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杏



摘 要: 有機化學中存在條件及試劑相似的反應,學生易遇到知識混淆、難以判斷的疑點。作者將高中有機化學的相似反應進行總結,從類比的角度,采用提取關鍵詞的方法對它們逐一進行分析,旨在指導學生從本質上把握反應原理,提高有機化學的學習效率,實現有效記憶。
關鍵詞: 類比思維 關鍵詞 有效記憶
類比思維在學生的學習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關鍵詞則是打開學生知識儲備之門的鑰匙。將二者有效結合,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學習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現知識的有效記憶。學生對已學知識掌握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類比能否順利實施開展。只有以相關知識為基礎,才有進行類比探究的可能,也才能讓關鍵詞在學習中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在有機化學教學中,學生往往由于對知識點理解不到位,因此容易將各個相似的概念弄混淆。筆者將高中有機化學中經常遇到的一些關鍵詞進行了整理,運用分類對比,以便學生更準確快速地掌握知識要點。
1.與Br■有關的反應。學生在學習中應該區分所用試劑為液溴還是溴水。高中階段,只有苯與液溴在溴化鐵做催化劑的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其他反應一般可以直接與溴水進行。含有碳碳雙鍵與碳碳三鍵的物質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含有醛基的物質能被溴水氧化;而含酚羥基的物質,鄰、對位上有氫原子,可以與濃溴水發生取代反應(請見表1)。通過類比,分析各個反應的異同,由關鍵詞“Br■”,提取到下表信息,對反應類型進行準確定位,從而實現知識儲備的有效運用。
2.與H■相關的加成反應。能與氫氣發生加成的基團包括碳碳雙鍵、碳碳三鍵、苯環、醛基及酮羰基,羧基與酯基常常作為干擾條件。將各個能與氫氣加成的基團及所耗氫氣的最大量進行類比,學生才能進行準確計算。
3.與氫氧化鈉水溶液的反應。對于氫氧化鈉水溶液這個常遇到的情景,學生需要從以下兩個維度進行考慮:(1)顯酸性的基團:羧基與酚羥基,這兩類官能團與氫氧化鈉溶液直接發生中和反應;(2)能在氫氧化鈉水溶液條件下發生水解的基團:酯基、鹵原子、肽鍵。它們都遵循先水解的原則,然后考慮水解得到的產物是否含有顯酸性的羧基、酚羥基及鹵化氫,這三類物質再與氫氧化鈉發生中和反應。
4.關于鹵代烴的反應。鹵代烴的兩個反應條件很相似。由“鹵代烴”這一關鍵詞,聯想到它的水解反應與消去反應。通過類比,準確地把握水溶液與醇溶液的不同,從而將兩類反應相區分。
5.關于與濃硫酸有關的反應。以濃硫酸作為關鍵詞,識記各個溫度的特征,從而將這部分易混淆的反應相區分,實現知識的有效提取。
6.與無機試劑相關的幾個反應。高中對有機化合物的性質考查,常常會出現鈉、碳酸鈉、碳酸氫鈉這三種試劑,主要集中在幾個“相似”的官能團上。與鈉的反應,學生需要注意把握斷裂氧氫單鍵;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考查則重在酸性大小的比較,羧基>碳酸>苯酚>碳酸氫根。
7.關于苯環上的取代反應,高中教材對苯、甲苯及苯酚這三種物質苯環上的取代反應做出了重點要求。苯環上通常為一定溫度下的一取代反應。而甲苯與苯酚的苯環上通常發生三取代。通過三者在反應條件與產物的類比,學生能夠準確地把握反應的本質,從而實現有效記憶。
8.關于醇、酚、醛與酸性高錳酸鉀、溴水的反應。醇、酚、醛在遇到具有強氧化性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時,三者通常被氧化,溶液紫紅色褪去;而遇到溴水時,則可以記為“醇互溶,酚取代,醛氧化”。
9.與酯相關的反應。學生在酯化反應與酯的水解反應的學習中,很容易將方程式的條件及所用的連接符號弄混淆。通過類比,學生能夠明確濃硫酸是酯化反應的條件,且該反應是可逆的;而稀硫酸是酯水解反應的條件,該反應亦不徹底;氫氧化鈉溶液作為酯水解的另一特征條件,由于堿與水解生成的酸中和而不可逆轉,因此酯的堿性水解較徹底。
類比思維,能將學生在有機化學學習中遇到的各個“外觀”相近,而本質不同的反應相區分,從而牢記有機物的性質。掌握好關鍵詞這把記憶之門的鑰匙,由點及面,有利于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感悟到類比思維帶來的水到渠成。通過對關鍵詞的記憶,類比思維的鞏固,面對表面上錯綜復雜的有機化學,學生將會領悟追根溯源、舉一反三的學習功效,實現知識的有效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