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霞
摘 要: 浙江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政策作為地方性政策,既是國家政策的具體化,又體現了地方特色。浙江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政策具有自己的特點。然而,政策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是政策自身不夠科學、合理,缺乏可操作性。二是政策的執行力度不夠,難以落到實處。三是政策執行力度不夠,部分政策尚未落到實處。
關鍵詞: 中外合作辦學 政策缺陷 建議
一、浙江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政策的不足之處
(一)相關概念表述過于含糊。
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中外合作辦學政策都在強調“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但是都未對“國外優質教育資源”進行界定。廈門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研究中心主任林金輝教授認為,“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是指世界范圍內具有較高水平和辦學特色,具有一定領先優勢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教材、教學方式方法、教育管理制度、師資隊伍、管理團隊和質量保障體系等”[1]。中外合作辦學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規范中外合作辦學、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國家與地方對“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的理解應該有所不同。國家層面的政策是宏觀的、方向性的,而地方作為中外合作辦學的實施者,應該對“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有所界定。江蘇省教育廳下發的《對當前中外合作辦學中若干問題的解答》對什么是“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做了解答。“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指:境外知名院校;具有優勢學科專業的院校;具有境內急需學科專業的院校;具有突出特色、可填補江蘇省弱勢或空白學科專業的院校;在教學思想、辦學理念、教學水平、人才培養模式、學校管理等方面具有先進性的院校;江蘇省職業教育方面急需建設的專業;對相關專業師資培養有極大促進作用的教育資源”[2]。浙江省則未向江蘇省學習,對“國外優質教育資源”進行闡述。這將給一些唯利是圖的人提供可趁之機,他們將與國外一些不知名、無優勢學科專業的院校合作,舉辦一些低水平的合作項目,不利于優質資源的引進,不利于浙江省的經濟社會發展。
(二)政策的保障措施較為宏觀,缺乏操作性。
無論是《浙江省高等職業教育中外合作辦學五年發展規劃(2009-2013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規劃(2010-2020年)》還是《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發展規劃(2011-2015年)》都提出了政策的保障措施。雖有提出部分具體措施,但是這兩點措施對于提高管理水平,還遠遠不夠,提高管理水平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與努力,需要更為具體的、細致的政策措施。此外,提出要增加經費投入,鼓勵高校設立專項經費或從事業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專項用于國際交流合作,加快國際化課程和專業建設。高校提取一定經費比例專項用于國際交流合作,這一規定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靈活性,各高校難以把握經費的比例,將不利于國際交流與合作。浙江省教育廳轉發的《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工作的意見》提出對省示范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省教育廳將在招生計劃、教師學生培養、對外交流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支持[3]。省教育廳的政策傾斜與支持的幅度是多少,沒有具體說明,較為宏觀。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存在較大波動范圍,對不同高校可能存在不同支持力度。浙江省中外合作辦學政策的保障措施中存在一些較為宏觀的表述,對于高校來說難以把握政策的支持尺度,這將不利于提高浙江省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與規模。
(三)政策執行力度不夠,部分政策尚未落到實處。
2006年,浙江省教育廳轉發《教育部關于當前中外合作辦學若干問題的意見》中要求浙江省中外合作辦學密切結合浙江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鼓勵在電子通信、新材料、生物醫學、數控技術、環境保護、金融保險、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會展、軟件技術等緊缺人才培養方面與國(境)外高水平的教育機構合作辦學[4]。2014年2月,浙江省教育廳轉發《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工作的意見》中再一次提到優先支持與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的急需緊缺專業(如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海洋技術、農業科技、環境保護、現代交通運輸、工業設計、金融保險、物流管理、創意文化等)的合作辦學。嚴控已有相當規模的商科、管理學科及國家控制布點學科的合作辦學[5]。浙江省教育廳多次提到要發展省內急需緊缺專業的合作辦學,然而,目前浙江省中外合作辦學仍然停留在一些商科、管理學科、護理學專業上,新材料、生物醫學、環境保護、現代物流等專業暫未開展合作。政策雖已鼓勵在急需、緊缺專業開展合作辦學,但部分專業仍未開展,說明政策執行力度有待提高。
二、完善浙江省中外合作辦學的建議
(一)完善政策的表述,解釋相關概念。
浙江省中外合作辦學政策未對相關概念進行界定,為進一步提高中外合作辦學質量,浙江省應完善中外合作辦學政策,對相關概念作出明確規定,如:什么是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并不是所有的國外教育資源都是優質教育資源,也不是所有的國外教育資源都可以引進,要認真遴選與合作專業相關的優質的教育資源,所引進的教育資源能夠從辦學規模、學科結構、教育質量、辦學效益等方面有促進作用,尤其要在質量和效益兩個方面有明顯提升”[6]。只有明確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的定義,才能夠引導各類高校在合作辦學中正確認識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內涵和屬性,找準各自發展目標和辦學定位,引進符合學校自身發展需要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7]。明確的概念可以使政策操作更加具體化,將政策落到實處。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培養出大批浙江省急需緊缺的人才,推動浙江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可以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應有貢獻。
(二)細化政策的具體保障措施。
中外合作辦學政策的貫徹落實需要強有力的保障措施,具體、細致的保障措施能夠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也能夠早日實現政策目標。然而,浙江省中外合作辦學政策中的保障措施表述過于宏觀,不夠具體,增加了操作難度。《浙江省教育國際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完善組織架構,提升管理水平;增加經費投入,加強物質保障等措施都是宏觀層面的表述。如何完善組織架構,經費投入增加多大比例都不夠具體,使得一些高等院校在中外合作辦學過程中難以把握政策的尺度,增加了政策執行的難度。浙江省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完善中外合作辦學政策的保障措施,推動中外合作辦學健康有序的發展。
(三)加強政策的執行力度,將政策落到實處。
合理、完善的政策是提高中外合作辦學質量的前提,要想從根本上提高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關鍵要看政策能否得到貫徹落實。浙江省教育廳多次下發文件要求高校發展省內急需緊缺專業的合作辦學,但目前為止,浙江省的合作辦學項目仍然集中在一些舊有的專業上。政策鼓勵發展急需緊缺專業合作辦學,然而相關教育行政部門在審批合作項目時,仍然放寬了其他專業的合作辦學。浙江省要加強中外合作辦學政策的執行力度,將政策的具體措施落到實處,早日實現各項政策目標(如《浙江省教育國際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到的適時出臺《浙江省中外合作辦學實施細則》、《浙江省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基金資助辦法》、《浙江省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監測辦法》)。
參考文獻:
[1]林金輝.中外合作辦學中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問題研究[J].教育研究,2012(10):34-38.
[2]劉孫淵.江蘇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的政策考察[D].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63.
[3][5]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教育廳轉發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工作的意見[EB/OL].(2014-02-26)[2014-12-27].http://www.zjedu.gov.cn/gb/articles/2014-02-26/news20140226172539.html.
[4]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教育廳轉發教育部關于當前中外合作辦學若干問題的意見[EB/OL].(2006-11-16)[2014-12-26].http://www.zjedu.gov.cn/gb/articles/2006-11-16/news 20061116151352.html.
[6]杜建慧,海然,等.教育信息化視閾下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進與研究[A].中外合作辦學質量建設研究[C].2014:140-146.
[7]林金輝,劉志平.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研究[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3.
基金項目: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教育學重點研究基地研究生創新課題成果“中外合作辦學研究”(JXYSSS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