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柳森
摘要: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新三板市場的崛起和市場的擴容,擴大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并提供了發展機遇。在掛牌前,企業易出現相關的財務問題,要進行梳理和調整。因此,本文分析了新三板市場的發展現狀,探討了擬在新三板掛牌企業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新三板 企業 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6)03-0042-02
自2006年新三板正式推出,至2013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新三板擴容于全國。新三板的推出,構建了企業的外部融資體系,為掛牌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直接融資條件,使得企業的融資渠道明顯拓寬,不再局限于原有的銀行信貸和政府補助,同時股權投資基金也在新三板平臺上尋找具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進行投資,為企業提供融資。在改制掛牌過程中,企業持續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企業完善治理結構并提高企業形象。掛牌企業要在財務處理過程中保持規范,用真實的財務數據反映經營業績。規范、科學的財務管理有利于企業順利掛牌,也提升了企業的競爭能力并促進其長期健康發展。
一、新三板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2006年初,中關村科技園區正式推出了非上市公司的報價轉讓系統,為區分于原有板塊,稱新的報價轉讓系統為“新三板”;2012年國務院擴大了報價轉讓系統試點區域,新增了上海張江、天津濱海等園區;2013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新三板正式擴容于全國。新三板發展的十幾年間,經過不斷的探索,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配套政策,新三板正處于高速擴圍和發展階段。目前,新三板掛牌公司主要分為三類,包括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滬深交易所退市公司、符合新三板掛牌要求的所有境內非上市股份制掛牌企業。
掛牌新三板能夠改善企業的融資環境、提升市場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實現企業的股份轉讓和增值。新三板是全國性的場外交易市場,運行模式與滬深交易所區別不大,掛牌公司可實現股份的自由流通并形成較高的流動性溢價,實現股份的增值。同時,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增多,風投、PE等股權投資基金會主動尋找具有潛力的企業直接投資。二是提高企業的綜合融資能力。在掛牌之后,企業的融資渠道拓寬,不再局限于股東自籌、政府補貼、銀行貸款等方式,可根據業務發展需要,通過定向增發來融資,還可在新三板發行私募債、公司債,進而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同時,掛牌產生的流動性溢價,提升了企業的股權估值水平,更易獲得銀行等融資機構的認可,并通過股權質押、知識產權質押等方式來降低利率水平獲得銀行貸款。三是提升企業的治理規范程度。在新三板掛牌過程中,企業要接受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協助。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建立了現代治理機制和管理制度,掛牌后券商會進行督導,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會進行日常監管,促進企業的治理制度逐步完善,降低經營風險,促進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二、企業新三板掛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企業在新三板掛牌過程中,需要配合中介機構的調查,調整日常經營的各個方面,尤其是財務管理的規范,貫穿于掛牌的準備工作中。但大部分企業沒有受過嚴格的監管,財務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企業的財務處理欠缺規范性。在新三板掛牌過程中,企業要嚴格遵守會計準則,但有些企業財務處理缺乏規范性,尤其是擬掛牌的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中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如下:一是企業沒有嚴格遵守會計準則,在財務管理過程中,隨意變換會計估計,違背了一貫性原則;隨意變換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折舊年限,難以反映真實水平;隨意變換收入和費用的確認方法,導致企業難以提升會計水平。二是企業沒有規范地進行財務管理,忽視了財務報表中的特殊事項處理,報表不能反映企業的真實情況;企業賬務處理有“內外不一”的情況,日常經營活動中存在客戶不開發票等問題,產生了內賬和外賬的費用差異,進而影響企業的利潤;企業會為融資和稅務做不同的賬本,進而影響企業的掛牌上市。
(二)企業的盈利規劃不合理。企業要進入資本市場,就要具備持續的盈利能力,新三板雖未硬性規定企業盈利能力指標,但非常重視企業的成長性。因此,在準備新三板掛牌時,企業需要合理規劃盈利,實現持續盈利。但是,目前企業對自身盈利規劃不夠重視,具體表現如下:一是企業沒有明確的盈利規劃,影響了企業的未來盈利,導致投資者不愿投資企業,企業錯失了良好的發展機會,影響了競爭力的提升。二是企業難以維持自身盈利的健康持續增長,部分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之前準備工作不夠充分,掛牌前收入盈利一般,掛牌臨近才去沖刺業績,這種方式難以真正展示企業的實力,也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三)企業的內控機制不健全。企業在新三板掛牌過程中,券商重點考核的內容之一就是內控機制的健全性。金融機構把掛牌企業的內控機制作為審核重點,因內控機制貫穿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各方面,完善的內控機制有利于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能力。但內控機制對企業的管理能力要求較高,許多企業的內控機制尚處于嘗試階段。當前,準備掛牌企業的內控機制具有以下缺陷:一是企業缺乏有效的內控環境因素,如企業的文化、相關規章制度、管理層的領導風格等方面都有待完善;二是企業風險控制能力不高,要進一步提升識別和管理風險的能力;三是企業缺乏執行能力,未把內控活動貫穿于日常經營之中;四是企業的內部監督制度難以達到預設目標,企業沒有強有力的內審機制,難以監督和評價內控活動,也就難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四)企業的稅收安排不合理。大部分企業,尤其是準備掛牌新三板的企業不夠重視稅收方案,沒有合理的稅收安排,會針對稅收需要來設置專門的賬簿。這種做法難以反映企業的真實情況,也會影響企業的形象。企業稅收方案的不完善,阻礙了企業的長期發展,會影響企業在新三板的掛牌。
三、改善新三板掛牌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
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經歷輔導、改制、申報、審核和掛牌等過程,最終能否掛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企業要根據新三板的審核條件和標準,針對企業現存的問題,完善治理結構、強化財務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健全內控機制,充分利用新三板的融資環境和融資政策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因此,企業應從以下幾方面來改善財務管理。
(一)嚴格遵守會計準則,規范財務處理。企業要在新三板掛牌,首先要進行規范的財務管理。企業要制定相關規定來嚴格賬務處理過程,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要嚴格遵守會計準則來開展財務工作,不要隨意變換財務工作中的會計計量方法和會計估計;要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固定資產折舊、結轉、資產減值計量、收入費用等方面的計量方法,確保財務管理的一貫性。同時,企業在掛牌新三板過程中,要具備嚴謹的管理態度,不要利用內外賬本來增加融資額和降低融資成本,企業要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有利于成功掛牌上市。
(二)企業要制定合理的盈利規劃,持續經營成長性。新三板十分重視企業的成長,這就需要企業合理制定盈利規劃,讓投資者看到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從財務管理的技術層面來規劃企業的盈利。企業要在新三板掛牌,就要盡早開始規劃自身的業務盈利計劃。如掛牌之前沖刺業績利潤,缺乏盈利規劃,這種短期利潤難以展現企業的能力,也無法說服投資者。同時,企業要在新三板成功掛牌,就要有明確的盈利規劃,結合自身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來制定合理的盈利規劃,抓住市場機會,強化企業的競爭力、提升企業的成長性,向投資者展示自身的實力。
(三)企業要健全內控機制,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內控機制是企業進行有效管理的手段,在準備新三板掛牌過程中,金融機構會詳盡審查企業的內控機制。因此,企業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內控機制。首先,企業要構建有效的內控環境,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制定有效、合理的規章制度。其次,企業要提升風險控制能力,對潛在風險能夠迅速做出反應,提高識別和管理風險的能力。第三,企業要把內控活動貫穿于日常經營活動中,強化企業的執行力、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第四,企業應充分利用內控活動來保障經營管理,有效管理企業的固定資產,合理分配企業的利潤,科學計量企業的成本費用,進而提升企業掛牌的成功率。
(四)企業要制定合理的稅收方案,確保長期發展。企業進行財務管理的重點是處理稅收,這也是企業要準備掛牌的重點。資本市場要求準備掛牌企業依法納稅、不存在偷稅漏稅的情況;企業所執行的稅種和稅率要符合相關規定。企業要制定有效的稅收安排,財務報表要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合理計提、繳納稅費,有利于企業在新三板成功掛牌。
總之,企業準備在新三板掛牌,需要在財務管理過程中遵守會計準則,規范財務處理的程序,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合理制定盈利規劃,實現企業的持續經營,讓投資者看到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建立合理的內控機制,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制定合理的稅收方案,促使企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白建紅.新三板掛牌的若干財務問題探討[J].現代商業,2014,(11).
[2]陳建軍.新三板企業掛牌前后財務指標變動實證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12).
[3]彭丁帶,熊建新,陳建勇.新三板上市實務難點攻破及案例分析[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4.
[4]潘玉軍.我國新三板轉板機制及對國際經驗的借鑒研究[J].商品與質量,2011,(7).
[5]羅立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創新——基于“新三板”的視角[J].商業會計,2012,(9).
[6]殷方圓,宋亞偉.資本市場改革與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商業會計,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