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民(新疆額河循環水科技養殖有限公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
淡水水產養殖中機械增氧技術的應用分析
李建民
(新疆額河循環水科技養殖有限公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摘 要:我國是農業大國,水產養殖是我國農業經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對于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新時期我國水產養殖行業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契機,水產養殖行業也呈現出了規模化、集約化的特點。增氧技術在我國水產養殖行業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可以增強水中的氧氣含量,創建一個良好的養殖環境,促進水產養殖經濟效益增加。本文就是對淡水水產養殖中機械增氧技術應用進行深入分析,希望對相關人員有所啟示,促進我國水產養殖行業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淡水;水產養殖;機械增氧技術;應用
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對于我國眾多領域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我國的淡水水產養殖行業更是如此。如果水中氧氣含量較少,很多可能導致水產養殖物種因為缺少氧氣而大量死亡,降低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如今養殖人員可以利用機械增氧技術,從而促進水中氧氣含量提升,彌補以往傳統淡水水產養殖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所以對淡水水產養養殖中機械增氧技術進行深入分析是具有現實意義,下面就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對于現階段我國淡水水產養殖中應用機械增氧設備可以概括性的分為三種,分別為局部增氧、底部增氧和均勻增氧三種。
1.1局部增氧方式
局部增氧樣式是我國淡水水產養殖中應用較為普遍的增氧方式,這種增氧方式可以良好解決淡水水產養殖中存在的魚類浮頭、“泛塘”等情況。局部增氧之所以可以到的眾多淡水水產養殖人員的青睞,主要是這種增氧方式可以進行定點作業,而且增氧作業區域是相對固定的。局部增氧方式較為典型的由葉輪式和射流式。其中葉輪式增氧成效較為明顯,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這種機型主要是通過葉面轉動,使得水體有水花產生,增加水體與空氣界面的接觸面積,從而有效增加氧氣水容量。而且葉片在轉動的過程中還可以打破熱分層和養分層的平衡,使得水體有對流產生,增加水體中的氧氣含量[1]。
1.2底部增氧方式
底部增氧方式屬于一種立體式的曝氣增氧技術,可以說是充氣式增氧技術的衍生。底部增氧方式應用最為典型的機型就是微孔曝氣增氧設備,這種增氧設備的結構可以分為兩部分,分別為風機和輸送管道。將管道放置在水體底部,利用風機運行將空氣通過輸送管道送入到水體底部。增氧成效受到風機功率和輸送管道布置數量的影響,也就是風機功率越大、輸送管道布置數量越多,那么增氧成效也就越為良好。這種增氧設備的安裝過程非常復雜,只有對安裝過程進行嚴格控制,才能將該增氧方式的優越性充分體現出來。
1.3平衡增氧方式
這種增氧方式是在對水體凈化技術基礎上實現的,這種增氧設備的典型機型就是耕水機。耕水機具有的缺點就是設備運行功率較小,機械設備轉動速率較低,瞬時增氧成沒有傳統形式的增氧設備好。但是這種增氧設備的優勢在于可以24小時的運行,對于電力能源消耗少,使得水體中的富養層和缺氧層可以有效進行轉換,從而對水體缺氧情況進行改善。
2.1機械增氧設備總量較少
機械增氧技術在我國淡水水產養殖中應用推廣力度很大,但是依據實際調查發現,我國淡水水產養殖領域中機械增氧設備的總量十分有限,現階段機械增氧設備具有數量不能滿足我國水產養殖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通常情況下機械增氧設備擁有數量是與淡水水產養殖面積成正比的。水產養殖密度越大,養殖物種分布密度越高,那么對于增氧設備的需求量也就越高。但是很多水樣養殖人員為了控制生產的成本投入,并沒有嚴格的依據增氧設備運行功率進行機械增氧設備添置,導致機械增氧設備的存有量根本不能滿足淡水水產養殖高產高效的需求。
2.2結構設備沒有呈現合理性、科學性
現階段我國淡水水產養殖中葉輪式增氧設備應用最為廣泛,其他機械增氧設備次之。主要是因為淡水水產養殖工作人員對于增氧設備的性能了解較少,沒有重水產養殖品種方面考慮增氧設備的選擇。從而導致機械增氧設備的增氧的方式不能滿足養殖物種的生存習慣。
3.1機械增氧方式對于增氧性能的影響分析
葉輪式增氧設備在清水試驗過程中增氧性能要比水車和旋轉槳增氧設備高出很多,主要是因為這種增氧設備對于水體的混合和提升成效較為良好,可以擴大水體與氧液的接觸面積。水車增氧設備要比葉輪式增氧設備低,但是高于螺旋槳增氧設備。水車增氧設備對于加強水體中上部流動性和混合能力教有優勢。螺旋槳增加設備雖然對于水體的推流和混合能力較差,但是在池塘試驗應用中發現,池塘水體底部增氧量較為良好,但是氧氣溶解量的均勻程度較差。
3.2機械增壓方式對于不同成效增氧成效分析
因為我國淡水水產養殖品種眾多,不同品種對于增氧方式也有著不同的需求。通常情況下葉輪式增氧設備性能較為良好,可以促進深度水層的氧氣溶解量。水車式增氧設備的優勢在于可以促進水體上部氧氣溶解量提升。螺旋槳增氧設備與水車設備相反,這種增氧方式可以促進水體底層氧氣溶解量提升。
淡水水產養殖機械增氧技術必定會向著節能環保的趨勢發展。以往傳統行駛的增氧設備對于能源消耗較高,而且還需要較多的人工投入。所以科研人員需要考慮如何降低機械增氧技術的能源消耗,避免機械增氧設備運轉對水體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混合增氧也必將成為機械增壓技術的發展趨勢,對多種機械增氧技術的優勢進行整合,使得多項增氧技術可以優勢互補。還有就是會針對淡水水產養殖品種進行機械增氧設備設計,使得機械增氧設備可以更為良好為淡水水產養殖領域服務,也消除了一樣水產養殖人員設備選擇困難[2]。
機械增氧技術在淡水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增加水體中的氧氣含量,為水產養殖品種提供一個良好生存環境,促進水產養殖行業經濟效益提升。水產養殖人員需要明確眾多機械設備增氧技術的優勢所在,依據水樣養殖品種進行機械增氧設備的選擇。相關人員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力度,使得我國機械增氧技術可以進一步發展,為促進我國淡水水產養殖領域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海瑞,高玲,朱虹,等.機械增氧設備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現狀分析[J].江蘇農機化,2012,(1).
[2]饒孟付.池塘機械增氧技術要點[J].農業裝備技術,2011,(5).
(編輯:張淑鳳)
中圖分類號:S969.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9X(2016)06-0117-02
作者簡介:李建民(1979-),男,新疆烏魯木齊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淡水魚養殖生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