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亞鵬
摘 要: 教學環境對教學活動的開展有重要影響。如何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是教師必須思考和研究的問題,情境教學在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為教師提供了創造良好教學環境的方法。本文從情境導課能力、情境授課能力和情境結課能力三個方面敘述了情境教學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關鍵詞: 情境導課 情境授課 情境結課
德國有位學者曾經說:“將十五克鹽放在你面前,無論如何你都難以下咽;但將十五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在享用佳肴時,早已將十五克鹽全部吸收。”[1]在思想政治課中,教學情境之于教材知識,猶如湯之于鹽,只有將鹽融入湯中,才能被吸收。思想政治課教材知識需要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情境中,才能顯示出思想政治課的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學生理解和掌握。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學工具的革新,情境教學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更廣泛,教學效果也比較明顯。但是就情境教學的實際運用而言,尚存在運用失效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教學情境的設置只重數量,忽視質量。有的教師為達到教學目的,創設了數量繁多的教學情境,但過多、過雜的信息量只帶給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使學生無法有效歸納和提煉信息,進而導致教學目標不能實現。
第二,教學情境的形式大于教學內容。部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使用多種教學情境形式,并且盲目地認為只要多樣化地創設情境就能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導致部分教師過于側重情境的創設,忽視對教材內容的發掘,導致整個教學過程喧賓奪主,無法真正做到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能力。
要解決以上問題,政治教師在課堂中運用好情境教學法必須達到三個度。
一、利用教學情境提高教師導課的興趣度
導課的主要問題在于“如何導好課、如何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實現以上目標,必須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第一,教學情境所提供的信息量要有度的限制。教師在運用教學情境導課時,可用的情境材料是多樣的,包括視屏、音頻、圖片、劇情等。但是教師必須注意到用于導課的教學情境必須短小精悍,提供的信息量要適中,難易度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
第二,要重視情境問題的設置。在情境教學中,要讓學生主動思考,教師必須在設置情境問題時充分考慮到問題的探究性、可行性與適度性,由淺入深,有效引導學生思維升華。
案例一《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導課情境一視頻展示節假日購物狂潮:
教師:以上商品是如何產生的?
學生:是被生產出來的。
以上是教師用于《經濟生活》(人教版)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框“發展生產滿足消費”的導課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明顯思維力度不夠,在促進學生思考方面的作用不明顯,更勿論要求學生積極深入探討和交流了。
第三,教師用于導課的教學情境必須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實際。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生活實際;二是社會生活實際。取材于這兩個方面的教學情境才能促使學生思考、解決教學情境中的問題。
二、運用教學情境提高教師講授知識點的深入度
授課環節是教學過程的重點,也是檢驗情境教學運用效果的關鍵。教師使用教學情境授課時,必須注意以下方面的問題。
第一,思想政治課教學情境與教材知識點的結合問題。在運用教學情境授課的過程中,難點是將教學情境與教材知識點結合起來。為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教材內容,不能盲目脫離知識點設置教學情境。同時,教師應注意到教學情境和知識點的連貫性,不能盲目求大、求全。
案例二《股票、債券和保險》
祁大伯的煩惱一:股票風險大,知識水平要求高,投資有危險,有無其他投資方式,能夠保證資金安全且收益相對較高?
對應知識點:債券的類型、特點。
祁大伯的煩惱三:王大嫂意外骨折,花不少錢看病。對潛在的風險我們該怎么應對,才能使風險和損失降到最低呢?
對應知識點:保險。
以上是教師運用情境教學開展《經濟生活》第二單元第六課第二框“股票、債券和保險”的內容。教學情境圍繞祁大伯的煩惱展開,緊緊圍繞三種投資理財方式的特點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情境與知識點聯系較緊密。
第二,教學情境之間的過渡問題。必須注意教學情境的銜接符合教材內容的邏輯順序,貼近生活實際,否則會出現各教學情境彼此獨立的現象,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運用教學情境時,可以選用系列式的情境材料,將教學情境穿插到教學過程中,使思想政治課的教材內容都圍繞這一整體教學情境展開,從而避免過渡不和諧問題的出現。
第三,教學目標的實現問題。教師必須構建開放型課堂,將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足夠思考空間、探究空間。情境設置盡量讓更多學生有機會思考、發表自己的觀點,其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思考,而不僅僅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
三、運用教學情境提高教師結課的流暢性
以情境教學導課開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活動也可以情境教學結課,使整個教學環節更完整。運用情境教學結課的方式是多樣的,常用的結課方式有以下幾種。
總結歸納式。運用這一方式結課時,教師通過教學情境將教材內容和知識點串聯起來,把零碎的知識點放入以教學情境為線索的整體框架中,使教學重難點突出,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和知識網絡。
解決問題式。教師通過課后留問,一方面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課后設問加強學生思維訓練。如講完《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一課時,可以設置諸如“結合你的家庭情況,設計合理的投資方式”等課后問題,學生在課后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學以致用的能力。
預留懸念式。教師在運用情境教學結課時,可以采用預留懸念式的方式如“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等文學中常用到的結尾方式結課,既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又一改傳統結課枯燥無味、與教學銜接極不自然的狀態。
參考文獻:
[1]張作真,徐林琳.情境教學法三大誤區的再思考[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3(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