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以創業促就業,堅持創新驅動,加快平臺載體建設,搭建產業創新平臺,盤活空置樓宇,大力發展眾創空間,搞好創新創業服務。
前不久,天津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楊立新做客天津政務網,為大家解讀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時透露,政府財政用于民生領域的支出達到75%以上,啟動實施百萬技能人才培訓福利計劃,3年培訓120萬人,政府拿出34億元專項資金。2016全年新增就業48萬人。
以創業促就業,堅持創新驅動,加快平臺載體建設,搭建產業創新平臺,盤活空置樓宇,大力發展眾創空間,搞好創新創業服務。據了解,天津確定的目標是,到2016年,每所普通本科高校、獨立設置的高職學院、獨立學院至少建設1個眾創空間,各區縣、濱海新區各功能區至少建設3至4個眾創空間,全市眾創空間數量要超過100個。
2015年,天津市高校畢業生超過15萬人,然而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不足2%,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學生創業平臺比較少,眾創空間作為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按照天津方面的規劃,高校眾創空間數量要占55個。
“到2016年,每所高校至少建成1個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吸引大學生走進眾創空間,將奇思妙想轉化為創新創業活動。”天津市教委副主任楊清海介紹說,“對高校眾創空間給予100萬元至500萬元的一次性資助。設立種子基金,用于收購學生的創新產品,對初創項目給予信貸支持。組建服務專員團隊,進駐高校眾創空間,提供‘一站式服務。將大學生創業扶持期由3年延至7年?!?/p>
“高校眾創空間是向所有熱愛創新創業的大學生打開便利之門的‘夢工場,我們對于高校眾創空間的定位是‘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睏钋搴Uf,“大學生進入眾創空間是‘低門檻、零成本、無負擔,只要同學們感興趣、有意愿,隨時可以聚集到眾創空間,參加創新創業活動。”
高校眾創空間開辟專門場地用于設立“政府流動服務站”,作為服務專員現場辦公、集中受理服務需求的固定場地。此外,高校眾創空間還享有很多便利政策,比如允許按工位注冊企業,比如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期延長至7年,也就是畢業前2年和畢業后5年。
“眾創空間不是形象工程,不要打造成盆景,要讓眾創空間成為苗圃和基地,為創業者解燃眉之急,提供服務和支撐,讓破土的幼苗長成參天大樹。”天津市科委副主任李寶純提出要求,“目前取得的工作成效主要體現市區聯動競相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創新創業的生動局面,這就更加要求強化財政資金支持引導,完善創業投融資服務。”
京津冀協同發展、自由貿易試驗區、自主創新示范區、“一帶一路”和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五大戰略機遇疊加,相信天津市創新創業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