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輝
如何實施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創建新的課堂教學實踐,達到培養學生終生發展能力的目的,成為每個老師和地理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在此背景下,本文簡單論述怎樣打造高效地理課堂。
1.優化課前準備
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要讓學生盡快融入課堂,須具備一些必要的知識準備,因此課前應指導學生預習。地理是一門十分注重實踐應用的學科,指導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完成下學期教材每一章課題研究,進行整體預習。例如,講人口問題時,可以讓學生在假期調查自己家族(3—4代)人口增長和遷移狀況,了解自己家族人口變化特點,并試著分析產生變化的原因,為學習人口發展、分布做充分準備。還要做好課前預習,每次上課前將相關預習題留給學生,指導他們有針對性地自學,找出疑難問題,確保上課不打無準備之仗。
2.提高教師的語言藝術
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抑揚頓挫的詞語,往往能主宰全局,使學生思路緊密圍繞教師轉。地理老師的語言不僅要科學準確,還要自然生動、情感激越,這樣才能做到“春雨潤物細無聲”。如果教師上課一種腔調到底,學生會疲倦。采用多種方法活躍課堂氣氛,使地理課堂煥發活力。
3.上課時展示本節課學習目標并把學習目標自始至終展示給學生
展示途徑有導學案、多媒體等,讓學生明確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帶著“任務”學習,有明確無誤的學習目標。
呈現學習目標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本節課學習重難點及應該掌握的程度。學習目標的制定要明確具體,不要用模糊語言,而要用“能記住”、“能說出”、“會運用”、“舉例說明”、“讀圖說明”等可檢測的明確用語。學習目標的制定要側重“知識與技能”和“過程與方法”。學習目標不要太多,要有可驗證性,當堂訓練要與學習目標相對應。
4.精心備課,編制好導學案(導學案分為課前預習案和課內探究案)
課堂教學效率不高主要表現在課前準備上教學設計不精心,如很多教師備課只停留在對教參、現成教案的照抄照搬,甚至某些教師為了應付檢查,突擊抄寫別人的教案。這種不精心備課導致教師不能根據課堂教學目標要求、教學對象年齡、知識、認知能力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與方法,不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更不能預想到課堂上可能遇到學生提出問題或有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而隨機應變具備良好的教育機智。因此,“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工夫,精心備好每一節課。
要精心備好每一節課,不能單純寫教案,必須備教材、備學生,并且編制好課前預習案和課內探究案。備教材要花工夫鉆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重難點,備學生就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另外,因為導學案既是學生學習的方向盤又是教師教學的路線圖,所以編好導學案是上好高效課堂的前提。導學案分為課前預習案和課內探究案,課前預習案包括學習目標、學法指導、學習要點、預習自測和信息鏈接;課內探究案包括預習交流、互動探究、質疑反思、當堂達標。
5.借助多媒體手段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尤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地理教學。多媒體集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于一體,動靜結合、圖文并茂,可使學生不約而同地集中目光;創設逼真的教學情境,渲染活潑的教學氛圍,令學生耳目一新,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形式呈現立體化、多方位化,給課堂教學帶來勃勃生機。地理教學中如果恰當用好多媒體,無疑會對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學習城市地域結構內容時,采用影像方式讓學生觀看《承德我可愛的家鄉》視頻,通過觀看視頻,我和學生被承德的巨大變化而感染,了解承德改革開放30年來的輝煌成就,同學看得認真、聽得仔細,由這個視頻演繹的相關城市問題被學生一一提起,學生在體驗中進行合理的知識建構,并準確闡述原理,課堂氣氛活躍,學習熱情高漲。同時教師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與學生產生共鳴,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欲望,努力創造和諧向上的心理環境。
6.注重突出地理學科特色
地理學科是一門研究地球表面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時空變化規律的科學,廣泛運用于現代化科學領域,地理思想是人地相關,統一整體和諧發展的思想。可以說高中地理本來就是生活知識能力的日常教科書,脫離生活,照本宣科不符合高中學生關注社會、緊跟時代的思想實際,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所以要建立“生活地理”教學理念,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資源,突出地理課的特色,讓學生感受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6.1教師應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培養學生興趣。通過教師對學生生活及興趣的理解,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組織學習材料,使新知識呈現形式貼近學生生活經驗,即教學內容生活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建立一種開放的、與生活相結合的、生動的課堂教學方式,即教學過程生活化。通過開放性、實踐性等課堂訓練形式,使學生及時將知識應用、驗證于日常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2豐富學生生活實踐體驗,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通過對課內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將抽象知識學習過程轉變為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以多種途徑、形式的生活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留心發現問題,大膽提出猜想,多方解決問題,促使學生主動應用、驗證知識,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學習經驗。
7.讓學生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了然。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學會讀、用各種地圖,具有感官刺激強、信息容納量大、表述簡明扼要等優點。借助地圖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運用示意圖,以及有關概念、地理規律、地理原理。復習中要記的概念、原理、規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還較相似,這就給記憶帶來麻煩。若能借助示意圖,寓文于圖,則十分簡單的一幅示意圖就會把有關概念、原理的本質反映得淋漓盡致、印象深刻、難以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