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怡
摘要:本文以深圳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被退市風險警示為切入點,找出其被警示的原因,并對其商業模式轉換后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以及自身創造現金流的能力進行分析,以評價該公司商業模式轉換成功與否。
關鍵詞:商業模式轉換 盈利性 現金流
隨著人們的消費理念、消費行為、通訊技術、物流、金融市場、營銷等方面的變化,企業之間不再只是先進技術、產品差異化、低成本等傳統方面的角逐,好的商業模式已成為企業保持競爭優勢或消除成長瓶頸的利器。商業模式簡單講代表的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企業在分析自身所處的商業環境、擁有的商業資源、面臨的商業競爭后通過戰略定位以及市場定位選擇出自身的商業結構以及運行方式,從而實現企業價值。當然,企業的商業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為保持競爭優勢,企業需要適時地重構自身的商業模式。
一、商業模式的基本內涵
對于商業模式的基本內涵,有一種觀點得到了普遍認可,即商業模式表達的是企業從價值定義到價值創造與傳遞再到價值獲取的經營邏輯。首先,價值定義是指企業的定位是什么,即企業承諾它可以給顧客帶來什么價值。其次,價值創造與傳遞反映的是企業如何實現承諾,即企業怎樣將自身的資源轉化為顧客的價值,并將創造的價值可以傳遞給目標顧客。最后,企業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只有能夠從創造的總經濟價值中獲得收益才可以支持企業持續經營。
二、商業模式轉換的財務評價
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一定是一個把能使企業運行的內外各要素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獨特核心競爭力的運行系統,并通過提供產品和服務使系統持續達成贏利目標的整體解決方案,因此判斷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標準,即:持續的贏利。另一方面,不同的商業模式在現金流入與流出的時間序列和規模上也會表現不同,使得現金流具有度量企業價值、診斷交易結構優劣的功能。只有未來預期的自由現金流折現值為正才表明企業采用的商業模式是有創建與投資的必要的。在企業的現金流量信息中經營活動現金流反映的是企業自身創造現金的能力,如果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在現金流量總額中占的比重越大,就表明企業自身創造現金的能力越強,償債能力以及對外籌資的能力也越強,經營活動現金盈余是企業具有活力的主要標志。因此,在利用財務數據對商業模式進行分析評價時應該對企業采用新的商業模式后利潤的質量、盈利的持續性及現金流給予格外關注。
三、案例研究
(一)公司簡介:傳統主業唱衰,商業模式轉換
深圳市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國商)在上市之初主要經營商品零售業,尤其以中高檔名優商品的零售業務為主,在國內逐步發展大型連鎖商場。之后為了拓展連鎖網點,下屬子公司融發投資公司積極開展房地產業務,采取以商養地、以地保商的發展策略,降低經營網點的使用成本,促使本公司連鎖商業經營發展。近年來,由于國內商業發展形勢發生變化,公司原有的商場已不能適應市場競爭,于是深國商改變自身的價值定義,重新進行定位,公司的商業模式開始由傳統零售百貨業向經營大型購物中心轉型,同樣是滿足消費者的購物需求,但深國商商業模式的轉換使得滿足方式發生變化。對于商業模式轉換后的深國商來說其應關注的價值主張包含了來自商業地產租戶的直接顧客價值以及來自最終消費者的間接顧客價值,價值定義改變后公司建立起新的經營系統及盈利模式,收取租金將成為深國商主要的收入來源,相對應的物業管理等活動會成為重要的成本支出。在 2010 年公司完成重組后,確定了以商業地產經營為公司的主營業務。自此,公司的經營業務涉及自有物業出租、林業種植與銷售、物業管理、商業零售。
(二)因計量模式轉換導致的財務業績“大翻身”
在深國商商業模式轉換的前兩年,公司的凈利潤一直呈現虧損的狀態,該公司2010年的凈利潤-171 211 827.94 元,2011年的凈利潤為-129 900 924.74元,公司難逃被警示退市的風險,于是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08修訂)的相關規定,公司于2012年4月20日披露2011年度報告后公司股票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公司A、B股票簡稱由“深國商、深國商B”變為“*ST國商、*ST國商B”。但是就因為公司轉變了商業模式后公司的財務業績實現“大翻身”,2012年公司的凈利潤為18 186 252.87元,2013年更是達到了2 320 696,950.25元,同比增長128倍左右,每股收益也高達10.64元,原因就在于企業從2012年1月1日起開始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在2013年9月30日皇庭廣場全部竣工達到可開業狀態,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皇庭廣場的評估價值為76.48億元,因對其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使得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本期的凈利潤影響金額為40.94億元,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影響為24.57億元。因此在報告期公司所有者權益及凈利潤大幅變動的主要原因系公司下屬控股子公司深圳融發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開發的投資性房地產皇庭國商購物廣場后續計量模式由成本計量模式轉為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所致。
(三)商業模式轉換的動因及操作可能性分析
市場中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必是在某種動力的驅動下進行的,因此,一個企業商業模式的轉換必有其動力原因。對于深國商來說,扭轉近幾年以來一直虧損的局面無疑是其轉變商業模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許多投資者不免因其商業模式轉換的動因而懷疑公司利用會計手段操縱利潤。對此2013年11月1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發《關于對深圳市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文件中指出:根據深國商2013年三季報顯示皇庭國商購物廣場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達55.1億元,但皇庭廣場項目以前是按照成本模式計量,直到2013年三季報才轉換成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投資性房地產按照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計價,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大于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所有者權益”,而深國商卻直接計入了利潤。深國商的公司股票被繼續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然而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不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應當以資產負債表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其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故深國商認為按照上述規定將差額計入利潤,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規定。而對于投資者投訴所涉及的《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第四章第十六條規定,“投資性房地產按照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計價,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大于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所有者權益”,適用于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即房地產用途發生改變時,深國商并不屬于此種情形。基于此,2014年3月13日深國商召開第七屆董事會2014年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撤銷股票退市風險警示的議案》,向深交所提出退市風險警示申請,經深圳證券交易所審核批準,自2014年3月31日起,撤銷本公司股票交易退市風險警示。公司股票于2014年3月28日停牌一天,于2014年3月31日起恢復正常交易。深國商“摘帽成功”。
深國商是利用轉換商業模式將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模式由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以實現當前凈利潤扭虧為盈,亦或是通過商業模式轉換為公司注入新的血液,從實質上拯救企業,對于深國商商業模式轉換成功是否存在問題的回答,則需觀察其今后的財務業績。
(四)商業模式轉換后盈利性及現金流透視
深國商租金收入在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比重在2013年僅為7.55%,而林木以及物業管理產生的收入卻占到了約93%。2014年租金收入在主營業務收入中占的比例提高到了49.50%,商業地產的經營對公司收入的貢獻大幅提高,這似乎與公司的商業模式是一致的,但是,公司新的盈利模式是否讓企業在實現顧客價值的同時提高盈利能力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雖然皇庭廣場在2013年底開業后成為了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2014年公司也僅僅圍繞皇庭廣場的運營管理開展工作,加快簽約進度,提升皇庭廣場的開業率,但截至2014年公司新的商業模式并沒有明顯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仍顯示為虧損。
另一方面,在“現金為王”的時代,現金流已越來越成為企業生存的決定性因素。深國商商業地產租賃成為其主要的經營活動,企業轉型的初期,現金流就顯得尤為重要,但從深國商現金流量表中可以看出,企業商業模式轉換后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都是負數,2015年第一季度報告也顯示經營活動凈現金流為-255.93萬元,仍呈現凈流出狀態。可以看出深國商商業模式轉換后經營性的活動目前并沒有帶來持續的正的凈現金流,現有商業模式創造現金流的能力目前較弱。
四、結論
深國商在原有的商業模式不能適應市場競爭時找準契機進行商業模式的重構,從自身定位著手,改變盈利模式,轉換后企業持續的盈利性以及經營活動是否可持續獲得凈現金流入是我們應關注的焦點。深國商試圖由傳統的零售行業轉為主營經營商業地產,商業模式的轉換使得投資性房地產由成本模式轉由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這一會計計量手段的轉變如魔術般使得深國商的凈利潤扭虧為盈,但扣除非經常損益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截至2014年始終呈現出虧損狀態,說明商業模式的轉換后企業的盈利性并沒有明顯改善。同時,現金流作為一個企業經營狀況好壞的一個重要標志,深國商截至2015年半年報顯示經營活動尚未給企業帶來正的凈現金流,因此深國商商業模式轉換的方向是否成功仍需拭目以待。X
參考文獻:
[1]魏煒,朱武祥.重構商業模式[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2]李曼.略論商業模式創新及其評價指標體系之構建[J].現代財經,2007,(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