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雷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國教師教育指南》一書中指出:“教學藝術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既然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好每一節(jié)課也是一門藝術;每一節(jié)課的導入更是我們應該追求的藝術。它有如一首樂曲的前奏,在課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學的奧妙就是“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課堂教學的導入也是如此,方法很多,可以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F(xiàn)代課程論認為:“好的教學的性質之一,乃在于喚起意外與驚訝的感覺?!睂胍η笮缕媲擅睿瑢W生的注意力凝聚到預定的軌道上,使他們心悅神往地獲取知識,探求知識,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能力、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存量的教學目的?,F(xiàn)以實踐物理課為例,談談課堂導入藝術,以求教于同行。
一、用“新奇的科學故事+巧妙的模擬實驗”導入新課
聽故事符合學生的心理,能引起學習興趣。在引入新課時,先講一個相關小故事,可使學生興趣頓生,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得到激發(fā)。再加上奇妙新異的模擬實驗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啟發(fā)學生思維、激發(fā)探索發(fā)現(xiàn)的欲望。
教學案例1:《浮力》導入:
我先給學生講“死海不死”的小故事,在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之時,適時提出:“你們想知道死海不死的原因是什么嗎?”這樣一下子就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然后我讓學生把雞蛋放在水中,再放鹽,用筷子慢慢攪拌,觀察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讓學生說出“死海不死”的原因。
教學案例2:《杠桿》導入:
先給學生講埃及人民建造金字塔的故事。故事結尾時,提問:“古代埃及人民在沒有現(xiàn)代工具的條件下,如何搬運重達200多噸的石塊呢?”(投出課本古代埃及人民搬運石塊圖。)
接著講:“現(xiàn)在,人們利用物理知識對它的建造進行了科學的猜測:聰明的古代埃及人民就是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把巨大的石塊一步步地搬運到金字塔頂部的。那么我們一起來模擬一下那段歷史,通過實驗來驗證一下,怎么樣?(這時學生興高采烈,課堂進入一個小高潮)
(教師出示自制教具:一省力杠桿、鉛球、50克重的鉤碼)
師:讓鉛球代表巨大的石塊,讓小小的鉤碼的拉力代表人的拉力,讓這一裝置代表如圖所示裝置,現(xiàn)在,就讓這一小小的鉤碼把沉重的鉛球吊起,相信嗎?
生:相信(但也有個別學生微微搖頭表示不信)。
在這兩個案例中,學生帶著故事中的懸念,再加上巧妙的模擬實驗,急欲找到答案,很快進入角色。
二、利用魔術導入新課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中學生更是對神秘事物有無限的好奇心。我認為,如何利用中學生的這一天性,是每一個教師都應探尋和研究的。如果每一個教師在每一節(jié)課都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一個學生來說,好奇心就是求知欲;好奇心就是學習的興趣;好奇心就是學習的動力;好奇心就是學習的恒心。
物理學不僅是一門實用的學科,更是一門充滿奧秘的學科,設計魔術時應注意兩方面:
(一)魔術的設計要結合物理學的實際。你所演示的魔術要與你所教學的內容有聯(lián)系。
(二)魔術的設計與演示要讓學生參與。學生的參與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按照這兩方面設計魔術就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長期教學中就是利用“魔術”這一表現(xiàn)形式做到這一點的。因為魔術本身就是神秘的、變幻莫測的,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激起探究欲望,激發(fā)學習物理的興趣。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自認為效果很好。
教學案例1:《球面鏡》導入:
準備一套小魔術,取出一副撲克牌,讓學生洗牌后任意取出幾張,我都能用手“摸”出具體是哪張牌,學生覺得很驚奇,這時我亮出嵌在手指縫中的“秘密武器”圖釘(凸面鏡),從而引出球面鏡。學生感到興趣盎然。
教學案例2:《電磁鐵》導入:
我在紙盒里暗藏了由電磁鐵、電源、開關、導線組成的串聯(lián)電路。我把紙盒靠近鐵釘處,沒有吸住鐵釘,然后喊一聲“吸過來”,同時悄悄閉合開關,結果鐵釘被吸在紙盒上。
然后向學生提問:“這紙盒里藏了什么呢?你們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然后引出電磁鐵。
在這兩個案例中,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上來了。學生表現(xiàn)得興趣盎然,為當日的課堂教學開了一個好頭。
三、利用游戲和比賽導入新課
基于學生活潑、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根據(jù)教材內容,可通過游戲或比賽的方式導入新課。在游戲、活動中獲取新知既能很好地調動課堂氣氛,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樹立學好物理的信心。
教學案例1:“平面鏡成像”導入:
我先在講臺上放上一個大的玻璃,然后跟學生講:“在講新課之前,我們先玩有趣的游戲好嗎?”學生興趣濃厚。我先讓兩個學生把玻璃當做平面鏡,讓一個學生扮演鏡前的人,做各種動作,讓另一個學生扮演鏡里面的像,一起做。在觀看的過程中學生捧腹大笑,在快樂中認識到在平面鏡成像中物體和像的大概關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學案例2:“浮力的利用”導入:
我先向每組的學生把一個鋁片放在水里,讓全體學生看到它沉在水里。然后提出:“現(xiàn)在我們比比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鋁片漂浮在水面上?!睆亩て饘W生的勝負欲望,激勵他們勇敢探索,為新課傳授做好鋪墊。
總之,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成功的契機,是學習的動力,是教法與學法有機配合的整體,是一門藝術。沒有適時適當?shù)膶?,課堂教學就會減少藝術的魅力。因此,要贏得整節(jié)課的成功,必須抓住導入這個良好開端,讓導入有明確的目的性、鮮明的針對性和較強的實用性,服務于課堂教學的思想和內容,成為學生探求知識、強化能力的有力助手,達到突破學習難點,突出重點,順利實現(xiàn)知識拓展、培養(yǎng)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