為15Hz,以患者耐受為宜,治療時盡可能手法輕柔,每天1次。2組患者均治療10 d為1個療程,治療后休息2 d對療效進行評定。
22療效標準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對患者進行評定。顯效:患者疼痛消失,功能恢復正常,不影響生活;好轉: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功能基本恢復,能正常生活;無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23觀察指標①觀察2組患者治療10d有效率;②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得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疲乏評分(總分100分,得分越低,疲乏程度越嚴重)、VAS評分(總分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明顯)。
24統計分析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x±s)表示,
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治療結果
312組治療結果比較見表1。
4討論
坐骨神經痛是由于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鄰近神經機械性壓迫損害,如:牽張、壓迫等。相關研究顯示:坐骨神經痛與患者自身免疫關系密切。近年來,辨證分型針刺與電針及推拿聯合綜合康復療法在坐骨神經痛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通過針刺能發揮鎮痛、改善神經微循環作用,消除神經炎癥反應,改善根型坐骨神經疼痛癥狀,并且針刺能進一步刺激本體感受器,導致下行控制,引起肌肉雙向調節,改善脊椎受力情況。電針刺則能加快神經周圍神經組織循環代謝,發揮舒筋通絡、抗炎鎮痛等功效。通過推拿能改善患者肌群收縮力量,緩解肌群的疲勞程度,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癥狀。臨床上,坐骨神經痛采用辨證分型針刺與電針及推拿聯合綜合康復療法能發揮不同治療方案優勢,減輕機體疼痛,促進患者早期恢復[4]。
參考文獻:
[1]唐漢慶,鄭建宇,李克明,等壯醫藥線點灸聯合針挑療法治療坐骨神經痛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1):109-112
[2]陳峰,杜震生,曹惠萍,等綜合康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所致坐骨神經痛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5):20-24
[3]蔣學文,鐘美連,秦少福162 例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行中藥熏蒸配合康復護理治療的臨床觀察[J].全科護理,2013,11(2):313-314
[4]施加加,劉尊武,蔣麗琴,等神經松動術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坐骨神經痛的療效[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19(8):75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