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雄
摘 要: 作者結合工作實踐,從行政班子建設、狠抓教育質量、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等方面闡述如何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關鍵詞: 師資隊伍 行政班子 教育品牌 結合校情 用人導向
我校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造成我校大量優質生源流失,學校辦學面臨生存危機。在此困難面前,我們要立足學校實際,與時俱進,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不斷加強學校班子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使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塑造良好的教育形象,打造一個特色教育品牌。
一、加強行政班子建設,提高學校管理效率
我校在長期的工作中把“創建業務型的行政班子”作為共同的奮斗目標。作為學校領導,他們不僅有銳意進取的精神,而且有超前的創新改革意識。教師始終堅守在教書育人的第一線,多數承擔畢業班教學的工作,是學校的骨干、學科帶頭人,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極高的教學水平。平時在管理學校時,并沒有放棄業務方面的追求,業余時間還經常進行教材教法的研究,學習他人先進的教學經驗,補充相關的理論知識,以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另外,他們還積極參與教研工作,主持本校的課題研究,給學校的每位教師樹立一面旗幟,成為我校的一種精神。在他們的帶領與影響下,我校成長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教師,活躍于教書育人的崗位,有力地推動學校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二、結合校情,多措并舉,著力提高教育質量
對于一所學校來說,教學質量是生命線。多年來,我校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始終以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化水平為手段,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在許多方面進行大膽的嘗試和不懈努力,逐步摸索出一套比較系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并在實踐中運用,取得較好的效果。
1.立足校本培訓,轉變教學理念。
我校十分重視校本培訓,不僅經常組織教師參加各級部門組織的具有針對性的培訓,校內也經常開展類似活動。通過培訓,教師們不但獲得了教學經驗,而且豐富了教學信息,更新了教學理念。在接受培訓時,教師們之間共同探討彼此的心得與體會,借鑒好的經驗和方法,使自己獲得更快的進步。此外,我校還重視培訓后的反思,讓教師用發展的眼光審視自己,以激活自己的教學思想,多樣化自己的教學途徑,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2.舉辦教學論壇,交流教學經驗。
當今教育正朝著一個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單純依靠個人獲取信息,力量畢竟有限。為此,我校定期舉辦教學論壇,目前已成為我校校本研修的一種特色。它給每位教師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機會,一個交流分享的平臺,營造出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同一學校的教師由于工作經歷、年齡層次的不同,對同一問題會有不同的認識,相互間進行交流與討論可以讓教師獲得更多的教學經驗。近年來,我校還經常選派一部分教學能力強、教學成果顯著的教師,外出參加相關的教學研討,以期達到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3.學習先進,揚長避短,精益求精。
在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的過程中,我校一邊立足自身的發展,一邊加強與其他兄弟學校的交流,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讓我校教師與兄弟校教師間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得到更快的成長。如我校經常邀請專家、名師及縣進修校的教研員來校講學指導,就教師的課堂教學、教研組建設、教研安排、人性化管理模式等方面傳經送寶,開闊教師的視野,拓寬教學思路。同時,我校還經常選派教師參加教研片,縣組織的公開課、教學比武等活動汲取了兄弟校教師豐富的教育經驗,以“他山之石”,補我之短,從而促進教師的成長,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
4.利用課題研究,搭建科研平臺。
在素質教育逐步成為教育主流的今天,在農村初級中學的生源都普遍減少的情況下,我校率先提出并申請市級課題《農村初級中學小班化教學模式的研究》的研究。為了這次的課題研究能獲得圓滿成功,全校教師積極參與,并以教研組為單位做充分的準備。他們在課余時間時常與校圖書館、校園網、互聯網打交道,查閱學習《新課標》、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法等理論知識,運用于本課題中“小組的劃分”、“座位的排列”、“教師的言行、情感和角色的把握”、“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等方面的探索與研究,在學校中形成濃厚的教研和學習的氛圍。
5.實施導師帶教,促進青年教師成長。
為了促進青年教師快速地成長,我校還通過骨干教師與年輕教師,中高級教師與初級教師結對子的方式,讓導師通過跟班聽課、實施培訓講解、課外指導交流的形式,在教學法規、政策、教育教學理論、規范教學環節等方面手把手地幫助他們,以實現年輕教師“第一年扶著走”、“第二年自己走”、“第三年自己跑”的目標,讓學校涌現出更多的骨干教師、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增強我校的師資力量,達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目的。
6.利用信息技術,拓寬教師專業成長之路。
為進一步推動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加快各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我校在這一方面進行了多方努力。首先,我校多次邀請專家對全體教師進行計算機應用的培訓,初步建立起一支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師隊伍。他們之中大多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可以很好地利用豐富的網上信息資源為課堂教學服務。其次,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校在培訓教師計算機應用的基礎上,提倡每位教師都能夠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再次,我校充分利用校園網站,在校園網站上開設的“師生頻道”、“學校管理”、“書香校園”、“電子圖書館”、“教師推薦”等欄目,使教師的教學活動得到延伸和拓展。
7.及時反思,超越自己。
我校在實現教師專業化過程中,提倡教與學相結合,要求每位教師在教學之余,多花點時間進行教育理論學習,通過撰寫論文或教學反思,總結經驗與不足,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不斷地超越自己。
8.建立教師成長檔案,記錄教師成長足跡。
我校十分關注每個教師的成長,為了對教師進行比較全面的、科學的評價,促其更快地成長,也為了讓教師看到自己成長的足跡,從而正確地認識自我,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學,建立了教師成長檔案,對教師進行了規范化的管理。教師成長檔案由基本情況、個人發展規劃、教學成績、教學成果、獎懲情況、成長記錄等部分組成,教師成長檔案的建立為教師構筑了一個自我良性發展的平臺,也為學校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堅持正確用人導向,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氛圍
“使用干部是導向,用好干部是旗幟”。所以,我校在用人方面一向堅持按程序辦事,更多的是從價值取向上加以考慮,提倡德才兼備,提拔重用那些實際工作能力強、成績突出、師德師風良好、師生公認的教師。同時還建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機制,有了正確的用人導向,在我校的教師隊伍中,上至領導,下至班主任、一線的教師都能夠在工作中獨當一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他們的能力與作用。
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與時代磨合、自我完善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每位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必然要經歷一系列的機遇與挑戰,只要與時俱進,不斷地開拓創新,并持之以恒地做,相信無論教育的風云如何變幻,我們就能夠打造屬于自己的特色教育品牌。
參考文獻:
[1]桑兆航.加強農村師資隊伍建設,全力打造東海教育品牌[J].考試周刊:2013(33):11-12.
[2]王澤人.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是機制創新[J].湖北教育:綜合資訊,2010(9):20-21.
[3]劉晉.走創新發展之路塑地方教育品牌[J].江蘇教育:教育管理版,2013(3):14-15.
[4]劉運來.加強農村師資隊伍建設,促進城鄉教育均衡[J].群言:教育,2007(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