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德
摘 要:該文介紹了柯橋區湖塘街道開展的農田肥藥減量控污增效示范工作及成效,并對如何進一步加強該項工作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肥藥;減量控污增效;示范;成效與建設
中圖分類號 X5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3-04-83-02
為加快落實農業部下發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有效助推“五水共治、五氣合治”,改善由于不合理施肥、用藥對農業生態環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近年來,湖塘街道在區“五水”辦、區農林局統一部署和技術指導下,開展了以農田肥藥減量控污增效為重點內容的示范活動,經不完全統計,共計推廣統防統治技術面積3 371hm2,綠色防控融合面積102hm2,農藥減量2.76t,測土配方施肥推廣面積2 333hm2,化肥減量31.2t,商品有機肥推廣應用265t。通過肥藥減量技術的示范推廣,達到了控污增效的目的。
1 主要工作及做法
1.1 明確目標任務 根據區五水辦《關于印發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工業污染治理、農業污染治理、截污納管建設、水質斷面治理、平原河網清淤五大硬仗工作方案的通知》(區治水辦〔2015〕20號),以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為重點,以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為目標,加大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等技術的推廣力度,控制肥藥用量,提高肥藥利用率。2015年湖塘街道目標任務為:推廣統防統治333hm2,綠色防控融合面積100hm2,農藥減量2.67t,測土配方施肥推廣面積2 133hm2,化肥減量30.0t,商品有機肥推廣應用250t。
1.2 開展生產詳查 為全面掌握和了解農戶用肥用藥的具體情況,以便針對性地提出肥藥減量的具體措施,對湖塘街道的23個典型農戶開展問卷調查。經過對收集的數據做分析發現:按當地土壤全氮中等及以上、單季晚稻平均產量550kg/667m2推薦純氮用量13kg/667m2左右標準對照,有14個農戶存在氮肥用量偏高的情況,同時多數農戶在水稻各不同施肥階段均偏好使用15-15-15復合肥,沒有注意配比,造成了養分的浪費,化肥使用比重偏重而有機肥使用數量不足,多數農戶因有機肥源不足或是人工短缺不注重有機肥的投入;農藥用量對照統防統治標準有9戶偏高、次數偏多,同時大部分對用藥時間掌握不準確,蟲病出現嚴重癥狀時才開始猛治,用藥為期已晚的情況下,尤喜歡配高濃度,認為高濃度效果會好,用藥方法欠合理,藥劑選擇不理想,或多或少存在重復用藥等情況。
1.3 加強技術研究 一是大力普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按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對示范區采集測試土樣,經統計分析,湖塘街道土壤主要養分狀況為氮中等偏上水平,但是磷鉀相對較缺乏,土壤pH值相對二次土壤普查時成下降趨勢,土壤有機質整體水平中等及以上,因此平時施肥過程中指導農民注重控氮穩磷增鉀,注重水稻等農作物秸稈還田,注重增加有機肥的投入,還針對當地水稻主要品種推薦合理的配方肥使用,引進金正大新型緩控釋肥,減少養分浪費;二是大力普及統防統治技術,開展不同防治時期、不同藥劑對比試驗和示范,探索最佳防治綜合集成技術,通過按照區農林局病蟲測報站發布的“病蟲情報”,按方配藥,找準最佳防治時間,減少用錯藥、高配濃度等現象,同時防治時間相對統一,從而減少了病蟲臨田傳播擴散的機會,達到了治蟲防病徹底的效果。
1.4 加強示范指導 為加強技術的應用到位率,提高示范效果,結合各類項目的實施,依托區農?!熬G色認證”、“陽光工程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專題培訓,舉辦肥料使用知識講座、農藥安全高效施用技術等方面的培訓班5期,培訓農技人員、農戶共計270余人次,還專門制作《農田肥藥減量技術百問》發放到農戶手中,反饋測土配方施肥測試數據260余次,發放施肥建議卡1 353份,通過數字農業、農民信箱發放各類施肥施藥信息26余次。同時在示范區設立大區示范1個,內含核心示范區,設肥效、藥效小區對比試驗各2個。通過試驗示范展示,廣大農戶得到了現身說法,學起來更快更準。
2 取得的成效
2.1 經濟效益 項目區肥料利用率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均節本省工23.9元/667m2,農藥用量減少13.5%,減藥省工26.2元,同時由于肥藥得當作物相對非示范區增產在20kg/667m2以上,總節本增產增收82.1元/667m2。
2.2 生態效益 通過推廣肥藥減量,土壤質量得到了提升,土樣有機質不斷得到了補充,土壤養分、土壤微生物更協調,可持續產出能力更加優化,同時流入水體的肥藥進一步減少,水體富營養化現象得到有效緩解,水更清更綠了,環境承受能力得到加強。
2.3 社會效益 節本增收及生態環境的改善得到了農民的肯定和歡迎,改善了農村生活條件和農村新面貌,有效提升了政府形象。
3 建議
一是要加強政策引導,鼓勵發展適度規模種植,為統一實施農田肥藥減量控污增效技術提供有利條件;二是要切實加強宣傳和指導,切實扭轉以往農戶在用肥用藥上存在的許多誤區,不斷接受新的肥藥用量理念,同時要增強主人翁意識,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三是要增加資金投入,農田肥藥減量控污工作,不但可以節本增效農民得實惠,更重要的是保護了人類生產的友好環境,促進了可持續發展,因此是一項長期的基礎性的工作,只有增加財政投入,才能充分發揮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三贏;四是要加強技術應用,建議增強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所聯系,增加科技成果轉化力,加強新型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的推廣應用。 (責編:吳祚云)