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超穎
摘 要: 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是我國經濟和高等教育發展的迫切要求,創業型人才培養已成為當前我國應對高校就業困境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要推動創業教育深入開展、提高創業型人才培養質量,就必須積極推進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踐平臺建設。
關鍵詞: 創業教育 實踐平臺 構建途徑
創業教育是涵蓋理論學習與實踐引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它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相輔相成,以培養學生在基于現實模擬的教學方法中逐步鍛煉創業能力。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是各高校創業教育始終努力的方向。高校必須找出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大學生提供符合企業和市場要素的創業實踐平臺體系,加強大學生創業實踐實訓,使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取得實效。要把大學生培養成為創業型人才,既需要“課程化”教育,又需要發揮創業實踐平臺的作用。
一、吉林省高校創業教育實踐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1.創業教育存在理論與實踐教學相脫節的問題。
創業知識的灌輸和教育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創業實踐作為輔助和支撐,創業教育的效果將大打折扣。當前,我省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教學模式尚存在保守僵化的現實困境,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廣泛缺乏對創業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在教學目標設定上仍然選取的是傳統的剛性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僅限于創業基礎知識的一般范疇,即使有的高校將案例教學的方法運用到理論聯系實踐中,但普遍流于形式,取得的教學效果十分有限;同時,創業教師基本屬于學院派出身,具備的創業實踐經驗及能力非常有限,使得創業教育的開展始終停留在黑板上論事的層面上;多數院校僅把創業教育課程作為就業指導課程中的一個內容,僅依靠個別老師講授幾節創業輔導課,沒有獨立設置,系統安排,使創業教育這一系統工程流于形式,停留在膚淺的創業理論教育層面。并且,在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與學生的實際需求脫節。授課教師缺乏創業經歷和企業工作經驗,對生產一線的經營、管理、勞動組織、技術工藝了解不夠,創業技能和創業實踐活動不成體系,僅從理論上照本闡述,顯得空泛,以致創業教育成效不明顯。
2.創業實踐缺少平臺,實訓基地流于形式。
大學生開展創業活動,必須依托創業實踐平臺,必須強調創業的環境與條件,而很少有高校能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創業實訓條件和環境,只是嘗試型的場所替代創業實踐平臺的建設,把創業實踐平臺從創業教育體系和創業模塊中分離,目前許多高校都無法實現穩定的實踐教學平臺,在引入創業課程的同時沒有將創業實踐項目有效地輔助教學。同時,隨著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日益受到關注,各高校也建立了多樣的實習、實訓基地,幫助學生進一步內化創業教育理論,發揮創業能力,積累創業經驗,但部分基地流于形式,甚至停留在協議書上,缺乏基于學校的自身特色考慮,照搬一些成功經驗,盲目效仿,在過程中管理混亂,持續時間不長,表面上為學生提供創業便利,但缺乏專業教師一對一進行指導,只是畢業前的“走過場”,并沒有起到讓學生在實踐中強化理論知識,并體會理論用于實踐中的轉化和反思過程,致使學生創業成功率不高。這樣的創業人才進入工作崗位后,創業能力被束縛,創新思維和科研能力后勁較弱。
3.政府、學校、企業缺乏深度合作。
創業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多方面的扶持,才能更完備地建立運行機制,在校企結合和政府調控的結構中,雖然打破了過去學校獨立封閉的狀態,但在配合上仍存在許多弊端,例如責任劃分不明確,工作銜接不當,部分環節脫節,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不夠突出,以及干涉力度難控制等問題,政、校、企的合作在實際運作上還有很多外界干擾因素,只是被拼湊在一起的三個獨立方,沒有找到恰當的利益最大化平衡點和共同的目標,配合上缺乏合理性,合作效果差強人意。
二、完善高校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的必要性
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是指提供并保障大學生進行創業嘗試與模擬操作的制度設計、項目安排、活動組織和硬件支持的統稱,是創業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條件保障。創業實踐平臺建設是高校創業教育體系的有效組成部分。高校創業實踐平臺是學生創業活動的有效載體。沒有創業實踐平臺讓學生了解真實的創業過程、體驗真實創業的艱辛,學生對實施創業、創業的難度、創業的關鍵環節等都缺乏深入認識,不利于學生真正提高創業技能和創業素質,學生的創業素質和技能的提高自然得不到保障。畢竟,紙上談兵式的創業教育無法滿足對創業過程的實戰演練,要想檢驗學生所學的創業知識,深化學生對創業的理解,構建相應的創業實踐平臺勢在必行。
從創業教育實踐來看,大學生創業平臺建設是高校創業教育工作的關鍵環節,是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的有效載體。開展適時的創業教育,培育大學生的創業素質,提高他們的創業能力,已經成為高等院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而現實的問題。研究和探索高校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建設,對推動創業教育深入開展,完善創業教育體系,提高創業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三、吉林省高校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的構建
1.搭建完整的創業實踐平臺體系。
提高學生創業成功率必須在創業理論教育的基礎上,讓學生在一個或整個創業實踐體系中開展創業活動,積累創業經驗,與企業市場零距離對接。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應該在建設與管理方面、完善學生創業知識結構、多方面訓練學生、增強學生的創業能力和技能方面深入探索。從項目、資金、運行機制和引入外部資源加強創業實踐平臺建設,并明確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的功能定位,形成創業實踐平臺的建設與管理策略,從而建設好集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創業孵化一體化的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
2.加強大學生創業園區建設。
促進校企合作,建立實訓平臺。目前吉林省高校的創業型人才培養實踐環節形式多樣,如大學科技園、實訓基地等,主要的培養路徑就是政產學一體化。這樣的培養方法無非是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開發學生的創業能力與培養企業家精神相結合的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大學生創業園區即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是高校利用自身優勢建立起來的集提供創業資訊、創業項目、創業投資、創業孵化和大學生創業大賽于一體的實踐平臺,是高校實現產教相結合、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實訓基地。因此,要使創業教育發揮最大的社會效應,就必須加強大學生創業園建設。例如,吉林財經大學建立的大學生創業園,就是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孵化平臺,集中設立大學生創業專業場地,配備必要的公共設備和辦公設施,減免大學生創業房租費用、簡化程序、提高孵化效率,同時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扶持資金,建立創業項目網絡平臺,及時發布創業項目、創業實訓、相關政策等信息,并為大學生創業項目開展專業指導培訓,提供法律、工商、稅務、財務等方面業務咨詢,通過舉辦創業大賽、創業項目展等方式,為大學生創業項目的開發與對接建立展示、成果轉化平臺。
3.建立長效機制、規范約束。
教育具有時效性,并且周期較長,不能像商品生產一樣,時間固定、資金周轉較快、收益回籠迅速、只有長時間的合作才能逐漸看到成效,建立校企長效合作的機制,是至關重要的。當校企雙方進行長久的合作,很多成效會慢慢凸顯,通過合作的基地平臺建設,以市場為導向,政產學進行分工合作。企業可以依據行業的發展趨勢通過合作向高校提出課題,依托高校的人才資源優勢幫助企業進行科學的研究并制訂解決方案,通過雙方的評估后進行下一步的計劃實施。在政府的管理下,要設立校企合作監管部門,對企業和學校在制度的約束下,完善自身相應的合作管理制度,加大制度約束的力度。在雙方的合作過程中,不能干涉對方的教學計劃或生產進度,合作分工明確,不得損傷對方的利益,通過規范約束,使校企合作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陳榮明,季衛兵.技術創新時代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0(6).
[2]張利君.我國大學生創業實踐模式的探索與構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9).
[3]方蕾.高校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體系建設研究[J].職業技術,2009(6).
[4]蒲明.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建構研究.成人教育,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