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曉++江灝
摘要:政府補助作為一種宏觀調控、干預市場的手段,也是國家為了實現特定的社會和政治經濟目標而直接或間接向微觀企業提供的一種財政扶持,這種非市場化的經濟行為,必然會對企業產生種種影響。近幾年來關于政府補助的研究文獻層出不窮,本文在回顧并整理了政府補助動機以及實施效果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得出了政府補助的實施效果表現在對上市公司業績、經營能力以及高管薪酬這三個方面,并對政府補助資金的合理使用提供進一步的研究思路。
關鍵詞:政府補助 動機 實施效果
一、引言
目前,政府對于資本市場中的上市公司進行補助已經成為十分普遍的現象,作為一種干預市場經濟的手段,政府補助對市場的調節以及經濟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據2013年的數據,我國的政府補助總金額超過500億元人民幣,1 800多家上市公司接受了政府補助,并且有逐年增加和擴張的趨勢。政府補助的形式多樣、種類繁多,接受補助的上市公司也各不相同,政府對上市公司的財政補助也是源于不同的動機。然而,在現有的國內外文獻中,政府補助在企業中的實施效果并沒有形成統一的結論。
二、政府補助的動機分析
政府補助實質上是對資源的再分配過程,從而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有時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而實施政府補助。政府產生了強烈的補助動機是為了減少企業的失業率,從而維持較高的就業率,同時,政府在實施補助時,較多的考慮將補助給予能夠創造出更多就業機會的企業,同時也會補助那些會給社會帶來更多就業機會的項目(Carlsson,1983; Eckaus,2006)。Jenkins、Leicht、Jaynes(2006)認為,美國政府對高科技行業實施的7個政策中有5個政策對創造就業機會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政府都積極地通過政府補助來保持本國已有行業的繼續發展,同時為了引進新產業,政府更會加大補助的力度。政府與行業間潛在的契約關系是造成政府給予行業補助的主要因素,并且這有可能是政府為了保護行業的發展(Gerd and Benedict,1999;Wallner,2002)。
在我國當前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研發創新對于企業來說具有重要作用,政府為了鼓勵企業進行研發,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給予企業一定的補助。孫維章、干勝道(2014)認為政府補助對當期的研發投入并沒有顯著影響反而對滯后一期的公司業績有顯著改善。由于公司業績的好轉,公司更愿意向研發中投入資金以保持公司新產品的不斷開發。
政府之所以給予企業補助還有一個原因是幫助企業保牌和扭虧,地方政府一旦發現本地的上市公司出現了財務困境的情況而將要面臨被特別處理時,地方政府會通過稅收優惠或者給予財政支持的方式來幫助上市公司擺脫困境(李吉棟,2006;唐清泉、羅黨論,2007;朱松、陳運森,2009)。Chen、Lee、Li(2003)認為為了實現保牌的目標,地方政府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的方式來提高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以達到融資、配股等要求。
三、政府補助會計準則在上市公司中的實施效果分析
為了增加勞動就業、支持行業和地區發展、鼓勵企業研究與開發以及融資、保牌和扭虧等,對于不同的補助動機、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行業以及補助形式,可能會對企業產生不同的補助效果。國內外對于政府補助實施效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政府補助對企業業績的影響;二是政府補助對企業經營能力的影響;三是政府補助對企業高管薪酬的影響。
(一)政府補助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
從目前國內外的研究結果來看,政府補助給上市公司業績帶來的影響并無統一的結論。
關于政府補助產生的經濟后果,國內學者最初是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現象進行研究。我國的陳曉、李靜(2001)第一次運用實證研究的方法,以1999—2000年分別實施配股的共332家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研究了地方政府的財政行為對當地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研究發現,若不考慮補助和稅收的影響,近一半的已配股公司會喪失配股資格。當地政府更加愿意參與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給予企業財政扶持和稅收優惠政策,這是為了更有效地爭奪資本市場中有限的資源,但是這種行為會扭曲會計信息使會計信息失真。然而劉浩(2002)對同樣的問題進行了研究但卻產生了不同的結果,他認為地方政府并沒有利用政府補助對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而且當控股股東的性質為國有時,對獲得的政府補助有正面的影響作用。張繼袖、陸宇建(2007)認為企業雖然通過政府補助提高了企業的盈余卻降低了企業的盈余質量。1998年3月16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特別頒布了《關于上市公司狀況異常期間的股票特別處理方式的通知》,自此,我國開始實施了特別處理制度。上市公司一旦出現虧損就會進入ST行列面臨著被“摘牌”或退市的風險,對于ST公司而言,政府補助無疑是拯救其瀕臨退市命運最直接的手段。張天舒、黃俊、崔鷙(2014)選取了2005—2009年我國滬深兩市每年新增的ST公司為研究樣本,研究了政府補助對企業業績的影響。研究發現,政府補助對企業短期業績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而對企業長期業績的影響并不顯著,此外相較于國有企業,政府補助對民營企業業績的提升作用更加顯著。對于西方國家來說,盈余管理的主體是企業的管理層,政府并不進行干預,企業主要是通過操縱應計項目進行盈余管理。Bergstrom(2000)選取了1987—1993年瑞典企業為研究樣本,對政府補助的效應進行了研究,他發現瑞典的企業在獲得政府補助的第一年,會給企業的經營帶來正面效應,但是從獲得補助的第二年開始,補助會給企業帶來負面效應。
楊瑾淑(2008)認為地方政府對于上市公司給予的財政補貼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存在著顯著的影響。唐清泉、羅黨論(2007)以2002—2004年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對政府補助的動機與效果進行了研究,從補助效果來看,上市公司的經濟效益并未因獲得的政府補助而有顯著提升,但是對上市公司社會效益的發揮有顯著提升作用。但是也有學者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周霞(2014)選取2007—2011年收到政府補助的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從企業生命周期的動態發展角度考察了政府補助對上市公司經濟績效的影響,研究發現,政府補助會對處在不同發展階段公司的經濟績效產生不同的效果,其中處在成長期的企業,政府補助對其所產生的經濟績效最為顯著。
對于農業上市公司的政府補助主要表現在我國政府對于農業的支持和稅收政策的傾向上。王昌(2009)選取2004—2006年41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中的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分析了國家的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業績的影響,研究表明,國家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對龍頭上市公司的盈利產生顯著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對其發展能力的提升并不顯著。張京京、孟全省(2011)選取了2006—2009年共37家農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研究了財政補助與稅收優惠政策對農業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結果表明,政府補助有助于農業上市公司當期利潤的增加。
(二)政府補助對上市公司經營能力的影響
政府補助對上市公司經營能力的影響,國內外學者主要是從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獲利能力等方面進行研究,并且得出較為一致的結論。
Van(1998)針對荷蘭的投資補貼現狀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投資補貼會對企業原計劃的投資決策和投資規劃產生不利影響,但其產生的負效應卻顯著提高了企業的償債能力。Tzelepis and Skuras(2004)以希臘的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對政府補助產生的效應進行了研究,得出了和Van相同的結論,即政府補助對于企業的獲利能力以及企業效率的提升作用不顯著,但是由于大量自由現金流入企業,這會顯著提升企業的償債能力。
我國還有部分學者關注政府補助對農業上市公司經營能力的影響,結合我國國情把研究樣本具體為農業上市公司,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鄒彩芬、許家林、王雅鵬(2006)以1998年之前上市的36家農業公司,利用非均衡面板數據實證研究了國家的財政扶持政策以及稅收優惠政策對農業類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結果表明,稅收優惠政策對農業上市公司的產出并無顯著提升作用,但是直接的財政扶持會顯著增強企業的償債能力,提高企業的資產收益率。張京京、孟全省(2011)同樣也對農業上市公司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政府補助只對上市公司當期利潤有所提升,但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并未提升農業上市公司的獲利能力,并且凈利潤的增加并未使股東權益增加,企業的價值未能實現。
上市公司只要連續兩個會計年度出現虧損狀況,就會被特別處理,被特別處理的上市公司(ST公司)作為一類特殊的分類,那么政府補助對ST公司的經營能力是否會產生影響呢?田笑豐、肖安娜(2012)以2007—2011年間被特別處理的公司即ST公司為樣本,運用面板數據實證研究政府補助對ST公司獲利能力的影響,研究發現,政府補助在短期內對ST公司的獲利能力的提升作用十分微弱,雖然政府補助改善了ST公司的當期業績,但補助所流入企業的現金只是平衡了虧損并沒有使公司業績和獲利水平真正的提高,也未提升股東價值。
(三)政府補助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影響
在我國,隨著市場化的不斷完善,企業高管薪酬和企業業績之間的相互關聯也越來越緊密(方軍雄,2009;辛清泉、譚偉強,2009)。政府補助是政府對資本市場中資源重新分配的一種方式,同時它也會成為政府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干預的一種手段。在現階段,我國的大部分政府補助缺少明確的法律或制度的約束,對補助標準的規范也十分模糊,從而為企業尋租提供了可能。因此,企業高管會積極爭取以獲得更多的政府補助,一方面利用政府補助提升企業的經營業績,另一方面也為自己獲取超額薪酬提供可能。羅宏、黃敏、周大偉等(2014)以2008—2011年我國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研究了政府補助對高管超額薪酬的影響,研究發現超額薪酬與公司的業績負相關,也就是說企業高管獲得的超額薪酬并不是因為自身的努力,其次政府補助會顯著增加高管的超額薪酬,企業高管利用政府補助來獲得超額薪酬以謀取私利。
步丹璐、郁智(2012)研究了政府補助對高管薪酬差距產生的影響,研究發現政府補助會顯著增加上市公司中高管之間的薪酬差距,并且這種薪酬差距并未對高管產生良好的激勵效果。
景崇毅、李玉萍(2012)研究發現企業的非經常性損益很大程度上會被高管利用,以此來維持他們的高薪酬。趙宇恒、孫悅(2014)以2007—2011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實證檢驗了政府補助和高管薪酬的聯系,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他們認為在企業中存在著用政府補助來補償高管薪酬的行為,進一步研究發現,政府補助并沒有增加高管的薪酬而是維持了高管的高額薪酬。企業濫用政府補助資源,改變了政府補助的初衷和補助資源的正確流向,最終會導致社會整體福利水平的降低。
(四)政府補助會計準則實施效果的思考
如果政府給予企業的政府補助是對企業自主決策行為的扶持,那么政府補助行為與企業的經營目標相一致,則有利于提升企業的財務業績;如果政府把這種補助行為作為干預企業生產經營的手段,那么政府補助會對企業的財務業績產生負面影響。從現有文獻來看,政府補助會造成上市公司當期利潤的提升以及償債能力的增強,但是也會造成企業的盈余管理現象,并且對國家的財政扶持產生依賴心理,這不利于政府實現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也違背了政府給予企業補貼的初衷。我們應該把關注的重點轉向政府補助的效果上來,這將有利于政府做出應該維持還是增加或者減少政府補助的決策,以提高政府補助資金的使用效率。
Patrick Dever Jr(2008)通過對資本市場的詳細分析發現,恰當的政府補助以及不恰當的政府補助會產生不同的經濟后果。由于信息的不對稱以及有影響力的利益團體和組織的政治游說,當政府補助在不恰當的時候出現時會達不到政府所預期的效果,而且會造成實際社會福利的減少。
張京京、孟全省(2011)認為對農業上市公司采取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及直接的政府補助對提升農業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都有促進作用,但是獲得的稅收優惠比直接的政府補助所產生的效果要好。
邵敏、包群(2012)認為政府補助的多少會對企業生產率產生不同的影響,當政府補助小于某一臨界值時,會對企業生產率有顯著的提升作用;當政府補助在這一臨界值上逐步提升時,對企業的生產率開始出現抑制作用;當政府補助提高至大于另一臨界值時,政府補助顯著抑制了企業生產率水平的提高。
四、結論和建議
近幾年來,關于政府補助的研究層出不窮,通過以上的文獻回顧,發現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增加就業、支持行業和地區發展、鼓勵研發的動機都是普遍存在的。由于我國現有的社會經濟體制以及我國證券市場上特有的ST制度,使得融資、保牌和扭虧成為我國特有的政府補助動機。然而,對于政府補助的實施效果而言,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研究也得出了不同的結論。特別是政府補助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現有文獻的研究大部分還是只關注于經營狀況正常的上市公司,對于ST公司鮮有涉及,這樣的樣本選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可以更加深入地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影響進行研究。最后,在今后的研究中還可考慮企業政治關聯和高管背景因素是否會對政府補助產生影響以及效果如何。
從現有的實施效果來看,選擇恰當的方式進行政府補助可以有效地防止政府補助資金的低效率使用,而政府對上市公司的財政扶持也應當堅持以市場化為導向,將補助的重點投入在完善市場和制度建設上面,這樣才能使企業改掉依賴政府補助的習慣,真正成為市場化下的競爭主體,才能提高企業本身的核心競爭力。X
參考文獻:
[1]Wallner,K.Implicit.Contracts between Regulator and Industry:Pr
otection and Deregulation in Japanese Casualty Insurance[J].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2002,(12).
[2]孫維章,干勝道.IT行業中政府補助對研發與業績的影響機制研究[J].經濟問題,2014,(3).
[3]李吉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實證檢驗——來自于虧損上市公司的實證證據[J].現代管理科學,2006,(5).
[4]唐清泉,羅黨論.政府補貼動機及其效果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07,(6).
[5]朱松,陳運森.政府補貼決策、盈余管理動機與上市公司扭虧[J].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9,(9).
[6]劉浩.上市公司政府補助的會計規范——對滬市一起案例的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02,(7).
[7]張繼袖,陸宇建.控股股東、政府補助與盈余質量[J].財經問題研究,2007,(4).
[8]張天舒,黃俊,崔鷙.股權性質、市場化進程與政府補助——基于ST公司的經驗證據[J].投資研究,2014,(1).
[9]Bergstrom,F.Capital Subsidi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Firm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0,(14).
[10]楊瑾淑.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補貼收入關系實證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8,(10).
[11]周霞.我國上市公司的政府補助績效評價——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的視角[J].當代財經,2014,(2).
[12]王昌.財稅補貼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績效的影響 [J].經濟論壇,2009,(15).
[13]Tzelepis,Skuras.The Effect of Regional Capital Subsidies on Fir
m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Study[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4,(11).
[14]辛清泉,譚偉強.市場化改革、企業業績與國有企業經理薪酬[J].經濟研究,2009,(11).
[15]羅宏,黃敏,周大偉等.政府補助、超額薪酬與薪酬辯護[J].會計研究,2014,(1).
[16]步丹璐,郁智.政府補助給了誰:分布特征實證分析[J].財政研究,2012,(8).
[17]蔣恩平.地方政府補助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商業會計,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