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娟
摘要:近年來,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迅猛發展,已經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體,但科技型中小企業一直面臨融資難困境,這一問題嚴重制約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本文從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入手,結合科技型中小企業本身的特點,總結出了影響企業融資的內外兩方面因素,并據此提出了增強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能力的措施。
關鍵詞:科技型中小企業 融資 創新基金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6)03-0103-02
一、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特點
(一)以科學技術創新為使命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指以科技人員為主體,由科技人員組辦和創辦,主要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的科學研究、研制、生產、銷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和高新產品為主要內容,以市場為導向,實行“自籌資金、自愿組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知識密集型經濟實體。這一定義說明了科技型中小企業是以技術創新為使命和生存手段的企業。
(二)成長空間大,固定資產較少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以技術創新為核心,而科學技術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科學技術創新則是解決我國發展中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的根本途徑。因此,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型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的重大貢獻決定了其成長空間大。并且,科技型中小企業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這一特性也決定了其企業固定資產較其他中小企業要少。
(三)風險大,收益高
技術創新是一項具有高風險性的活動,技術創新的成功率很低。但科技創新的高風險往往伴隨著高收益,正是由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這一特點使得其收益比其他類型企業要高許多。
(四)小巧而專一
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小,人、財、物等資源相對有限,既無力經營多種產品以分散風險,也無法在某一產品的大規模生產上與大企業競爭,因而,往往將有限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業所忽略的細小市場,專注于某一細小產品的經營來不斷改進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以求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進而獲得更大的發展。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途徑及融資現狀
(一)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途徑
1.自籌資金。企業主以其個人所擁有的財產、合伙人或者是股東的自有資金以及向親朋好友、客戶和供應商借取的資金。自籌資金占總資金需求的83%以上。
2.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技術創新基金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府專項基金。通過撥款資助、貸款貼息和資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從而培育一批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3.向銀行貸款。向銀行貸款是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其他企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融資方式。近年來,我國各商業銀行成立了中小企業信貸部,促進中小企業的融資。目前,在銀行機構中,中小企業貸款僅占14.7%,還滿足不了企業融資需求。
4.風險投資。風險投資是指投資人將風險資本投向剛剛成立或快速成長的未上市新興公司(主要是高科技公司),在承擔很大風險的基礎上,為融資人提供長期股權投資和增值服務,培育企業快速成長,數年后再通過上市、兼并或其他股權轉讓方式撤出投資,取得高額投資回報的一種投資方式。
5.創業板和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和中小企業板是專門為中小型企業而設的聚集板塊,特別是前者是為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創業與發展募集資金服務的股票市場。目前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有281家,總籌資額約400億元;中小板上市公司646家,總籌資額約1900億元。
6.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一種相對新型的融資方式,區別于傳統的以不動產作為抵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的方式,它是企業或個人以合法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經評估后作為質押物,向銀行申請融資。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
近年來,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但就總體而言,融資困難無疑是阻礙企業發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1.融資渠道不穩定且比較單一。據統計,我國有36.01%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沒有穩定的融資渠道,無法滿足自身發展的資金需求;僅有6.19%的企業認為自己的現行融資方式基本滿足發展需求。而且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98.7%來自銀行的間接融資,僅有1.3%來自直接融資,90%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創始之初其資金是由業主及家庭提供。
2.政府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投入不足,很多企業無法依靠政府融資。目前我國政府科技投入的主要對象是產業化項目,基本導向是鼓勵企業做大最強,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不大。雖然1999年中央政府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但由于資金規模有限(近年約30億元),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業很難獲得,這就使得許多科技型中小企業無法依靠這種途徑得到資助。
三、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制約因素
(一)因企業自身原因導致的融資困難
1.自身信用等級低。科技型中小企業尚處于發展成長階段,企業的規模普遍比較小,其信譽度基本還未建立起來,投資者以及其他人員對企業還缺乏了解。而且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財務制度普遍不健全,很多企業財務與會計資料都沒有經過專業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驗證。再者,科技型中小企業增強自身信用的意識很淡薄,整體信用水平不高,增加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
2.擔保能力較弱。在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普遍成立的時間比較短,其自身經營規模比較小。而且受本行業特點的制約,固定資產很少,可用于抵押的土地、 房屋等抵押物不多,使得其自身的擔保能力弱,因此無法籌借到足夠的抵押貸款。其次,科技型中小企業雖可以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但知識產權本身存在市場不確定性,而且由于其價值評估與傳統意義上的有形資產估值差別較大,市場上還沒有一套準確的方法對知識產權進行評估,因此,導致部分知識產權擔保能力較弱,籌資能力較差。
3.本身風險較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資金很難從銀行取得,這不僅僅是因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譽、規模、以及自身財務狀況等原因,而且因為科技型中小企業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而技術創新是一項具有高風險性的活動,這與銀行貸款的安全性要求相矛盾,致使銀行也不敢輕易為其提供貸款。
(二)外部融資環境制約企業融資
1.商業銀行不愿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科技型中小企業利用商業銀行進行籌資,銀行需要承擔巨大的信貸風險。而且,科技型中小企業要求的每筆貸款數額相對于大企業來說數量較小,但每筆貸款的發放程序、審批環節都大致相同,銀行發放貸款的成本上升。這種收益與風險的不對稱關系,使得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在融資方面并不具備優勢,中小企業并不是銀行的目標客戶群,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
2.政府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不夠。我國于1999年啟動了專門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基金,它的設立對于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等問題起到積極的作用,但其資助金額較小,遠不能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
3.資本市場不完善。目前,我國尚未建立高度發達、多元化、多體系的資本市場,遠遠不能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要求。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雖然已經啟動,但其上市門檻很高且融資額有限,這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而言,直接上市融資仍然有一定的困難,絕大部分企業仍然無法達到上市融資的要求。
四、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一)從企業內部入手增強融資能力
1.增強信用意識,提升信用等級。科技型中小企業要有強化企業管理、增強自身信用的意識,要時刻把信用管理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來抓。要努力在企業內部創造一種誠信至上的文化氛圍,使企業和全體員工時時刻刻關注誠信、付諸誠信,幫助企業樹立自己良好的信譽形象,提升自身的信用等級,以便為自身融資創造有利條件。
2.加強對自身的管理。科技型中小企業要贏得銀行的信任與支持,就必須規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項內控制度和財務制度、規范運營、聘用高素質的人才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合法性,及時為銀行提供真實相關的財務信息,以減少銀行貸款的成本,加大銀行貸款的可能性。同時,企業應該從自身出發,加強自身的管理、建設,樹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企業的創新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二)建立健全的外部融資機制
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科技型中小企業在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技術進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自身所具有的高風險的特點決定了其在發展過程中,政府必須給予扶持。我國財政每年都要拿出數以千億計的資金來扶持企業發展,但其中專門用于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資金非常有限。因此,政府應該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的資金投入,使大多數企業都能獲益。
2.建立專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體系。比如,由政府出資建立一些專門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方便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從而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或者由私人出資建立,政府給予其在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同時,可以由政府出面研究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問題,找到評估知識產權價值的一套可行方法,并將這種方法與各金融機構分享。金融機構可據此評價企業知識產權的價值,減少評估成本,降低評估風險,從而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
3.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擔保機制。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擔保機制。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和重視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作用,通過建立起規范有序、健康發展的擔保體系來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從而增加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取貸款的可能性。同時,可以建立專門的信用擔保機構,為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擔保,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只有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制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的融資。
參考文獻:
[1]劉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經濟導刊,2011,(2).
[2]徐麗軍,王靜.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探究[J].商業會計,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